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总裁吴晓如:“双减”背景下,提供智慧教育的解决方案

12月16日,“AI+教育 共创共生”——2021全球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大会(2021 AIDE)在北京隆重举行。经教育部批准,本届大会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大会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呈现。大会开幕式和主论坛在线直播实时观看人次超过1000万。

以下为科大讯飞总裁吴晓如报告原文(有删减)。

科大讯飞总裁吴晓如:“双减”背景下,提供智慧教育的解决方案

我们正进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的时代对未来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帮助学校、老师、家庭,尤其是帮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今年,“双减”政策出台。其影响力之大、内容之具体,是空前的。

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先生在“2021年初中教育发展论坛”作了个报告。报告表示:2018年,79个国家参与PISA测试,中国有4个省市的平均分在阅读、数学、科学素养排名第一。另一方面,学校效率却偏低,数学和科学分别排在46和54位。

也就是说,为了获得一个好成绩,我们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另外,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学生学习的满意度持续下降,且年级越高满意度越低。

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志向上,学生也不明确。随着年纪的增长,大家越来越不愿意参加和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关的工作。

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做到减负增效?

我想分享三点:智能技术助力过程化评价,智能技术支持教与学,建设教育新基础设施、为教育提效赋能。

科大讯飞总裁吴晓如:“双减”背景下,提供智慧教育的解决方案

智能技术强化过程化评价

为什么要强化过程评价?

大家都知道评价在教与学中的重要性。过程化评价就像一个导航仪,可以告诉我们学习成果怎么样、效率怎么样、学习方法对不对。

实时过程化评价,可对学生能力进行全过程考察,以评促学。学生每学一段时间,可看到自己取得的成果,会感觉被激励、兴趣被激发。同时,以评促教,以此来改进老师的教学审核。

随着技术发展,已可以对全过程的数据进行伴随式采集。采集的海量数据,被进行多模态数据分析,通过各种各样的分析计算得到实时反馈,反向促进教和学。

举几个例子。

一,如何把高水平老师多年的主观经验,转换成简单易用并可大规模推广的智能化模型?

通过数学建模的方式,可建立这样的智能评价的模型,和老师全局性、感性的评价结合起来——这样的评价结果就更科学。

二,评价模型在学科教育以及非学科教育中是怎么运作的?

学科教育,以数学为例,按照传统模式,不同的知识点,都要推荐大量的学习试题去训练巩固,压力不言而喻。结合过程化数据,可分析出每个孩子不同知识点的学情和未掌握的原因。有的需要巩固前序知识点;有的需要进行专题学习;有的是粗心问题,少量练习即可巩固——这样,可大量降低重复无效练习。

非学科教育,以体育为例,看似简单的跑步、立定跳远等,如何发力、手臂如何摆动、腿部如何弯曲,都可以有精准的指导。

目前,过程性评价还应用在智能书法训练和智能音乐评测中。

过程性评价中,伴随式数据采集之后,再通过智能化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其结果实时提供给老师、学生,提升教与学的效率,从而形成闭环。

智能技术支持教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关术,如何在具体的教学中解决问题?

目前的教育改革,有个背景是“三新”:新教材、新课程、新高考。简单理解,“三新”下的教学改革,就是从原来以知识点为导向的教学转向了现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

以往的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问题:学习了一个知识点,到了具体工作、生活中,却不知道怎么用。现在“三新”背景下的教学则要以情景为载体。

举个例子,同样考“欧拉定理”。以前,练习和考试题,都是考公式,列出已知,让学生去求解。但“三新”背景下的考试题,像一段作文,“去看一下北京大兴机场,这种机场非常漂亮,这个机场它其实是一个多面体……”再引出考点。

科大讯飞总裁吴晓如:“双减”背景下,提供智慧教育的解决方案

如果没有生活常识、阅读水平不够、不会逻辑推理和数学抽象,学生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去把这个场景转换成一个可以用“欧拉定理”解决的问题。所以,新高考对新课程、新教材以及整个教与学提出了全新挑战。

