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进入职场的人中,已经有不少00后了。
根据TalkingData发布的应届生求职数据,2020年求职的应届生中,有超过90%的人出生于95年及以后。这意味着,Z世代已经开始进入职场。
与此同时,57.9%的毕业生希望与业务部门的直属领导进行对接;69.1%的高校毕业生认为与业务部门的人进行事先沟通有助于增加面试的成功率。
2020年5月至10月,BOSS直聘平均日活用户数约280万,平均同比增长率超过80%;20分钟以上深度交流的人数占比位列行业首位。
带着Z世代的喜爱和亮眼的用户数据,这家成立于2014年、首创“直聊+智能匹配+移动”模式的招聘行业新星——BOSS直聘于北京时间5月22日正式递交招股书,即将登陆纳斯达克。
如何在初代互联网招聘平台的落寞中实现突围?
如何在低频行业获得如此高的用户粘性?
一连串的问题需要到BOSS直聘背后的故事里去找寻。
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光环创业者
发展近7年了,BOSS直聘已经成为垂直招聘领域当之无愧的龙头。
当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赵鹏看到这个成果,不知是否回想起创业的艰辛。
出生于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的赵鹏,履历自开始就光环笼罩。毕业后,他进入共青团中央任职,29岁即升任中央办公厅调研处处长。在团中央任职11年并做了5年处级干部之后,赵鹏选择离开。
他说:“我更偏好不确定性一些”。
赵鹏做过CEO,做过投资人,最后他选择再次回到招聘行业,开始自己在的创业生涯。先是购买了“看准”网站雏形,并做成了职场界的“大众点评”,随后又在2014年成立了“BOSS直聘”。
彼时的招聘行业三足鼎立,中华英才网、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但是与互联网发展趋势相违背的是,这三家招聘网站都还在用PC时代的产品面对移动互联时代的用户。
而赵鹏带领BOSS直聘凭借定位“直接和老板谈”在不起眼的招聘求职赛道突围,一开始就选择移动端APP的方式进行产品设计。
起步不容易,前1000名用户花费了7个月时间,但之后很快便获得大批C端和中小微企业用户。
2014年9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概念首次被提出,次年就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这一政策直接造成了互联网的“寒武纪”大爆炸——无数人从大厂离职,带着财富自由、技术自由的憧憬,做起自己的创业梦。
但与此同时,他们也面临着共同的困境:有方案,但没有人做;需要大量招人,但没有HR。
这些人成为BOSS直聘的种子用户,是第一批愿意跟求职者直接谈的“老板”。
虽然第一个百万用户积累用了一年时间,但第二个百万用户仅仅用了不到60天。
从融资速度来看,BOSS直聘也颇受资本青睐。BOSS直聘近两年共融资38.75亿元人民币。主要机构投资者包括今日资本、腾讯、高榕资本、策源创投、Coatue、高盛、GGV、和玉资本。
招股书显示,公司上市公司高管与董事合计持有100% B类普通股,16%A类普通股。其中,今日资本旗下CTG Evergreen Investment持有14.7%A类普通股,腾讯旗下的Image Frame Investment持有12.2% A类普通股。
来源:招股书
风雨20年,网络招聘才摸索出自己的路
1、初代互联网招聘: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回到互联网这趟高速列车的起点,当提起PC端最初的红利期时,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门户网站。
但真相远非如此。
事实上,早在四大门户网站还没有成立的1994年,以智联招聘为首的综合型招聘网站就已经拔地而起,中华英才网成立于1997年,智联招聘成立于1999年。
但对于互联网这场战役来说,招聘网站是起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几大门户网站中,成立于1997年的网易、1998年的搜狐在2000年就已经上市,腾讯也在2004年登上港股市场。
而招聘行业一直到2004年才有后来者前程无忧抢先上市,成立最早的智联招聘一直到2014年才上市。
截至目前,中华英才网在2015年已经被58同城收购、智联招聘已经退市,前程无忧市值也仅有4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20亿元左右)。
初代招聘网站几乎全部黯然落幕。
这并非由于它们不努力,而是因为招聘行业的内生矛盾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2、不受待见的招聘业务
招聘是一个典型“吃力不讨好”的行业。
曾有大厂分析师指出“频率低、流程长、闭环难、增速慢,有资源为什么不做其他业务?”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招聘行业的初代龙头都活得惨淡,也同样解释了为什么没有互联网巨头涉足这一行业。
