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腾讯2020 Techo Park开发者大会期间,腾讯云宣布将在国内首发“云原生 5G 专线解决方案”,这是继去年发布首发 5G sd-wan产品后,腾讯云在5G网络产品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5G进入融合创新关键阶段,产业变革一触即发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已经累计建成5G基站超71.8万个,共建共享5G基站33万个,建成全球最大5G网络。随着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一系列“新基建”项目正在驱动产业变革。
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与IT技术研究所承载网室主任程伟强在会上表示:腾讯云通过与运营商联合创新,基于“融合云网统一切片技术”,将腾讯云高质量网络与运营商 5G 技术相结合,实现云、网、边一体化,提供稳定、便捷的 5G 云专线接入能力,解决企业网络发展中扩容施工周期长、质量不稳定、资源覆盖不均等痛点问题,助力产业互联网加速迈入5G互联新时代。
按照工业和信息化2019年底发布的《“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未来几年内,我国要在5大类12项工业互联网重点工程,全力推动“互联网+先进制造业”融合创新。而腾讯云研发的 5G 云专线将作为产业互联的核心基础能力,加速智慧城市、智慧制造、车联网、智慧医疗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国内首发云原生5G专线解决方案,引领产业创新
腾讯云5G专线解决方案,致力于为不同行业用户打造一张横跨云端、有线网络、无线网络、海量终端互联的“专属产业互联网”。
在大会现场,腾讯云网络系统专家工程师余言波介绍道,腾讯云 5G 专线解决方案有三大特性,快速开通,融合网络,超广覆盖。其中,腾讯云 5G 专线基于预建好资源,无需传统专线的漫长施工部署,仅需在云端进行简单的配置,即可一键开通,极大降低了网络部署成本,网络扩展更加高效便捷。
与传统网络相比,腾讯云 5G 专线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的端到端融合网络服务,通过自主研发的“融合云网统一切片技术”,可以实现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统一调度,协同运用5G网络切片、端到端QoS等网络能力,为了企业提供高质量、大带宽、低时延的网络互联,真正实现融合一体化网络。
同时,借助腾讯云全球 20+ 地域的云服务资源,和运营商不断扩展的 5G 网络,用户无须担心边缘地带的资源覆盖,轻松构建一张全域、实时、全互联的融合网络。
6大关键技术,助力产业互联升级
余言波提到,基于当前5G发展应用现状,腾讯云 针对 5G专线方案 进行了一系列架构创新,从云端网络,运营商网络,5G基站等三方面,针对用户核心痛点进行技术攻关,进一步优化企业上云体验。
在云端网络,腾讯云基于最新研发的下一代智能云网络系统,通过SDN (software define network,软件定义网络)、端到端隧道等技术,结合腾讯云数十年在网络领域的技术积累和运营经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质量的跨地域互联网络。同时基于 5G 网络的北向接口,通过腾讯智能云网络系统,完成用户5G 网络切片开通、QoS和GBR的动态配置。实现5G专线业务的秒级开通。
在运营商网络,腾讯云与运营商协同创新,在现有运营商网络中融合腾讯TSAC系统(Tencent Smart Access Connector, 5G 边缘接入与加速连接平台),真正实现云网融合。TSAC一方面通过加密隧道对接5G终端用户,实现用户数据加密,保证了用户数据在网络传输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对接腾讯云智能云网络系统,利用腾讯云融合云网统一切片技术 ,为用户构建一张端到端专网。
在无线基站方面,为了确保5G空口的质量,腾讯云 5G 专线提出一套包含网络切片、基站无线资源预留、GBR(guaranteed bit rate,保证比特率),高优先级5QI (5G QoS indicator)、上行预调度等在内的“业务综合保障方案”:
· 5G 专线切片拥有专属的UPF和DNN/APN,使得5G专线用户在接入网和核心网侧都可以与其它用户做到完全隔离,在网络发生拥塞时不受影响,保持传输带宽的稳定性。
· 基站无线资源预留,通过物理层面的资源切分,为用户提供一个独享的“管道”资源,实现用户空口信道的资源独占。
· GBR是一种动态资源调度的手段,可以在用户有业务需求时申请资源预留,而在空闲时释放资源。与无线资源预留相比,GBR提高了空口利用率,降低了使用成本。
· 高优先级5QI 可以实现确保 5G 专线用户的上下行数据均被打上“VIP”的标签,保证基站、路由器、UPF等网络传输设备进行最高优先级保障,避免了流量突发导致网络抖动。
· 上行预调度为5G专线用户预留了适当的上行带宽资源,当用户有数据要发送时,可以立即分配到相应的资源,进一步降低了传输时延。
进入产业互联网时代,数字技术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腾讯云 5G 专线解决方案,作为具有快速开通、云网融合、超广覆盖特点的关键网络基础设施,极大降低了 5G 应用门槛,为各行各业从传统要素生产向产业融合的转型升级提供加速,进一步创造新的增长优势和发展动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