2万根充电桩无法送出,威马的难题也是民生的难题

“每次听车主向我抱怨充电桩安装难问题,心情都很沉重。2021年,威马交付了4万多辆汽车,但随车配送的充电桩却有近2万根送不出去。”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在自己的微博上表达了无奈。

2万根充电桩无法送出,威马的难题也是民生的难题

有充电桩却送不出去的情况并不是只有威马汽车一家。然而送不出去充电桩的原因并不是车主不愿意要,而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私人充电桩的安装充满了难题。 “公桩距离远”、“私桩安装率不足”等一系列充电桩带来的充电难题再次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眼下,新能源车发展迅猛,数据显示,2021年11月,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渗透率上升至21.7%。有分析认为,明年国内新能源车的市场渗透率约为30%。然而充电桩的安装并不到位,车主充电焦虑亟待缓解。如果满足用户和“沈晖们”的心愿,送出全部充电桩,达到“一车一桩”的理想状态,补能问题是否可以迎刃而解?

私桩安装充满挑战

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全国充电桩数量增速仅为新能源汽车增速的四分之一左右。其中,公共充电桩占42%,主要供应商来自特来电、星星充电、国家电网等。“一车一桩”的美好愿景并不容易实现,原因究竟出在哪里?

2万根充电桩无法送出,威马的难题也是民生的难题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的调查结果,集团用户自行建桩、居住地没有固定停车位、居住地物业不配合这三个因素是未随车配建充电设施的主要原因,占比分别为48.6%、10.3%、9.9%,合计68.8%。

“我们没有固定的车位所以无法装私人充电桩,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去寻找附近的公用充电桩。找桩是一件充满运气的事,常常会遇到没有空闲充电桩或者设备故障的情况。”一位新能源车主说。

事实上,哪怕有车位的新能源车主也不是都能顺利安装私人充电桩。

一般而言,安装充电桩往往需要物业先出具安装许可证明并盖章,其次还需要电网工作人员现场勘查,看充电桩接线地点的电网电容是否符合条件,最后还需要考虑安装充电桩的布线和管材费用如何。

然而,从车主们分享自己的经验来看,第一关就已经阻挡了不少人拥有私人充电桩。“我们小区比较老,小区物业因为安全等原因无法安装充电桩,所以提车半年了,至今没有安上充电桩。”另一位新能源车主也谈到了自己的烦恼。

小区私人充电桩安装确实有着电容量不足和高额成本的客观原因。以500户住户的小区为例,原本配3台变压器,总功率为3000kva,每户电容量为6kw,以慢充桩7kw计算,“一车一桩”相当于额外增加500多户居民入住,原有电网无法承受。

如果扩大小区的电容量,扩容成本并不是小数目。简单计算来看,一台变压器的成本约20多万元,加之还要重新布置电缆等工作,每台变压器的扩容成本高达几十万元。如何分摊成本、如何进行安全管理都是摆在小区物业面前的现实问题。

“所以我们安装充电桩的过程,要与物业、电网和4S店等各方协调,这实在很难。”上述新能源车主们无奈称。

  “车企+房产”探索装桩新模式

新能源车如果要快速发展,充电难题势必需要解决。尤其是“公桩远”、“公桩故障率高”、“私桩安装便捷化”等充电桩问题需要依托社会统筹、技术发展,优化补能资源分配机制,多方合作,多点开花,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在政策层面,越来越多的政策已经相继发布。比如,上海提出要以建设快充充电桩为主,先桩后车的原则,全力破解充电桩难题;北京也提出了“私桩”共享的思路,同时要求老旧小区补建停车位及充电桩。

而在小区物业层面,如何满足居民的需求进行老旧小区电容改造是一个需要多方协调的问题,其次也应该精简充电条件确认、用电报装和设施施工建设等流程手续。

但如果让车主有更好的充电体验,车企、充电设施服务运营商等产业链各方也是关键一环。尤其对车企而言,为用户提供充电桩只是一个方面,还需要从充电桩如何顺利安装的角度来考虑帮助用户落地。

2万根充电桩无法送出,威马的难题也是民生的难题

值得注意的是,威马正在尝试与房地产商合作,让私用充电桩更快捷地进入小区之中。具体来看,威马已经与其D2轮融资的股东之一——中国知名高端房地产企业雅居乐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会在充电及补能体系建设上进行合作,进一步深化私用充电桩的布局,未来保障其新建住宅100%配建停车位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规划新建小区的公共充电区域。而且数据显示,雅居乐旗下物业管理服务板块已经覆盖199个城市。这意味着,具有社区触点优势的雅居乐目前也能尝试协调资源帮助威马用户在小区之中建设充电桩,避免了诸多办理流程上的难题。

2万根充电桩无法送出,威马的难题也是民生的难题

此外,本着资源更好利用的思路,威马即客行一直在布局公共充电基础设施领域。目前,适用于威马的公共充电网络已经覆盖全国361个城市,为用户提供超过44万个公共充电桩服务。

事实上,多家电动车企业也都在考虑在品牌的App中引入公共充电桩的数据,来保证用户的充电便利。通过自建充电桩或第三方合作、以及慢充、快充、超级快充等多种柔性补能手段,电动车企业正在“各显神通”解决充电难题。

多角度的充电桩布局探索体现了电动车企业不断创新的思维。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要想真正解决充电难题还需要各方的智慧,更考验社会统筹协调能力。相信随着新能源车的普及、各方的共同努力,补能难题终将解决,新能源车的出行将更加值得期待。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