从使用频率上看,每个人一天最多可以点3次外卖,点评N家店铺,但却不可能一天内换3份工作。
BOSS直聘统计的数据显示,中国有2亿左右白领,平均每24个月换一次工作,一次平均需要2个月的时间;4亿蓝领,平均每6个月换一次工作,一次平均需要2周。
太慢了,互联网没有耐心,资本也没有耐心。
而行业最大的痛则是经营模式之痛。
初代招聘网站几乎清一色采用当时美国最大的在线招聘商Monster的平台模式:一边为求职者提供投递简历的平台,另一边则通过向企业售卖广告位或简历下载服务来获得收入。
虽然初代招聘网站们在营销上疯狂砸钱,但他们始终没有改变这一根本的经营模式。随着劳动力供给的大量增加,企业招人的难度反而越来越高:光是筛选简历就要花费太多时间。招聘问题,归根结底,是“匹配”的问题。
在初代互联网之后,社交招聘摩拳擦掌。国外的LinkedIn于2011年上市,国内的天际网、大街网、若邻网、优士网都以社交招聘为主,它们想要解决的问题都是“匹配”这一关键问题。但社交招聘这一垂直细分最终仍然没落了,根本原因仍然是招聘市场太过复杂。
社交招聘之外,另一条路逐渐清晰了起来,那就是垂直招聘。拉勾是这一阶段的例子,BOSS直聘和另一个强劲对手猎聘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崭露头角的。
3、低频行业也能做APP
在BOSS直聘之前,始终没有人在尝试做移动端。
前文提及的拉勾网,两位高管曾经就是否开发移动端产生强烈争执。但最终还是由于资金原因放弃了,当然,最后它也没有逃过被收购的命运。
在这场争论前,BOSS直聘已经上线,依靠移动+智能匹配+直聊的模式迅速扩张。
在此之前,行业的共识是:找工作这个行为是低频的,为了一个低频的行为和需求做一个移动端是不对的。
BOSS直聘使招聘行业不再是低频、只配使用第一代互联网产品的鸡肋行业,同时使自己成为了智能匹配的代名词。
BOSS直聘的破局之道:技术为本
1、营销出圈,但营销并非本命
招股书显示,BOSS直聘于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的第一季度的销售费用分别为9.17亿元、13.48亿元和6.19亿元,占收入的91.8%、69.3%和78.4%。
来源:招股书
左手做营销,获取新的客户。右手抓技术产品,保证用户留存。回过头来看,
2018年9月时,BOSS直聘的注册用户已经达到6372万,跻身行业前三,进入了第一梯队。
此后BOSS直聘在营销的路上并未停歇,他们签下神奇女侠盖尔加朵、国民度超高的沈腾等,在电梯、地铁等渠道大量投放。
营销动作确实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果。
招股书显示,2021年一季度,平台已拥有8580万认证求职者和1300万认证企业端用户。2021年3月,BOSS直聘月活跃用户数(MAU)达3060万。目前的BOSS直聘已经是当之无愧的行业龙头。
用户增速也同样喜人。2019年至2020年,BOSS直聘的平均月活同比增长73.2%,2021年Q1平均月活同比的增速约为71.8%。
目前,销售费用的ROI正在稳步提高,2019年,每1元广告支出平均带来1.85元收入;2020年这一数字达到了2.39元。招股书中介绍,销售及营销支出占收入比例的下降表明在此期间BOSS直聘营销及推广活动实现更高效率。
2、技术才是立身之本
招聘行业作为曾经被资本下了“低频”结论的行业,龙头月活的显著提升,意味着BOSS直聘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用户方法论,而这绝不仅仅是“营销”能够做到的。
赵鹏曾经说过:“每一家公司,每一款产品都有属于自己的‘饭’,而BOSS直聘吃的就是技术饭、产品饭。”
BOSS直聘于2014年推出直聘模式,让求职者与招聘人员通过手机端APP就能实现直聊互动,帮助双方高效沟通,同时通过AI驱动的智能匹配,提升了用户求职与招聘效率。这样就可以让求职者直接和老板谈。
来源:招股书
BOSS直聘一直坚持认为,技术能力才是平台的核心。
公司持续进行智能匹配系统的升级迭代,可提供更精准的匹配结果;同时不断筛查与监测系统的运行认证,检查与验证企业端职位的真实性。
截至2020年12月31日,BOSS直聘拥有902名研究及开发人员组成的团队,负责包括智能匹配与风控在内的产研职能,占总员工数的26.6%。
公司2019年、2020年研发支出分别为3.26亿元、5.13亿元,同比上涨57.7%;分别占收入的32.6%、26.4%。
这一研发占比数据不但远远高于主流互联网招聘平台,也显著高于互联网行业的平均水平,甚至能比肩一些以科技为内核驱动的互联网代表性企业。因此,BOSS直聘以技术驱动成长的特征尤其鲜明。
来源:招股书
依托底层技术能力的不断建设,BOSS直聘利用平台技术实现双向的智能匹配,通过Feed流推送的形式大大减少了过往传统模式下手动搜索简历与岗位的时间,提升了整个招聘流程的效率。
持续攀升:以“人”为本,以“价值”为核心
