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年人上瘾的另类“盲盒”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商人的出现总是带着“重利轻义”的色彩。莎士比亚写夏洛克吝啬、贪婪,巴尔扎克塑造了葛朗台金钱高于一切的形象,福克纳笔下的斯诺普斯,对物质财富有着无限欲望。

几百年后,文学成了历史的注脚,商人走入市井生活,不再是标签化的符号象征。

这是一个物质丰富的年代,人们通过消费确立自己的身份,在人群中找到同类。不管是选择“菜市场自由”还是拥抱奢侈品,消费本身就是我们走向人群的第一步。

01

木艺小鸿:

在直播间里“交个朋友”

5月的北京,才刚有了夏天的样子。潘家园古玩市场人头攒动,小鸿穿梭在不同的摊位之间,寻觅新货,逛市场是他“最放松的时候”。

“我这人有两大爱好,一个是喜欢收藏木料,黄花梨、小叶紫檀等等,为了这些木头,全国的木材市场我都跑遍了。另外就是爱交朋友。”小鸿戴着眼镜,穿着白色的T恤衫,刮得干干净净的络腮胡子泛着青色,做直播后,三餐不规律,他胖了不少,一笑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从老家沧州开车到潘家园至少要三四个小时,大部分的“货”他都能在沧州本地市场内找到。不过,潘家园信息流动更快,货品更全,有时候会有惊喜。

市场里很多熟悉的面孔。小鸿拿货、叫价很直接。摊主听他开口,就知道他是个内行。“潘家园里的每样货我都卖过,我现在有上千种货品。”只半天时间,小鸿在潘家园带走了不少于6万块钱的货。很快,这些货将通过小鸿的直播间,销往全国各地。

让中年人上瘾的另类“盲盒”

△ 小鸿在潘家园和摊主交谈

小鸿叫李红日,1991年出生在河北沧州一个普通的木匠家庭。17岁那年,小鸿开始跟着长辈们学习木工手艺,不出意外,他会成为家里的第三代手艺人,掌握一项在他看来并不特殊的技能,继承家族的生意。

2018年,小鸿开始接触快手,发现平台上制作鲁班凳的短视频很受用户喜欢,“鲁班凳咱也会做啊!”于是自己拍了一个视频发在平台上,竟然上了热门,获得了几十万的播放量。

一个鲁班凳,需要1个大木匠连续做2天。鲁班凳又名鲁班枕,民间又叫做“瞎掰”,是过去老木匠的看家本事,也是木匠学徒出师的必备手艺。一块整木板,不能拼接、不能锯断、不能用钉子、不能用胶水,只能通过锯、凿、刨等手法制作。做时必须全神贯注,稍有疏忽,整块板子就报废了。制作完成后可以用手掰开,成为一个能折叠的小板凳。鲁班凳的制作非常考验技术,小鸿学做木匠的时候,跟着长辈学了一年多时间,才敢下手做。

让中年人上瘾的另类“盲盒”

△ 小鸿的爸爸制作的鲁班凳

鲁班凳的视频只是一个开始。小鸿发现手工艺人在平台上很受欢迎,便用手机记录下了木匠家庭特有的温馨瞬间、趣味故事:奶奶过生日,爷爷亲手雕刻了小镜子、小木梳作为礼物;小鸿的儿子期末考试考了第一名,爷爷高兴,给孙子做了一个红花梨木的拉杆书包,被网友戏称为“硬核爷爷”;看到孩子喜欢动画片,爷爷刀刨斧凿,做出了一个木雕哪吒……

一年后,账号涨粉几十万。“那时候流行直播卖货,我也想试试,最开始决定就卖一百单,结果一天里一下子全都卖完了。”小鸿信心大增,逐渐把精力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做直播前,小鸿在沧州本地弄了一个小摊位,偶尔也在市场上卖些自己喜欢的文玩摆件,不过市场人流量有限,一个小摊位挣不了太多钱,只能用来打发时间,交交朋友。

让中年人上瘾的另类“盲盒”

△木匠爷爷给孙子做面具、做木铅笔盒

直播是完全不同的生意场所。不管晚上几点,只要进了直播间,小鸿会立刻把自己调整到亢奋状态,脑子里盘算着要说什么话,下一个商品要怎么卖,开播后,至少有两三千人涌入他的直播间,手串、核桃、蜜蜡、松石,只要市场上流行的,他都会卖,一晚上的销售额至少在20万元以上。

今年的5月20日,快手为期一个月的616品质购物节正式开启,珠宝主播们率先加入到大促阵营。小鸿从19号的中午12点开始直播,连续直播了17个小时,“除了睡觉一直在直播”,那一天,他卖出五万多单,创造了103万元的销售额。

让中年人上瘾的另类“盲盒”

△ 种类多样的“文玩”商品

直播间不是只有买卖,全国各地都有小鸿“聊得来的朋友”。出差在外常常和粉丝相约,小聚一下。临走时粉丝还会塞给他许多地方特产。遇见发愁的事儿,也常常有热心的粉丝帮忙。

有一次在济南,货品无法带走,小鸿在自己的粉丝群里求助,迅速有人响应,在很短的时间内,赶来了好几位大哥,帮他解决了燃眉之急,避免了几万元的经济损失。说到这个,小鸿很开心,“我的粉丝特别给力”。

02

新疆玉润德珠宝:

