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腾讯两大巨头隔空喊话,互联互通是一拍即合还是一厢情愿?

最近互联网圈又有新话题,反垄断之后,互联互通成了一个新热词。

这主要源于,阿里和腾讯在这个月隔空喊话,纷纷对互联互通表态。从两家首轮隔空对话来看,中小企业利益都被放在了考虑互联互通的前提首位,但双方似乎并无一拍即合之意。

两家巨头之间的封禁和开放的“恩恩怨怨”其实早有一段历史,在反垄断监管“高压”下,阿里再次主动抛出这一话题,背后值得考量。

醉翁之意不在酒?

这一轮互联互通的讨论中,最先发声的是阿里。

8月初在阿里2022财年Q1财报分析师会议上,阿里巴巴董事长张勇高调倡导互联互通,称“从商家角度来讲,解除外链的屏蔽可以降低中小企业的流量费用,降低经营成本,同时带来更好的经营便利;对消费者来说,有利于提高分享、支付等生活便利性。”

随后,在8月18日腾讯二季度业绩会上,腾讯公司总裁刘炽平也作出回应。他指出,“腾讯的生态环境本质上是开放的,我们的生态目标就是让中小型公司能够融入其中,让每个人、中小型企业和商家能够公平地直接和用户产生联系,提高效率。不同平台有不同的制度,例如,不同于其他平台,我们不会额外向商家收取佣金,平台之间的打通是非常复杂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收到监管部门“二选一”相关问题处罚的节点之后,阿里就迅速提出要与腾讯打通,引发了市场对其动机的猜测。

有分析师问到了阿里和腾讯的推进平台开放的进度,以及具体举措的问题。张勇表示,“我们注意到,最近工信部启动了互联网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其中重点整治问题包括恶意屏蔽网址链接和干扰其他企业产品或服务运行等问题。我们觉得非常必要,我们将按照政府要求,与其他平台一起面向未来,相向而行。”

张勇所言的“政府要求”,来自监管层面对“二选一”反垄断问题的要求。4月1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阿里开出182亿元的反垄断罚单后,同步对其发出行政指导书,明确要求阿里依法加大平台内数据和支付、应用等资源端口开放力度。

但在行业内如此多平台中,为何阿里独独将目光锁定在腾讯,颇值得玩味。毕竟如果要互通,显然不应该是一两家平台之间的事情。

在国际上,互联网平台打通底层数据,互通应用几乎还没有出现过先例。如果阿里和腾讯真的开了先河,阿里和抖音,阿里和京东以及拼多多等各类平台是否都要讨论互联互通问题,这条路有多难、又将多长,可想而知。

显然,互联互通不是一件“说说”那么简单的事情。从现实可操作性的角度,在刘炽平看来,互联互通还要考虑更多“复杂”的因素。

最突出的依然是两家平台都提到的中小商家发展利益问题。

阿里的中心型电商模式,与微信上的小程序电商模式存在着极大的不同。微信小程序商城类似于商家的自主平台,中小商家通过消费者合法授权进行客户数据管理,对于这些数据,微信和腾讯作为平台并没有话语权,而腾讯也无意从商家赚取佣金费用。

而阿里的淘宝、天猫则是中心型电商,由平台掌握规则,分发流量,向商家收取的佣金等费用是其核心商业收入来源之一。平台有强大的中心化流量话语权,以及成熟的打法规则、平台补贴制度,如果商家未按平台电商的要求执行,将直接影响流量获取和搜索排序展示。

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钟鸿钧认为,在原来的竞争环境下,阿里和腾讯是保持一定隔离状态的两个平台,也实际促成两种不同电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如果两大巨头之间互联互通,是否会使得大的电商企业阿里进一步巩固或者强化它在电商领域的垄断地位,这是我们需要去思考的。”