BOSS直聘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赵鹏在股东信中表示,受益于移动互联网普及、创新创业迸发的时代红利,公司创立七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持续增长。强调“我们坚信行业归根到底服务于‘人’:通过帮助人的发展,促进人力资源更为合理的配置,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人”是BOSS直聘的服务核心,而“价值”则是BOSS直聘发展过程中凸显的关键词。
1、“直聘”解决痛点,“普惠”改善蓝领求职困境
前文提到,长期以来招聘行业的经营模式繁琐、效率低下,而BOSS直聘的“直聘”模式让求职者与招聘人员通过手机端APP就能实现直聊互动,帮助双方高效沟通,同时通过AI驱动的智能匹配,提升了用户求职与招聘效率。
同时,平台上28.8%的用户为蓝领用户,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中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员达2.13亿人。BOSS直聘等线上招聘服务有望借助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红利,进入广大蓝领用户的“备选菜单”,帮助其更高效、更安全地寻找具有保障的工作。BOSS直聘在推进“招聘普惠”的价值道路上正稳步迈进。
2、将行业带入移动互联时代,提升价值天花板
BOSS直聘将整个招聘行业从PC互联网时代带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同时,公司又用“移动+智能匹配+直聊”的模式提升了行业价值的天花板。
在企业端,BOSS直聘通过FEED信息流的方式提升简历筛选效率,同时用直接聊天的形式使求职体验充满信息量且高效。BOSS服务企业端用户的模式与传统招聘网站迥异,他们用独立注册使用-自助或通过直销团队才否的方式渗透大中小型企业,大大缩短了招聘流程。
在用户端,求职者可以通过高互动的形式直接和职位发布者进行一对一聊天,节省传统的“投递简历—等待对方筛选后通知”模式下的流程时间。同时,平台给求职者推送的职位也更加符合求职者自身的需要与偏好,使他们不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海量筛选。
数据显示,中国人力资源市场2021年预计市场规模为6620亿,这绝对不是一个小市场,在BOSS直聘的领航下,招聘行业天花板正在逐步提高。
来源:招股书
3、亏损幅度明显收窄,现金流转正,盈利并非遥不可及
2019年、2020年,BOSS直聘的营业收入为9.99亿元、19.44亿元,增幅为94.7%,2021年一季度,收入为7.89亿元,同比增长179%。
2019年、2020年,BOSS直聘净亏损分别为5.02亿元、9.42亿元;经调整后亏损分别为4.68亿元及2.85亿元,同比收窄。2021年一季度,亏损为1.76亿。
来源:招股书
公司的收入虽与竞争对手相比体量不算大,但增速却是同行业最高。
来源:招股书、公司年报
目前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仍是企业端用户。
据招股书披露,2019年至2020年,BOSS直聘的付费企业客户数由124万家增长至223万家,同比增长80.1%;以2021年3月31日为止的12个月计算,BOSS直聘的付费企业客户数已达289万家。2020年付费企业数量是同期前程无忧的6.2倍。
中小企业数量虽多,但单个付费数不高。公开信息显示,与传统招聘网站相比,在BOSS直聘上,“可能只需要发布单个岗位,按次付钱就好了”。
2020年,BOSS直聘的中型客户、大型客户分别贡献了总收入的35.8%,17.0%,其中来自大型客户的收入占比在2021年一季度继续上涨至17.7%。
粘性高+大型企业收入占比提升,未来BOSS直聘的亏损有望持续收窄,盈利并非遥不可及。
目前,公司的现金流已经由负转正,2020年达到人民币3.96亿元。截至2020年底,BOSS直聘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合计39.98亿元。
在质疑声中成长
2017年BOSS直聘曾经因为审核不严导致恶性事件发生,一度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但BOSS直聘及时认错,并投入了一层楼、几百人的团队确保招聘安全,“大年初一也上班”。
天下不可能无贼,但BOSS直聘希望能够通过规则和技术手段提高不法分子作假的成本。创始人赵鹏曾表示,“企业安全团队跟坏人之间的斗争,本质上是成本的斗争。”
那之后,BOSS直聘推出了一些举措,目前未经求职者明确同意,企业端用户不得查阅完整简历,同时设置筛查和监测系统用以检查职位的稳定性。
据《2020年BOSS直聘就业生态发展简报》,BOSS直聘于2017年成立求职者权益保障中心,至今已经投入超过5亿元预算用于不正当招聘行为的预防、阻断、打击。
这些投入与举措的效果显著,2020年,平台求职者数量、类型显著增长的背景下,平台的用户投诉率同比下降30%。
初走进资本市场的BOSS直聘,未来可能还需要用实际行动获取更多用户的信任,并利用技术提升用户粘性,在商业化成果上更进一步。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