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在世界范围内享有极高声誉的科学杂志《自然》(Nature)出版了“2021中国自然指数”(Nature Index China)增刊。该刊聚焦国内顶尖的科研成果与改变全球未来的发现、突破和技术,深度挖掘科研实力雄厚的个人科学家、合作团队和机构的贡献,并揭示了中国科学人才流动和国际科研合作经历的变化。以妙健康为代表的中国创新企业,案例被选入增刊予以报道。
“2021中国自然指数”主要依托于“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数据,一个用于追踪国际上非常有影响力的个人、机构具体科研表现的数据库,可显示全球高质量科研产出及合作情况。美国作为自然指数产出更高的国家,正受到中国越来越紧地追赶。自然指数所追踪的四大学科中,中国2018年在化学领域的贡献份额已超过美国;地球及环境科学和物理学这两个领域也接近美国。
“自然指数-中国”增刊关注到了中国乃至全球所面临在非传染性疾病(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慢性病问题)防治方面的巨大挑战,在题为《慢病管理的数字化未来》文章中,以中国数字健康的头部企业——妙健康为例,对企业如何以人工智能为基础打造个性化慢病管理解决方案,及其社会责任与贡献进行了重点分析。
应对慢病挑战
中国加速数字卫生转型
文章指出,慢性非传染疾病造成的医疗负担,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受到关注。中国人口老龄化、慢病年轻化趋势日益加剧,并且已经有数亿慢性病发病人群,这激发了社会对慢病管理的期待。
2016年,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正式将全民健康上升为国策,并提到进行重大的数字卫生转型势在必行。2017年又印发了《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旨在部署好未来5-10年的慢性病防治工作,降低疾病负担,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
在政策东风的驱使下,通过防治结合的方式来降低慢病患者的开支,从而减轻医保支付压力的市场呼声越来越高。但中国的慢病防控挑战巨大,由于慢性病的数据过于分散,各个信息系统独立存在,迫切需要深入开展信息融合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方面的研究,这造就了一个绝佳的机遇。
过去几年,随着“互联网+医疗健康”受到政府的重视,一批批创新企业涌现了出来,将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科技手段,越来越多地用于各种各样的慢性病的管理方案中,慢病管理逐渐成为极具潜力的蓝海赛道。其中,妙健康作为头部企业,早在2014年就开始前瞻性地布局。
妙健康是一家以健康行为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基础的健康科技公司,并且引进了加拿大健康管理中心(CWI)国际前沿的慢病管理临床经验,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为慢病患者及亚健康人群提供个性化生活方式干预方案,“串联”医、药、险,打造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闭环。
颠覆传统模式
引领慢病管理的数字化未来
传统的慢病管理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如管理半径短、人工依赖程度高、信息化程度低等。同时,由于居民缺乏慢病防控知识,自我健康管理难、依从性差,医生难以精确分析等问题亟待解决。
因此,妙健康通过数字化手段对慢病管理全流程进行升级,打造妙+、H平台和M平台三大核心底层能力,以“AI+人工、线上+线下”的模式提供全面、主动、连续的“非药物”慢病干预服务。
具体来说,依托于妙健康的物联网健康大数据平台-妙+,可以接入300多款智能健康设备,获取用户不同维度的健康数据,并借助健康风险分级管理-H平台的分析能力,预测出用户疾病风险并进行分级管理,再运用智能健康干预-M平台,为用户匹配“千人千面”的营养、运动、睡眠和心理等生活方式的改善方案,最终实现对不同慢病、不同年龄的人群提供精准的医疗健康服务。
妙健康拥有业内领先的“健康知识图谱”,AI平台已经接受了大量健康饮食数据训练,可以识别13000+种食物。通过结合大约7000份科学文献数据,可发现3000+异常指标,为100+个关键患病风险因素提供建议,并为1300+种疾病所引发的健康风险预警,构建起慢病管理大数据平台。
针对慢病管理的数字化迭代,妙健康的目的是更加高效地将服务匹配给所需要的用户,针对不同风险的用户提供不同程度的干预和管理。低风险人群可以完全依靠线上“AI健康管理师”,中度风险可以用“AI+人工”的方式,高风险人群则以线下的健康管理中心服务为主。
以CWI线下店常见的一种运动识别机器为例,融合了妙健康AI运动视频识别引擎,可以在实时视频流中使用深度学习算法来识别关键的身体点位,主动提醒用户运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姿势。
妙健康高级副总裁兼首席医疗官罗晓斌博士介绍,运用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专业的医生、慢病管理人员处理80%以上的常规且重复的任务,提升整个管理的效率。同时,在健康管理过程中结合妙健康独有的游戏化运营,可以正向激励用户做出积极的行为改善,增强了患者的服务体验。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任委员郭清教授表示,科技对于建设“健康中国”至关重要,鼓励社会企业参与健康促进领域的信息技术发展,可以使广泛的慢病患者从数字化健康管理中获益。
解锁创新支付
将健康管理嵌入健康险
目前,中国的整个医疗体系几乎是为急性疾病和重症所设置,并没有足够的空间留给慢病人群。尽管基层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速推进,但却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慢病管理需求,另一方面,创新慢病管理模式虽然层出不穷,与医保衔接却有距离,总是陷入找不到支付方的困境。
2019年末,银保监会出台的新版《健康保险管理办法》明确将健康管理服务成本在健康保险产品中的占比从10%提升至20%。这旨在鼓励保险公司定位从提供单纯的风险保障型产品向健康管理方案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角色转变,意味着商业保险在未来将会把更多资源向慢病管理倾斜。
从长远看,保险产品中嫁接长期服务、与用户建立长期互动的慢病管理服务,不仅能让保险覆盖人群从标体到非标体扩展,也能让整体经营风险得到更好的控制,减轻医保负担。中国保险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江崇光也认为,商业健康保险与数字健康管理将会出现同步增长。
鉴于此,妙健康特别针对保险场景打造了“保险+健康管理”数字化的中台,提出“ABCDS”计划,贯穿健康险服务全流程,提供包括产品设计、产品营销和健康服务、智能两核、风险控制等内容。截至目前,妙健康合作网络覆盖了中国市场过半数的保险公司,包括市场排名前20名的险企。
值得一提的是,妙健康切入慢病管理领域的“数字疗法”近日通过了国际数字疗法联盟(DTA)的认证。罗晓斌博士预测,未来,数字化慢病管理会更加专业,升级为数字疗法,直接嵌入到健康险产品中,打通院内院外数据,可以为更大人群提供更低成本的治疗手段,普惠到更多人。
鉴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比例和规模,进行健康风险评估预警对于保险公司和公众都是非常有益的,通过审批和规范也更加利于国家监管,利于行业发展,同时也找到更加灵活和创新的支付方式。未来,相信这种AI驱动的数字化慢病管理模式不断落地,可能不止是吸引到Nature与DTA等顶尖学术界的关注,甚至将为全人类的健康改善做出重大贡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