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江小白:酒体进化论

2021年9月26日,在江记农庄的高粱地里,江小白创始人陶石泉做了一场连续12小时的直播。

没有花哨的动作,甚至没有说什么话,只是用毛笔一笔一画,埋头给过去十年来支持江小白的用户们,手写了一百封信。

在他身后,大片成熟的高粱在当天也会迎来今年最后一次收割——陶石泉希望赶在收割前,让江小白的用户们看看自家的高粱,这是酿造江小白的原料,也是江小白成长的源头。

遥想2011年创牌之初,彼时的陶石泉多半不曾想到,江小白可以走到这么远。如今的江小白,已远远不止于一瓶小酒。

十年,对一个酒类品牌而言不算很长,但对于本就因迭代而生的江小白,已足够回望来时路。

十年江小白:酒体进化论

▲陶石泉

创造不存在

在2012年江小白刚刚问世不久,曾有人预言它“活不过一年”。

对当时的白酒行业来说,江小白的出现和它所代表的年轻群体一样,都处于主流话语权的边缘地带。

在江小白诞生之前,尽管白酒年轻化时常被行业人士提起,却鲜少有人躬身入局。

彼时,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刚结束不久,在中国近14亿人口中,80后群体已达到2.28亿人,90后1.74亿人,00后1.46亿人。然而鲜有人注意到,这些数据跟白酒之间会有什么关联。

直到江小白的猛然崛起,让白酒行业意识到,年轻化不是一张空头支票,而是拥有着可见消费力量的此时此刻。

十年江小白:酒体进化论

无数品牌随后跟进,立志成为第二个江小白。连带着江小白最初选择的小酒规格,也在这样的群体跟随中,被催生成一条新的品类赛道。

不可否认的是,江小白作为很多90后、00后的第一口白酒,对于白酒的年轻化普及意义非常。不过,就在外界不断以“青春小酒”定义江小白时,江小白却在悄悄迭代,努力去创造新的不存在。

十年江小白:酒体进化论

2013年,在长江边上的白沙古镇,占地760亩的江记酒庄启动改扩建。3年后,在酒庄一期手工精酿车间完成投产时,江小白又对白沙镇老字号驴溪酒厂进行保护性收购。

次年,酒庄二期扩建完成。除手工精酿车间外,还设置了储酒罐区、技术研发中心、陶坛酒库、文化体验区等功能区域。

十年江小白:酒体进化论

2018年,江记酒庄三期建设启动。这个被称为里程碑式的项目,拥有多个大型手工精酿车间,每个车间至少有1300多口窖池。

这些马不停蹄的基础建设,构成了江小白的底气。截至目前,江记酒庄累计投资已近30亿,由此换来的,则是6个纯粮酿造车间,6万吨的年产能和6万吨的老酒储存。

随着江小白生产体量迅速递增,如何高质量保证原料供应,成为新的课题。随之延伸出的,就是与江记酒庄相距5公里的江记农庄。

好酒地理局《重庆白沙:一棵高粱的延伸》(点击链接阅读原文)曾深入调研过江记农庄,文中的一段话呈现了江记农庄的成长轨迹。

“也许在一开始,江小白自建高粱基地只是为了在原料供应上拥有更多的主动权,但当这棵高粱日渐生长并向外延伸时,不仅带来了产业融合的无限可能,也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看到了命运不同的模样。”

十年江小白:酒体进化论

▲江小白高粱基地(图源:江小白)

如今这块“一亩三分地”已经拥有6000亩高粱基地的种植规模。与此同时,占地1300亩的江小白酒业集中产业园也在同步推进。

从高粱育种、生态农业、技术研发、酿造蒸馏、分装生产、品牌管理、市场销售、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十年时间,江小白从零起步,一步步创造出了一个原本不存在的完整产业链。而这些,大多都是在用户看不到的地方。

