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创变者 | 森亿智能马汉东:AI +医疗的未来空间有多大?

2020年正值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回首过去的30年,浦东从筚路蓝缕到世界标杆,中国乃至世界金融、科技、贸易等脉搏汇聚在此。作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核心承载区,浦东新区聚焦高端产业引领,以“中国芯、蓝天梦、创新药、未来车、智能造、数据港”为代表的六大“硬核”产业快速发展。这些成就的取得,也离不开扎根这片热土上每一位人才的努力付出。为致敬浦东的科创先锋,讲述这一群体在科创浪潮中披荆斩棘的历程,浦东国际人才港推出“浦东创变者”专栏,将镜头对准那些奋斗于创新创业一线平凡又伟大的身影。

↓↓↓

近年来,“医疗+人工智能”的组合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当中,去年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智慧医院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更是向市场发出了国家将持续在智慧医疗领域发力的信号,一时间各路玩家摩拳擦掌,纷纷进入医疗人工智能的商业落地阶段。

坐落在浦东软件园内的森亿智能就是行业中的佼佼者。作为国内领先的医疗人工智能企业,森亿智能以医学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数据挖掘等核心技术为驱动引擎,对海量医疗数据进行深度治理、转化分析和研究,为各级医疗机构、科研院校、政府部门、制药企业等提供专业、安全、高效的医疗大数据整体解决方案。

马汉东,森亿智能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于2018年荣登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医药健康领域精英榜,具备生物、医学、统计、计算机等交叉学科背景,是医学自然语言处理与数据挖掘技术的专家。

作为国内少数几家从事医疗语言处理的头部企业,森亿是如何通过AI赋能医疗行业,数据又何以帮助医生实现智能诊断,智慧医院的发展趋势又是如何?

本期“浦东创变者”,我们将一起走近马汉东,聊聊AI+数据+医疗会有多大的未来空间。

浦东创变者 AI +医疗的未来空间有多大?"/>

(森亿智能联合创始人 马汉东)

不安做一颗“螺丝钉”,技术流少年落定浦东创业

与其他科创公司的创业者比起来,马汉东算得上是年少有为的精英代表。年轻、谦逊、诚恳是我们在这位91年创业者身上感受到的第一印象。

问起创立森亿的初衷,马汉东表示创业并不是一早就决定要走的路。在哥伦比亚大学完成了学业之后,马汉东曾在一家药企按部就班地待过一段时间,而后又回到了哥大从事数据科学工作,且发表了数篇行业论文。

“毕业之后的那些经历让我明白,自己并不喜欢那种工作模式和工作状态。”

或许是不满足在一个大体系中充当一颗“螺丝钉”,创业的念头在那刻便悄悄地扎根在了这个年轻人的心里。

2016年,马汉东与另外一名哥大的校友,也是之后森亿的创始人兼CEO张少典决定回国开启一段注定不凡的创业之路。

在问及为何会选择上海的浦东作为创业大本营的时候,马汉东表示这其实是双向选择的结果。

原来马汉东与森亿的创始人张少典均毕业于上海名校,回国之后怀着故土情结,两人不约而同地将城市定位在了上海。

“其实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当时我们急需一个能够落脚的办公场地。考虑到浦东科技创业环境的优越性和友好度,我们最终决定了张江这个版块。还记得当年的情况是,正好看到了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的介绍册,于是我就拨打了联系电话,向对方说了我们的情况。”

就是这样一个电话,为当时刚刚起步的森亿带来了莫大的帮助。听闻这位年轻人刚从海外回国创业,想在浦东寻找合适的办公场所,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工作人员于是开着车带马汉东四处寻找符合的地点,最后终于找到了一处80㎡的办公室,解决了森亿团队的燃眉之急。

而后同年11月,森亿入驻浦软孵化器,两年后入驻上海浦东软件园祖冲之园。

森亿团队一路走来的轨迹和发展,也证实了马汉东最初的选择没有错,浦东以开放的姿态和友好的环境为这些青年创业者们提供了腾飞的优质土壤。

浦东创变者

(森亿智能团队创业初期)

