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后,早晚天气转凉,气温舒适宜人,但有些朋友却感到浑身疲软无力,精神疲惫,倦怠,睡意连绵,呵欠不断,食欲增强,却又不易消化。这种现象也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秋乏”。
为什么人会有秋乏?
夏季天气炎热,人体大量出汗,即使没有大病,身体也会有几分虚弱。由夏转秋后,机体在夏季时损耗的阴津未恢复。阴津阳气皆不足,故而人们常感疲乏、倦怠、四肢无力,也就是秋乏。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夏季人体出汗量大,水盐代谢失调,心血管和神经系统负担加重,再加上食欲变差,肠胃功能减弱,使机体一直处于一个相对透支的状态。
缓解“秋乏”,可以从以下五点着手:
1、应从生活起居上进行调整。夏天晚睡早起,秋凉后应改为早睡早起,注意不要熬夜,切忌过劳。
2、在饮食上可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补偿夏日的消耗。但注意不要大量食用难以消化的肉食,以免影响脾胃功能。还可多喝些茶、咖啡以醒神。秋凉后,应少食生冷及性味寒凉之品,以免损伤脾胃,加重“秋乏”。
3、秋高气爽是锻炼身体的大好时机,可开展一些诸如太极拳、慢跑、广播操等体育健身活动。这样,既能增强体质,又有助于消除“秋乏”。
4、多晒太阳,秋季阳光照射减弱雨水天增多,导致褪黑素的分泌增多,抑制了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就容易产生秋乏,多晒太阳可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心情舒坦更有精神。
5、适度“秋冻”,增强体质。“二八月,乱穿衣。”秋末天气渐凉的时候,不必过早、过多添加衣物,适度对抗“秋寒”。建议随身携带一件长袖衣衫备用,进空调房间、地铁、公交车等温度过低的场所时及时添衣。
此外,中医认为,“秋乏”是一种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的表现,对于体质虚弱、年老多病者,一时“秋乏”不能解除,可适当服用补中益气丸等中药,进行辅助治疗。
容易疲劳是脾气虚的一大特点,因为脾主肌肉,脾虚的人,肌肉都会无力,而身体是要肌肉支撑的,所以他们最容易疲劳,甚至包括心脏的心肌力量不足,泵血少,以及由此带来的脑供血不足甚至心脏本身供血不足的心绞痛,都可能是因为脾虚,这种与肌肉无力相关的脾虚,服用补中益气丸比较合适,因为配伍药物都是入脾经的,可以增加肌肉力量。
中医名方补中益气丸出自金代名医李东垣的《脾胃论》,为治疗脾胃虚弱病的代表方剂,由黄芪、白术、陈皮、人参、当归、甘草、升麻、柴胡8味中药组成,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效,临床可用于治疗中气下陷证或气虚发热证,临床可见饮食减少、体倦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脉虚或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中气下陷的表现或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等气虚的表现。
仲景牌补中益气丸,源自医圣故里,“药材好,药才好”。仲景宛西制药在全国三省六地建立标准化药材生产基地,创造“公司+基地+农户”管理模式,源头上确保中药材优质安全。如存在“秋乏”状态比较严重的情况,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仲景牌补中益气丸。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