我们也做了专门调研,6个省市、1000多名老师,老师们感觉压力很大甚至很困惑。怎么创设场景来培养学科能力?怎么去找情景化综合性素材?……

这就要求能够把好的老师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形成可传播的方式。

比如说,怎么针对一个具体的大单元教学,用多种知识点解决一个问题?怎么去创设这种场景?如何让学生在这种场景里面更好地观察和分析?最后,还要举一反三,把相关知识点应用到更多问题中。

学生做到这一点,知识才能真正转化为能力。能力是水面下的底层基础,在日积月累中可以得到不断提升。

具体到课堂。智慧课堂系统就可以帮助老师去创设一个非常好的沉浸式环境,环境里面还可以匹配沉浸式教学资源,让学生身临其境。

更进一步,智慧课堂可以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创设一个跨时空的探究式的课堂互动环境。在现在集团式教学的背景下,总校和分校之间、课堂与课堂之间,都可以互动。

这种教育“新基建”,可以为所有学校提供全面支持,让更多老师跟上新的教学模式。

怎样去完成新型的作业?

人工智能可以全面支持从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到反馈作业的闭环。一个班级50个学生,布置统一的作业,老师很习惯;布置5层不同的作业,挑战就大了。

科大讯飞提供一个作业平台,可一键式布置作业。根据学生的能力维度、水平、知识点掌握情况,去布置分层作业。作业的多维度标签也是动态的,和教学行为紧密关联。

智能批改技术,可批改客观题、部分主观题,帮助老师提升了65%的批改效率。

在反馈指导上,以往,学生得到的反馈只有书面的对错和简单的分数。人工智能可以助力学情自动分析,学情报告可一键直达老师的备课课件。课堂教学和辅导都更加精准,老师还可以对一些问题录制个性化微视频,形成从布置、批改到反馈的一个学习闭环。

如何监管?

科大讯飞有一站式数据监管平台,从区域、学校等多个角度,对作业进行全过程管理。

补充说一点,如何提升课后服务能力?

科大讯飞提供课后服务综合解决方案,通过局端、校端、家长端的三级课后服务管理平台、包括丰富的课程资源及专业的服务支持团队,为局方、校方进行一站式课后服务管理。目前,该综合解决方案已经覆盖135个区县、近1400所学校。科大讯飞课后服务综合解决方案中,有一个王牌课程,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创新教育,聚焦K12阶段师生人工智能素养提升,已在全国1600所学校落地应用。

建设教育新基础设施、为教育提效赋能

要做到全过程评价,支持老师的教、学生的学,人工智能可以帮助营造这样一个环境。

在今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总书记专门提到人类正进入一个人机物三元融合的智能互联时代。以前的教学,在师生、家长构成的社会空间和家庭、学校构成的物理空间展开。而现在的教学,融合各种终端、线下、线上,跨越时间、在三维立体式空间。

变得更加复杂了。如何让化繁为简,构建一个环境,充分利用三维立体空间的优势?

科大讯飞总裁吴晓如:“双减”背景下,提供智慧教育的解决方案

科大讯飞的解题思路是,以人工智能赋能环境。三维空间的联动关键是资源和数据。

从硬件设备上,这些年,政府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投入,计算机网络、智慧学校设备,甚至存储计算的服务器设备……都越来越全面。

硬件是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形成真正的大数据,并要对其进行分析。最终,给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优质教育资源既是国家统一层面的,也需要校本、区本层面的。智能化技术、教育大数据和优质教育资源,共同形成了教育超脑。

教育超脑是一种新型的基础设施。最上层,是可保护学生视力的教学终端,包括平板、扫描笔、电子墨水屏等;老师端、学校端,也有一些产品;底层是数据和资源——形成闭环,才能够创设一种三维立体的教学空间。

在这种三维的立体教学空间中,才能够通过环境的赋能,对教学和学生的全过程进行精准评价。通过评价结果,更好支持学校的教和学,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更加高效地助力每个老师教得更好,助力每一个学生的高效学习。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