以医学自然语言处理为“子弹”,瞄准智能医疗新领域

在决定走上创业之旅后,选择赛道便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行业领域若选择不当,莫说开创伟大事业,稍不留神就会成为殉道者。不过所幸,这个问题并没有为马汉东和森亿带来太大的麻烦。在综合评估了创始成员的技术背景和当时国内的市场现状后,马汉东将目光聚焦在了智能医疗领域。

有别于其他创业类型,科技创业要求入局者有专业的技术背景。这不仅是一家科创团队的敲门砖,更是日后能否高筑技术壁垒的护城河。

马汉东于哥大所学的专业叫“医学信息学”,英文名是Biomedical Informatics。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交叉学科,但其核心的技术在于医学自然语言处理。

根据马汉东的自述,团队于2016年带回国的核心技术,正是医学自然语言处理。而当时在医疗领域最为火热的是图像识别,因为它的数据标准化程度很高。而森亿选择另辟蹊径,在医学自然语言处理上发力。

避开拥挤的技术赛道,利用团队自身的技术优势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壁垒,马汉东和森亿这艘快艇毫不犹豫地驶入了智能医疗的蓝海。

医疗人工智能定位:成为医生的“助手”

谈及“智能医疗”,大众会天然地产生一个“误区”:医生是否会被AI取代?

对此,马汉东和森亿在这个问题上保持着一种相对的客观与冷静。

“这其实是一个困扰了行业很久的问题。但我们一直以来就认为,人工智能绝不会取代医生,而是充当医生的助手。”

为此,马汉东还举了一个实例进行说明。目前,森亿已在不少合作医院落地了智能化VTE防治管一站式平台,该平台能够提前2.5天提醒医生未来可能会发生血栓的病人。但如果医生是通过传统的评估报告,那么就不一定能做出及时的诊断。在这整个环节中,并没有出现AI“越级”医生自主做出诊断,相反的,它只充当了一个助手的角色。

马汉东表示,森亿一直倡导一个理念:希望AI能在各个方面成为医生的助手,通过智能化的检测,为医生提供更全面的数据和信息支持,助力医生做出最优诊断。

也正是基于这点认知,马汉东比较偏向于将森亿定位在一家根植医疗行业的科创型企业,而非一家无法落地的AI公司。

“森亿一直强调AI只是一种工具,它需要最终服务医疗行业,赋能医疗场景,最终达到整体优化的效果。”

以数据为核心的智能医疗离不开政策扶持与人才培养

在与马汉东的交谈中,除了讲到创业的初心、核心技术以及对于AI赋能医疗行业的理解,这位90后的创业者表示,一个新兴行业能否持续健康地发展,除了从业者的披荆斩棘与艰苦创变之外,还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扶持与持续的人才培养。

“在智能医疗领域,中国的政策走的很快。早在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了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所以国家支持把健康医疗大数据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去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这也让我们看到,数据在智能医疗中绝对是一个重要板块。”

浦东创变者

(医疗大数据)

正如马汉东所言,森亿在创立初期便在医疗数据板块有所布局。作为森亿团队的第一款产品,“智能科研平台”有效地优化了医生的工作日常。

智能科研平台会集成一家综合医院所有的数据信息,并且能够独立存储在院内私有云中,可以在应用端开放给医生直接使用,并开放了相应的数据权限,让医生直接实现了数据检索、导出数据、数据整合的闭环工作,此外,平台更加嵌入了建设队列项目、设计表单、随访功能、智能统计分析及建立预测模型等科研应用工具,让医生真正能够进行科研工作并结合工具使用,进行不断地科研产出,转化为高效成果。

据悉,这款智能科研平台已在数家医院投入使用,经过实践已证实了其产品落地的可能性。讲到这段“打入医院”的历史,这位年轻的创业者坦言过程充满艰辛。

“我们团队的成员大部分都是技术背景,因此在最初的产品市场化领域确实不具竞争力。当时我们采取的方法就是抱着电脑去拜访一家家医院,介绍我们的产品,会有成果,但收效甚微。不过森亿一直是一家很幸运的团队,我们一路走来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像浦东新区还有张江园区的领导们,对森亿都十分关注,实地考察并对我们提出了各种宝贵的意见,同时为森亿推荐了不错的机会,让我们能更好地展示企业形象。”

