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署名文章 | 新华三CEO于英涛:“人城智”深度融合,让新型智慧城市蓬勃生长

无论是在应对疫情挑战的重要时刻,还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长期实践中,把握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变革机遇,以新基建筑牢发展基石,已经成为中国产业各界的共识。在这一变局之际,5G、云计算、AI、物联网等众多持续演进的创新技术,将赋予城市管理者解决市民服务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医疗和教育资源紧张等“城市病”的全新方式,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近日,为了给持续演进中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建言献策,紫光股份董事长兼新华三首席执行官于英涛,在人民网发表署名文章,以《新型智慧城市是“长”出来的,不是“建”出来的》为题,深度诠释了对新型智慧城市的前瞻认知和系统思考,在发展“新基建”的契机之下,帮助城市管理者走出城市转型困境,以人为本,让新型智慧城市由内而外自由蓬勃地“生长”。

人民网署名文章

以下为于英涛署名文章全文

新型智慧城市是“长”出来的,不是“建”出来的

新冠肺炎疫情这面镜子,让我们在健康码等各类智慧应用中,看到了新型智慧城市系统的独有优势,同时也照出了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或者说是新型智慧城市的更大价值还有待进一步发挥和挖掘。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新型智慧城市呈现出“一面火焰、一面海水”的图景。面对新型智慧城市美好的发展愿景城市规划者们蜂拥而至,“建”得轰轰烈烈,但始终走不出开花不结果的怪圈,其根本原因在于大家仍停留于“以工业时代的见识谋划数字时代的发展”,没有真正意识到新型智慧城市是“长”出来的,不是“建”出来的。

我认为,“新型智慧城市不是‘建’出来的、‘买’出来的、‘包’出来的,而是‘长’出来的。‘长’出来的新型智慧城市,一定不是无组织的外壳,它应该是不同部分、不同模块、不同应用、不同技术,相互支撑、相互协作、数据共享、网络互联的一个可自我调节,可持续生长的有机生命体。这其中有三个要点需要首先理清——‘人’是出发点,是这个生命体的主体,切入点是‘城’,是这个生命体的载体,突破点是‘智’,是这个生命体智力的体现,三者相互融合,相互赋能,最终带给每座城市各自不同的生命轨迹,无限逼近未来。”

人民网署名文章

新华三建设呼和浩特城市数字大脑 ,打造中西部智慧城市新样板

“建”的思路问题多多,“长”的真谛必须领悟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果,是检验城市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基于技术的进步和敏锐深刻的洞察,能够带来多少方便、快捷、高效、自动化的应用,将决定一座城市,未来是否可以让人拥有更自由的选择空间、更便捷的发展路径,以及更舒适的生活体验。

德勤发布的《超级智能城市2.0:人工智能引领新风向》报告显示,中国超过89%的地级以上城市都在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在建总数为500个,接近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数量的一半。然而在“建”这一工业认知引导下我们看到的新型智慧城市不少还是浮于表面的“花架子”、个别领域的“试验田”、部分地区的“小盆景”在城市治理和服务中往往“治标不治本”

人民网署名文章

新华三构建数智治理体系,打造郑州高新区智慧城市实验场

大多数城市都配置了不少“软硬件”,却忽略了用,本地业务响应能力差,应用生态少,或者动辄上亿元做的APP,无人问津;大多数城市都意识到了“数据”的关键性,但建设的各种库却沦为摆件,没有激发数据活力、没有激活数据要素,最终无法有效转化为数据资产,释放数据的价值;大多数城市都在专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却没有看到比技术更难、比光鲜的城市表面更重要的是解决人的问题,忽视了将“人”的发展和“城”的建设相统一……特别是“重建设轻运营”所导致的业务应用匮乏、简陋,甚至不可用;我们看到大量智慧城市智能运行中心沦为装点的门面,在片面追求大而全中,忽略了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根本诉求,造成资源闲置,形成智慧“烂尾”。

想要实现新型智慧城市由“做了”到“做到”,乃至“做好”的跃迁,必须从“建”的错误认知与路径走出来,并着重思考如何“长”出智慧城市。

“长”成参天大树的五个秘诀,缺一不可

新型智慧城市的生长轨迹是一个永无止尽向前、向上的动态过程。我认为,新型智慧城市“长”好至少要具备五个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充足的养分、合适的土壤、优质的种子,以及园丁等所有人的陪伴与呵护。

01良好的生态环境——“统”

