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性价比最高的冷冻消融技术|海杰亚康博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最新《2020年世界癌症报告》显示,在未来的二十年中,全世界的癌症病例数可能会增加60%。在中低收入国家中,增幅可能高达81%。全球每年死亡总人数中有六分之一死于癌症,癌症负担也在增加。2018年,全世界约有960万人死于癌症。

肿瘤的经皮冷冻消融技术以其消融范围大、无痛感、无需全身麻醉、治疗边界清晰、可实时影像监测等系列优点,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局部消融技术,近年来在临床上得以迅速推广。

早在1961年,美国神经外科医生、现代低温手术的奠基人Irving S. Cooper与工程师合作研制了一种可调节温度的液氮冷冻治疗设备。该设备利用带有真空外层保护的同心套管,将液氮输送至探针尖端,使其温度保持在约-196℃,从而对治疗部位的组织进行冷冻治疗。

1984年,美国医生Gary Onik率先把超声影像监测技术融合到冷冻治疗的临床应用中。影像引导冷冻消融治疗技术在冷冻治疗过程可对冰球位置和大小进行监测,可有效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促进了冷冻消融技术的快速发展。第二代冷冻治疗技术随着超声成像等影像技术的成熟发展迅速,开启了微创冷冻消融的新时代。

20世纪90年代,美国Endocare公司利用焦耳-汤姆逊节流制冷原理研制了一种新型冷冻治疗设备,该设备采用氩气节流制冷和氦气节流加热复温,实现快速冷冻治疗和复温拔针。用于肺癌、肝癌等多种实体肿瘤的消融治疗,中国成为目前国际上冷冻消融肿瘤临床研究最活跃的国家。

由于采用的冷媒和热媒均为高压气体,导致气体运输、储存和临床使用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氩氦气价格昂贵,且氦气为战略物资,不易获得,限制了其在县级医院的推广使用。发展至此,冷冻治疗设备仍仅具备单一的低温冷冻消融功能,存在不可克服的缺点,即消融针道出血和种植性转移风险。

20世纪90年代,清华大学及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双聘教授刘静及其团队在国内外首次提出和实现超低温冷冻和高强度复温的复合式治疗模式和技术解决方案,最终完成创新产品康博刀的开发。

第四代冷冻治疗技术目前已大量用于肺癌、肝癌、肾癌、胰腺癌、前列腺癌、骨肿瘤、软组织肿瘤、乳腺癌等多种实体肿瘤的治疗,展现出明显的临床疗效和优势,为失去手术、放化疗等传统治疗机会的年老体弱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和希望。

第四代冷冻治疗技术创新性地集成了深低温冷消融和高温热疗的优点,显著地提高了冷冻消融肿瘤的治疗效果,扩大了冷冻治疗的杀伤范围,还解决了以往冷冻消融产品治疗不够彻底、术后针道易出血、存在针道种植转移风险等系列问题,不但发挥了冷冻消融的长处,吸收了高温热疗的优势,还弥补了单纯冷冻治疗的不足,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

2010年,海杰亚(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成立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科技园,公司的核心产品为“康博刀(多模态复合式冷热消融系统)”。康博刀采用新型多模态冷冻消融技术,通过微创经皮介入方式对肿瘤组织进行靶向性物理杀伤,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集深低温冷冻治疗与高强度热疗功能于一体,创新性地集成了冷冻消融和高温热消融的优点,在同一微细探针中实现了从-196℃至80℃的宽泛温度范围,突破了以往单一冷冻治疗或高温热疗的局限。

迄今为止性价比最高的冷冻消融技术

2017年,康博刀获评原国家食药总局“创新医疗器械”,同年获批上市用于肺癌、肝癌、肾癌、胰腺癌、前列腺癌、骨肿瘤、软组织肿瘤、乳腺癌等多种实体肿瘤的治疗。2020年初,全新一代康博刀产品获得了欧盟CE认证。

目前,康博刀已经在国内数十家医疗机构开展了临床应用,其中包括国内排名前列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各大肿瘤专科医院,累计开展临床治疗数千例,显示了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