另外一个重要的领域就是人才的持续的培养。以马汉东的生物医学信息学为例,当年能够顺利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硕士博士数量可能只有四五位。而该专业在国内的起步更晚,近几年只有在北大等一些高等院校才开设,人才输出的数量特别小。

因此,马汉东坦言,如果能在人才培养和持续供给方面有所突破,对智慧医疗产业将带来巨大的推动力。而这或许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通力协作才能实现。

问及森亿未来的规划,马汉东表示会继续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高价值的数据治理,同时构建真正切合医疗场景的大数据模型,最终将智慧医疗产品覆盖到三级甚至基层医院,打破数据孤岛现状,实现医疗数据赋能临床的闭环。

目前,医疗产业仍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如现有的医院体系能够多大程度上接受智能化改革,医疗数据采集的是否需要一个固定标准,样本数据的质量如何保证等。在马汉东看来,在一个上升的进程中,什么都是需要被打破的。智能医疗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在各方关注扶持下,会有一个更加健康和完善的环境,智能医疗业态一定未来可期,森亿对此持乐观态度,现在是,未来也是。

浦东创变者|马汉东简介

马汉东,森亿智能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1991年5月12日生于连云港市。人工智能高级工程师,扬帆计划人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信息学硕士,上海复旦大学生物学学士,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在读博士。前哥伦比亚大学数据科学家,前辉瑞制药数据分析师、前哥伦比亚大学助理研究员。2009年保送上海复旦大学理科基地班,大学期间获望道学者称号。2013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信息学系,师从翁春华教授,主攻临床数据分析应用。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进入全球最大的生物制药公司之一的辉瑞制药(纽约)担任数据分析师,为辉瑞研发团队开发完成临床研究支持系统(rnai.pfizer.com)。 2015年7月离开辉瑞制药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任数据科学家,期间发表多篇学术论文。2016年3月回国联合创立上海森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森亿智能)。

编者按:

2020年正值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回首过去的30年,浦东从筚路蓝缕到世界标杆,中国乃至世界金融、科技、贸易等脉搏汇聚在此。作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核心承载区,浦东新区聚焦高端产业引领,以“中国芯、蓝天梦、创新药、未来车、智能造、数据港”为代表的六大“硬核”产业快速发展。这些成就的取得,也离不开扎根这片热土上每一位人才的努力付出。为致敬浦东的科创先锋,讲述这一群体在科创浪潮中披荆斩棘的历程,浦东国际人才港推出“浦东创变者”专栏,将镜头对准那些奋斗于创新创业一线平凡又伟大的身影。

↓↓↓

近年来,“医疗+人工智能”的组合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当中,去年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智慧医院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更是向市场发出了国家将持续在智慧医疗领域发力的信号,一时间各路玩家摩拳擦掌,纷纷进入医疗人工智能的商业落地阶段。

坐落在浦东软件园内的森亿智能就是行业中的佼佼者。作为国内领先的医疗人工智能企业,森亿智能以医学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数据挖掘等核心技术为驱动引擎,对海量医疗数据进行深度治理、转化分析和研究,为各级医疗机构、科研院校、政府部门、制药企业等提供专业、安全、高效的医疗大数据整体解决方案。

马汉东,森亿智能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于2018年荣登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医药健康领域精英榜,具备生物、医学、统计、计算机等交叉学科背景,是医学自然语言处理与数据挖掘技术的专家。

作为国内少数几家从事医疗语言处理的头部企业,森亿是如何通过AI赋能医疗行业,数据又何以帮助医生实现智能诊断,智慧医院的发展趋势又是如何?

本期“浦东创变者”,我们将一起走近马汉东,聊聊AI+数据+医疗会有多大的未来空间。

浦东创变者

(森亿智能联合创始人 马汉东)

不安做一颗“螺丝钉”,技术流少年落定浦东创业

与其他科创公司的创业者比起来,马汉东算得上是年少有为的精英代表。年轻、谦逊、诚恳是我们在这位91年创业者身上感受到的第一印象。

问起创立森亿的初衷,马汉东表示创业并不是一早就决定要走的路。在哥伦比亚大学完成了学业之后,马汉东曾在一家药企按部就班地待过一段时间,而后又回到了哥大从事数据科学工作,且发表了数篇行业论文。

