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土中国”到“城镇中国”,“人口+”大数据视角中的城镇化

袅袅炊烟落,比比高楼起。

“七普”结束,“三孩”放开,城市乡村生长将迎来蓬勃动力。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3.89%,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2亿,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亿(占36.11%)。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

数据背后,是“乡土中国”正逐渐消退,“城镇中国”正在崛起。

从1953年第一次普查开始,我国城镇人口比重逐年上升,最近的30年开始快速城镇化,增长了近40%。城镇化率现已高于55.3%的世界平均水平,但距离发达国家的81.3%城镇化程度尚有不小差距。

从“乡土中国”到“城镇中国”,“人口+”大数据视角中的城镇化

按照世界城镇化进程的一般规律来看,当城镇化率在30%~70%时,是城镇化发展速度比较快的时期,这也意味着我国的城镇化正处在较快发展区间。

不过,相比十年一普查准确统计,如何更快速、更经济的感知“城镇中国”的崛起,让新型城镇化走的更稳更好,是在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时代需要解决的问题。

联通数科智慧足迹发挥“人口+”大数据优势,提取全国661个城市(包含设区市和县级市)的建成区,统计了2019年建成区的常住人口(2020年因疫情防控影响人口流动)。经分析发现:

我国2019年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为64.3%,比国家统计局数据高近4个百分点(2019年官方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60%,七普后可能会对2019年数据有调整)。

此外,还发现:

我国七成以上城市尚处于快速城镇化阶段

大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化率在70%以上的城市有111个,根据世界城市化发展规律,其中12个城市已经达到城镇化成熟阶段,主要是一线和二线城市;城镇化率在30%-70%的有498个,这些城市正处于快速城镇化阶段,其中城镇化率介于50%-70%之间的有221个城市,代表城市如郑州、重庆、合肥、济南、南昌、银川、长春、海口等省会城市;城镇化率在30%以下的只有52个,主要位于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

从“乡土中国”到“城镇中国”,“人口+”大数据视角中的城镇化

在城镇化率排名前20的城市中,南北城市分布比较均匀,南方城市排名相对靠前,其中深圳市城镇化率最高,达95.23%。值得一提的是,东北地区城市因工业化起步早,城镇化率也较高,前20个城市中东北就有3座。

城市规模呈金字塔结构

全国661个城市中,城区人口大于1000万的超大城市有7个,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重庆、广州、天津和东莞;城区人口介于500-1000万的特大城市有11个,介于300-500万之间的I型大城市11个,介于100-300万的Ⅱ型大城市86个,介于50-100万的中等城市137个,介于20-50万的I型小城市有217个,人口小于20万的有192个。

总体来看,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与小城市数量之比为1:5:8:18,呈现金字塔结构。

从“乡土中国”到“城镇中国”,“人口+”大数据视角中的城镇化

从“乡土中国”到“城镇中国”,“人口+”大数据视角中的城镇化

人口稠密区主要位于城市群内

从建成区的人口密度来看,人口密度高于5000人/平方公里的城市91个,介于2000-5000人/平方公里的城市299个,介于1000-2000人/平方公里的城市180个,小于1000人/平方公里的有94个。人口稠密地区主要位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中原和成渝等城市群内。这也和当下的人口流动趋势相符。

全国661城市建成区密度图

从“乡土中国”到“城镇中国”,“人口+”大数据视角中的城镇化

人口呈“东进南下”

同样,通过“人口+”大数据分析31个省份常住人口的动态迁移,我们发现,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属于明显的人口流入省份,2019年人口净流入在10万人以上,其中,广东、浙江、四川人口净流入在50万以上。

31省常住人口迁移图

从“乡土中国”到“城镇中国”,“人口+”大数据视角中的城镇化

从区域板块来看,长江经济带沿线省份人口净流入460万,东进人口278万,南下人口187万,中国人口呈现“东进南下”的发展态势。由于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对人口的虹吸效应,导致三大经济带包围的中间地区成了人口净流出的“人口洼地”。

今年4月,在统计局发布七普结果前,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到了六大方面,包括“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有序有效融入城市,增强城市群和都市圈承载能力,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建设与治理现代化水平,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未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迁徙或将呈现更多特点。联通数科智慧足迹“人口+”多源数据解决方案,以人口为纽带,客观、及时、全面洞察城镇化进程和发展趋势,助力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