不过,它们最终会以另一种形式被“喝到”。

酒体进化论

过去十年来,在江小白的产业链条不断突破边界向外延伸时,江小白对口感上的选择却日益精简,直至走向本原。

据江小白技术总工邵家艳介绍,江小白的酒体曾历经三代进化。首先是在2015年前,江小白立足于传承传统川法小曲清香酿造工艺,优化改良酿造出了第一代酒体。

随后在2016年江记酒庄扩建后,江小白采取了“单纯酿造法”,打造出顺口醇甜的第二代酒体,并成为新生代白酒用户的首选产品。

十年江小白:酒体进化论

而自2020年以来,江小白第二代酿造工艺又系统升级为第三代“本味酿造法”,生产出了味道更为醇和、绵甜、谐调的“纯味清香白酒”,也就是江小白的第三代酒体。

备受酒圈人士好评,并在今年5月获得美国旧金山世界烈酒大赛双金奖的“三五挚友”,正是江小白第三代酒体的代表产品之一。

纵观江小白三代酒体进化,从“传统”到“单纯”再到“本味”,能看到一个不断删繁就简、回归本原的发展逻辑,而精简的另一面则是极致。

十年江小白:酒体进化论

▲邵家艳

邵家艳详解道,所谓“本味酿造法”,即基于“本粮”“本曲”“本水”“本艺”构成了一套酿造体系。

其中在原粮环节,作为由单一高粱酿造的纯味清香型白酒,江小白从2016年就开始选育适合的高粱品种。

经过近5年的选育研究,最终从20多个品种中仅选育出1个特色品种,即金皮糯1号。这种高粱穗大、质糯、粒红,支链淀粉含量高,酿造出的高粱酒纯净、醇甜,是更适合江小白纯味清香酒体路线的原粮品种。

就在9月,江小白农场的近万亩金皮糯高粱已经丰收。

十年江小白:酒体进化论

而在酒曲环节,邵家艳将江小白称之为“最纯粹的粮食酒”。原因首先是江小白以本地青石窖为发酵容器,没有窖泥味;其次,江小白的用曲量很小,甚至可以精准到千分位,因此没有曲苦味;第三,江小白的酿造原料只用高粱,不混入糠壳,因此保留了粮香的本味,香醇、绵甜、爽净度更高。

至于水,则因江记酒庄地处长江中上游驴溪河畔,是国家重点保护水源,水质洁净,软硬适度,自古就是酿造好酒的优质水源。

而本艺,便是江小白最新迭代的第三代酿造技艺,包括7大环节18道工序5次检验,力求“因本致纯”。

在这套“本味酿造法”的逻辑中,关于“本味”之说值得思考。在传统白酒工艺中,曲香、糟香、窖香是品评白酒香气的几个角度,而消费者对这些香气是否真觉得愉悦?

立足江小白的选择,显然已决心去掉这些香气,回归本味,将利口化进行到底。这自然是对传统的挑战,但传统一定是正确的吗?

重新定义江小白

如今的江小白其实已经很难被定义。

出身于小酒,却早已不拘泥于大小;主打白酒,却也拥有梅见、果立方、蓑衣米酒等众多品类;明明是做酒,却又跨界去做农业。

而在创牌十周年之际,江小白再次做了件“破圈”的事:推出了一款52度500ml装的江小白十周年特别版(金盖)。

这款被称为“呕心沥血”的十年新作,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凝结了江小白过去10年的技术储备、产能储备和老酒储备,基于第三代“本味酿造法”而全新升级的迭代产品。

用陶石泉的话说:“基酒即老酒”。

十年江小白:酒体进化论

在推出新品的当天,江小白邀请了多位行业专家和评酒专家,进行了一场“盲品”,对照组涵盖了市面上200~500元畅销的主流白酒品牌。在最后的无记名投票中,金盖口感的肯定票数位列第一。

而相较于品质,108元的定价则凸显了绝对领先的质价比,并被认为具有百元名酒的潜质。

作为十周年重磅产品,金盖的推出是否意味着,江小白未来将从一斤装的大瓶酒发力?

对于不设限的江小白而言,目前似乎还难以给出明确答案。不过,站在原点,和绕了一大圈后再回到原点,本质上是不同的。

以十年之功打造出优质产业链的江小白,其实已经重新定义了江小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