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第22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2020期间,华为在深圳举办“华为城市智能体峰会2020”。华为依托深圳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果,以“共筑城市智能体,点亮孪生新未来”为主题,邀请到全国智慧城市建设者、参与者及行业专家,共话智慧城市发展方向与建设经验。
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中国区地区部总裁鲁勇在致辞中提到,数字中国战略下的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成为新时代、新时期的刚需。
在智慧城市的发展中,实干是关键,能力是保障,组织机制是基础。华为提出的以数据为基础,融合5G、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数据驱动、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城市级一体化智能协同体系——城市智能体,目前已经落地深圳、成都、福州、南昌、长春等多个城市, “鹏城智能体”、“蓉城智能体”等建设成果或将成为新时期城市智慧化演进历程的界碑,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构建全场景智慧。
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中国区地区部总裁鲁勇
以下是演讲要点:
在一个月之前的今天,国家开展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庆祝大会,创新思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以及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包括让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智慧等话题都被再次提及。智慧城市在新时代被赋予新的重任、新的使命。
一个月后的今天,我们一同探讨未来智慧城市如何去建、如何去运营。中国要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国,是政府、组织、企业及个人所追求的理想。但是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近期国家又发出实现现代化进程提速的要求号召,2035年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加速数字化发展,提高城市治理的水平。
为此,国家要有自己过硬的技术,不能被“卡脖子”。二是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也要有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和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队伍。数字中国的战略,就是实现上述具体的目标,实现信息化,建成网络强国的抓手。
数字中国战略下的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必将成为新时代、新时期的刚需。我国的常住人口已达到60.6%,中心城市辐射能力进一步加强,一些中小型城市发展非常迅速,城市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贡献的比例逐步加强,以智慧城市为代表的数字化转型必将成为下一步发展的驱动力之一,也将成为城市竞争力水平的重要标志。
城市的繁荣往往与大时代、新机遇紧密相连。城市发展在今天的时代当口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过去整个城市的综合治理,包括我们提出的智慧城市,很多是以事件和功能为牵引和驱动的,或者是问题驱动的,但缺了两点:一点是结合整个智慧城市的架构体系、顶层规划设计,这块相对比较多;还有一点,我们建立了非常多的智慧城市管理处理办法和系统,但一个城市不像企业,没有CIO、CTO和COO去持续运营这个智慧城市。一头是城市顶层规划设计,另一头是当各个功能和平台建好之后如何持续运营?我们认为城市是有生命的,一个城市的运营需要组织和团队共同完成。
所以,在智慧城市的发展中,我们认为有几点是非常关键的:第一点,实干是关键,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态度决定一切;第二点,能力是保障,要使成功成为必然,在成功全要素上做准备;第三点,组织机制的基础,必须高层挂帅,参与成员要全程参与。关于实干是关键,在两个月前上海的华为全联接大会及人民日报举办的新基建新经济论坛上,我已经分享过多次,今天我想借这个经济体把能力是关键、是保障,再和大家分享三点。
首先,要打造全场景智慧。
政府的新治理、经济的新发展、生活的新体验,都要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给出新的诠释和方案,数字化转型不是一时一地的局部创新,而是随时随地的全流程。不是单兵突进的孤立运用,而是融合贯通的聚裂效应,是城市在政务、综合治理、应急、水利、交通、文旅、医疗、机场、码头、大交通、金融等领域的全方位高质量改变和直观化的呈现。
在交通领域,通过AI打造整个城市的一张网,高峰时期机动车的通行速度如何提升,如何通过建设智能的巡检系统来改变人工巡检的20天变成今天的2小时?同时,我们也知道城市是聚集地,是生活生产一切要素的集大成者,对应智慧城市应该遵循和覆盖更多应用的全场景智慧,这就是华为从智慧倡导、智慧大脑、智慧城市理解的下一跳——城市智能体。
第二,要实现“全”要素聚合协同。
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有系统性观念,把城市与ICT的信息技术紧密融合起来,当成一个整体布局。我们把场景当成智慧城市解决的问题,但是真正把信息技术、ICT技术,把以5G、全光网、物联网为核心的联接技术和云、AI、大数据、区块链为代表的计算技术的两大支柱技术与城市治理如何紧密联合,也值得大家思考。
我们认为,智慧城市下一跳应该是城市智能体的概念,建设不仅有脑,而且有像机器视觉这样遍布全城市的视频监控系统,有发达的以AI使能平台为基础的智慧大脑,还要有以5G、网络为连接,让老百姓能感受到这个网络、感受到这个城市无所不在基础网络的骨骼和脉络,还有以大数据和智能超算为核心的心脏,来处理这些海量的数据。所以我们认为,未来的城市智能体是一个有眼、脑、手、脉、心脏等整个的综合智能化载体。
9月23日,华为非常荣幸,深圳市市长陈如桂和深圳市政数局在上海华为的全联接大会上发布了全国第一个城市智能体——“鹏城智能体”。更加可喜地是,在深圳市率先提出这个概念之后,紧接着在四川成都提出“蓉城智能体”,福州提出“榕城智能体”,南昌是“洪城智能体”,到刚刚发布的“长春城市智能体”。短短两个月,五个省会级城市接受并践行这样的概念,新型智慧城市的先行者已经出发了。
第三,全周期运营管理。
在转变重建设、轻运营的过程中,往往一个智慧城市的建设,或者是智慧交通和智慧水利,是以项目为驱动来建设的。但我们不是拉长到整个生命周期来看一个城市的建设,重建设、轻运营,重短期效益、轻长期成效的意识,这是智慧城市的第一步,建成后更要融汇治理整个城市的全域数据,孵化和创新业务体验,才能让智慧城市顺畅运营,生生不息。
只有持续的运营和创新,才能发挥真正的智慧城市的价值,并不断创造出新的业务场景来牵引智慧城市更好地发展和进步,这方面既要有政府,也要有建设企业和生产伙伴的投入。
智慧城市的建设,作为政府既是需求方、治理方,但也要有供给侧,提供技术和运营能力,这两方面都是缺一不可的。在运营公司的统筹下,协同政府、企业、伙伴、社会、民众共建智慧城市治理的大格局,华为在智慧城市的咨询规划、运营使能与运营工具方面提供全力支撑。
回顾过去,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智慧城市的建设蓬勃发展,百花齐放。展望未来,新形势下更需要担当,呼唤新的作为。今后愿我们更加紧密携起手来,在危机中遇先机,在变局中谋新局,持续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和数字中国建设的顺利推进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共建城市智能体。
最后我也想强调,在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华为将秉承开放、共赢的态度和姿态,以及我们把能力、平台开放出来,让我们的伙伴一同来打造真正的未来城市智能体。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