互联互通下的平台开放必然涉及到法律责任、商业安排和内容合规等问题。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邓志松表示,如果将互联互通应用于法律实践,这个概念还有些模糊。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大市场,在竞争规则领域对于数字市场互联互通实践不成熟,而且在使用和讨论上大多和其他概念产生关系,一个是互操作性,一个是开放的基础设施或者关键的设施。许多基本概念和界限有待清晰。

两大巨头的外链纠葛

实际上,在多年以前,阿里和腾讯并不存在外链之争。造成当下局面的“第一枪”,正是阿里自己打出的。

那还是移动互联网最早的起步年代,流量是互联网商业竞争的绝对中心词。淘宝成立于2003年,2008年以后发展迅猛,2011年前后,淘宝APP面世。相对比而言,微信的起步更晚,2011年微信面世。不过微信和淘宝APP都是最早一批抓住移动互联网红利的互联网产品。

随着激烈的移动流量竞争,2013年,阿里旗下的淘宝以保护用户安全为由掐断了微信的访问。还有不少用户记得,当时在微信中点淘宝链接后出现的不是购物页面,而是导向手机淘宝APP的下载页面,可见淘宝对新流量的在意。

随后,腾讯开始反击,在微信内屏蔽淘宝购物链接,并将导向淘宝网站流量渠道全部关闭。此后,阿里和腾讯平台之间的对抗封禁愈发明显,从两巨头间相互屏蔽到更多关联公司卷入。

比如在支付方式上,阿里系旗下的淘宝、饿了么均不支持微信支付,而微信支付平台和腾讯入股的京东、美团等上也并未打通支付宝的支付端口。阿里和腾讯通过产品间互相限制,逐渐构筑起各自互联网流量的护城河。

实际上,当年阿里主动屏蔽的并不仅仅是腾讯。

早期,蘑菇街、美丽说等导购类、渠道类平台也曾经和淘宝有过一段“蜜月期”,这类网站为淘宝带来了大量交易额和流量,阿里也认为他们是淘宝社交属性不足的有益补充。

但很快,蘑菇街、美丽说发展壮大,引起了阿里的警惕。据称当年马云在高管会上曾发话说,要多异业合作,少给蘑菇街这种同业的合作。担心蘑菇街、美丽街这些导购社区成为新的流量入口,阿里开始“封杀”这些流量入口,并扶植自己的同类平台。阿里甚至还不让蘑菇街再接入支付宝。

但最终,很大程度上因为当年淘宝的“封杀”,迫使这些原本的导购品牌转型成渠道品牌,并活下来,最终成为了淘宝的长期直接竞争对手。这和当下,阿里再度呼吁微信放开外链,何其相似。

或者是在拼多多、京东和抖音直播电商、小程序社交电商的竞争压力下,阿里的流量出现见顶势头,开始急需新的外部流量,而微信无疑是最大的那座富矿。

其实,近些年随着平台经济的发展,阿里和腾讯之间已经不知不觉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互通”。“外链”早不是两家的矛盾焦点。

截至目前,阿里系生态下的盒马、1688、菜鸟裹裹、淘票票电影、优酷视频、高德打车、饿了么外卖、飞猪、哈啰出行等大量产品均已在微信开通小程序,可通过微信直接使用该功能,付款方式为微信支付。这意味着,微信生态并未与阿里系生态“泾渭分明”,相反已经有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初步格局。

尤其是,阿里和腾讯的最核心的两大产品淘宝和微信,也并没有真正断了外链互转。淘口令一直是微信和淘宝对话的方式。淘宝自家就曾统计,每天一亿条的淘口令在微信中流转,这早已经是某种意义上的“互通”。

阿里腾讯两大巨头隔空喊话,互联互通是一拍即合还是一厢情愿?

今年3月和4月,阿里旗下的淘宝特价版和咸鱼先后向微信提交小程序申请,希望能与腾讯达成合作,但目前两个小程序均未上线。

反垄断监管压力之下,互联互通被设定为新议题,是新的流量之争,还是平台经济发展新方向,还有待明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