玉从来都有价格,无价的是人心

14万——老任的直播间里,售出的和田玉工艺品最高单价。

“在我们行业里,信任度决定能否顺利出货。下单购买高价玉器的一般都是两年以上的老粉,他们了解我,也知道我这里从不卖假货。”老任经营着一家名为“新疆玉润德珠宝”的店铺,现在是快手上的玉器卖家。

让中年人上瘾的另类“盲盒”

△ 正在看货的玉润德珠宝老板任春茂

“老任”是粉丝称呼他的方式,他本名任春茂,出生于1988年。2009年,他从老家山西来到新疆的一个铁厂工作,后来铁厂经营不善破了产,老任失了业,不过得到了一笔赔偿金。手里有闲钱,又找不到其他的工作,同事撺掇老任一起做买卖,批发了一堆和田玉,准备赚点小钱。但老任对和田玉一无所知,手里的货卖不出去,“人家把好的挑走了,剩下一堆次品给我。”老任所有的积蓄都搭了进去,“最穷的时候,一周的生活费只有21块钱,还欠着房租。”实在没办法,老任“厚着脸皮”找父亲要了1000块生活费。

有一天,一个偶然认识的女孩在老任的朋友圈里看到了一条玉石手镯的视频,觉得特别好看,就联系老任想买两个。不过,女孩的条件是先要把手镯寄过去,货到了才能付款。被骗过几次的老任有点犹豫,但想想自己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值得被骗了,就赌一把,寄了过去。

让中年人上瘾的另类“盲盒”

让中年人上瘾的另类“盲盒”

△ 手镯的制作过程

女孩收到了手镯后,表示“特别喜欢”,立刻转来了1600元。接下来的事更让老任惊讶,女孩说她身边的朋友都觉得手镯特别好看,都想要。最终她以每个手镯800元的单价,一次性买走了20只。这16000元,成为了老任玉器生意的第一桶金,这个女孩也成为了老任口中“人生的贵人”。

此后的一年,老任一直泡在和田玉市场里,自学和田玉的鉴定,慢慢地了解玉,熟悉玉器生意。老任还是下定决心创业:摆地摊。最终因为无照经营,被城管追得到处跑。形势所迫,老任转战互联网,拍短视频,寻找新的机会,意外地开启了他的主播生涯,有了平台,老任决定发布玉器制作的“垂直”内容,一段时间过去了,视频拍得得心应手,渐渐积攒了一些粉丝,掌握了一些资源,生意才有了好转。

让中年人上瘾的另类“盲盒”

△老任的直播间

老任快手账号的置顶视频里有一句话,玉是一个“只要有邪念,就会一夜暴富的行业”。许多玉石都可以称作和田玉,但是,决定玉石价格的除了产地,还有皮色、质地、设计、雕工等等方面。

“仅就和田玉的不同产地而言,就有巨大的价格差。”老任说,“新疆只是和田玉的其中一个产区,国内的青海、贵州、河北,国外的韩国、俄罗斯、新西兰等都有和田玉的产区,以次充好是行业里的常态。”玉石类商品比较特殊,由于判定商品的质量更多依靠“眼力”,而且即便同样的商品,各家的价格差距也很大,买家往往会寻找“靠谱”渠道购买。在网上下单高价玉石的体验不亚于拆“盲盒”。

让中年人上瘾的另类“盲盒”

△老任有自己的生意经

老任也卖其他产区的和田玉,不过他会事先和粉丝讲明产地信息,踏踏实实地挣“干净钱”。“黄金有价玉无价,这句话这都是骗你们外行人的。”老任说,“玉当然有价格,无价的从来都不是玉,是人心。”

“有人从我这里买了玉,也会让别人去看。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他们会回到直播间在直播屏上留言,这时我会和粉丝连麦,让他自己讲讲让别人看货的经历,和对商品的真实评价。”老任很重视这样的互动,多年积累的口碑和信誉,是“盲盒”的质量保障,“因为这些故事很真实,可以大大提高店铺的信任度,粉丝就是这样慢慢多起来的。”

让中年人上瘾的另类“盲盒”

△和田玉工艺品

和小鸿一样,老任直播间的主要客户是年龄在30岁到50岁的男性。这些平时话不多,潜伏在直播间的中年人,和老任一样喜欢玉,被每一块天然石料的独特吸引,为玉所承载的独特文化着迷。两年前老任结婚时,老顾客还特意赶来捧场。逢年过节和粉丝彼此问候,生活中遇到的难处也会聊聊,让对方给出出主意——这是老任和老顾客间多年的默契。

其实,无论是做鲁班凳的文玩商人李红日,还是做玉器生意的任春茂,他们在直播间扮演的早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售货员”角色。

他们给客人们展示好物,分享鉴定的方法,还会真实地还原商品的生产制作过程,比如鲁班凳的制作过程,或者打磨、雕刻玉石原石的过程,让观看直播的粉丝更有代入感。增加了商品的真实度和趣味性,无形之中也拉近了主播与粉丝之间的距离。

这样的主播,在快手上并不是个例。长时间的内容积淀,让主播和粉丝之间建立起基本的信任关系,主播要依靠粉丝的信任而生存,相较于传统的买卖关系,这种在商业行为中“升华”的互信关系,无疑是可贵的。(策划:三联.CREATIVE;监制:沈艺超;微信编辑/设计排版:幸鹏;作者:一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