基础环境决定成长空间,同时也影响整个未来发展态势。随着技术进步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每个城市基本上都在建设属于自己的“城市数字大脑”。为避免城市“脑梗”问题的出现,要搭建城市统一的新型智慧城市操作系统,在技术层面,采取“模块式开发、积木式搭建”的方式,梳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共性需求和要素,开发类似于“七通一平”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通用件;需花大力气做好顶层设计、成长机制、标准接口、安全管控、基础模块、数据服务、交互界面等各项基础规划,全面承载市、县(区)、镇(街办)等各级政府的需求,做到统一项目规划、统一资金管理、统一数据开放、统一资源共享、统一业务协同,彻底打通城市中所有被看见、被发现、被记录的数据,用流动的数据让城市“活起来”,为其后续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生态基础与环境。

02充足的养分——“融”

一棵树的成长快慢,很大程度依赖于阳光雨露等养分充足与否。“融”的机制就是供应新型智慧城市这棵大树流动的养分。为让有限投资的“养分”得到最大化吸收,需着力做好技术融合、数据融合、业务融合“三个融合”,充分考虑“新项目与老系统、甲部门与乙单位、上级要求与服务对象、今天开发与未来发展”四个方面的有机融合、统筹布局,确保养分科学合理分配、充分利用。今天的开发可能受技术水平、投入不足等问题限制,建设不一定很到位,但是一定要考虑为未来发展留下升级的接口,防止形成新的孤岛,这就需要在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中,先建立融合机制,为促进新型智慧城市长成参天大树提供有效保证。

03合适的土壤——“数”

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是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也是重要生产力。只有扎根于广袤而坚实的“数据”土壤,新型智慧城市这棵大树才能向阳而生、无限向上。数据能力的强弱,将决定这棵树根系发达的程度。铺设再宽的网络不过是给数据修了一条路,修建再大的机房不过是给数据装了一套房,开发再好的软件不过是给数据买了一辆车,炒作再大的概念不过是给数据化了个妆,没有数据,一切都将归零。我们要让数据走出部门自己的服务器,让数据流动起来才能发挥数据的价值。尤其要注意的是,新型智慧城市要有温度要向善,数据的土壤一定不能被“污染”,这也需要我们特别注重数据在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中的安全问题,不能搞数据绑架,要在安全的前提下,挖掘日益增长的信息数据并不断增值。

04优质的种子——“用”

一棵树种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任何一棵树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成为有用之“材”。“用”也是评判新型智慧城市战略目标“优政、惠民、兴业、智治”是否落到实处的重要标准。因此,要坚持“需求导向、问题驱动”的原则,紧紧围绕深化改革的难点、百姓民生的痛点、社会关注的焦点,以及在新技术新功能的普及中培养出来的新需求,不断拓展行业应用,尊重业务特点、优化操作界面、创新应用场景,摒除工程师思维和公司化思维,面向城市治理、民生服务、产业经济等提供务实管用、方便友好的应用系统,并不断沉淀数据、促进业务协同,推动新型智慧城市这棵大树持续健康生长。

05服务、陪伴与呵护——“人”

作为一个有机生命体,新型智慧城市不是一次性交钥匙工程,绝不能只有建设,无人维护和运营。新型智慧城市由人决策、靠人培养、给人使用,新型智慧城市关键在人。作为新型智慧城市的决策者,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握信息时代的特征,遵循信息时代的规律,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用“数”意识、执“网”能力和操作水平。以往“重建设轻运营”的传统模式必须摒弃,智慧“烂尾”必须杜绝。同时,要制定出台规范的行业白皮书,为新型智慧城市中治理、民生、产业三个立足点提供标准。此外,新型智慧城市还要摆脱对财政的依赖,实现资本良性循环,需要集政府、企业等多方之力,一起呵护,共同培养。

人民网署名文章

新华三打造成都高新区城市数字大脑,形成智慧治理格局

在重视上述新型智慧城市成长的五个通用条件之余,我们还要关注现实中不同发展水平的差异化。摩根士丹利发布的《中国城市化2.0: 超级都市圈》报告预计,到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升至75%。因此,除致力于新型智慧城市探索,我们还需要结合乡镇乡村等不同地区的发展实际,科学匹配出属于他们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最终让每个人都能享受智慧之果。我始终认为,所有人投身于新型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也必须惠及到所有人。相信这也是对“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积极响应。

当前,新型智慧城市发展势头强劲,但远未达到上限,尤其中国城市大洗牌,新型智慧城市有望在“十四五”呈现出“百舸争流”之势。然而,我必须再次强调,新型智慧城市是“长”出来的,不是“建”出来的。在越来越多城市高水平开放,高效率和高质量发展中,希望通过政府、企业等各方共同参与,长期运营,让新型智慧城市早日长成参天大树,并汇聚成林、生生不息!

人民网署名文章

人民网署名文章作者:紫光股份董事长兼新华三首席执行官于英涛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