“毕业之后的那些经历让我明白,自己并不喜欢那种工作模式和工作状态。”

或许是不满足在一个大体系中充当一颗“螺丝钉”,创业的念头在那刻便悄悄地扎根在了这个年轻人的心里。

2016年,马汉东与另外一名哥大的校友,也是之后森亿的创始人兼CEO张少典决定回国开启一段注定不凡的创业之路。

在问及为何会选择上海的浦东作为创业大本营的时候,马汉东表示这其实是双向选择的结果。

原来马汉东与森亿的创始人张少典均毕业于上海名校,回国之后怀着故土情结,两人不约而同地将城市定位在了上海。

“其实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当时我们急需一个能够落脚的办公场地。考虑到浦东科技创业环境的优越性和友好度,我们最终决定了张江这个版块。还记得当年的情况是,正好看到了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的介绍册,于是我就拨打了联系电话,向对方说了我们的情况。”

就是这样一个电话,为当时刚刚起步的森亿带来了莫大的帮助。听闻这位年轻人刚从海外回国创业,想在浦东寻找合适的办公场所,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工作人员于是开着车带马汉东四处寻找符合的地点,最后终于找到了一处80㎡的办公室,解决了森亿团队的燃眉之急。

而后同年11月,森亿入驻浦软孵化器,两年后入驻上海浦东软件园祖冲之园。

森亿团队一路走来的轨迹和发展,也证实了马汉东最初的选择没有错,浦东以开放的姿态和友好的环境为这些青年创业者们提供了腾飞的优质土壤。

浦东创变者

(森亿智能团队创业初期)

以医学自然语言处理为“子弹”,瞄准智能医疗新领域

在决定走上创业之旅后,选择赛道便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行业领域若选择不当,莫说开创伟大事业,稍不留神就会成为殉道者。不过所幸,这个问题并没有为马汉东和森亿带来太大的麻烦。在综合评估了创始成员的技术背景和当时国内的市场现状后,马汉东将目光聚焦在了智能医疗领域。

有别于其他创业类型,科技创业要求入局者有专业的技术背景。这不仅是一家科创团队的敲门砖,更是日后能否高筑技术壁垒的护城河。

马汉东于哥大所学的专业叫“医学信息学”,英文名是Biomedical Informatics。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交叉学科,但其核心的技术在于医学自然语言处理。

根据马汉东的自述,团队于2016年带回国的核心技术,正是医学自然语言处理。而当时在医疗领域最为火热的是图像识别,因为它的数据标准化程度很高。而森亿选择另辟蹊径,在医学自然语言处理上发力。

避开拥挤的技术赛道,利用团队自身的技术优势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壁垒,马汉东和森亿这艘快艇毫不犹豫地驶入了智能医疗的蓝海。

医疗人工智能定位:成为医生的“助手”

谈及“智能医疗”,大众会天然地产生一个“误区”:医生是否会被AI取代?

对此,马汉东和森亿在这个问题上保持着一种相对的客观与冷静。

“这其实是一个困扰了行业很久的问题。但我们一直以来就认为,人工智能绝不会取代医生,而是充当医生的助手。”

为此,马汉东还举了一个实例进行说明。目前,森亿已在不少合作医院落地了智能化VTE防治管一站式平台,该平台能够提前2.5天提醒医生未来可能会发生血栓的病人。但如果医生是通过传统的评估报告,那么就不一定能做出及时的诊断。在这整个环节中,并没有出现AI“越级”医生自主做出诊断,相反的,它只充当了一个助手的角色。

马汉东表示,森亿一直倡导一个理念:希望AI能在各个方面成为医生的助手,通过智能化的检测,为医生提供更全面的数据和信息支持,助力医生做出最优诊断。

也正是基于这点认知,马汉东比较偏向于将森亿定位在一家根植医疗行业的科创型企业,而非一家无法落地的AI公司。

“森亿一直强调AI只是一种工具,它需要最终服务医疗行业,赋能医疗场景,最终达到整体优化的效果。”

以数据为核心的智能医疗离不开政策扶持与人才培养

在与马汉东的交谈中,除了讲到创业的初心、核心技术以及对于AI赋能医疗行业的理解,这位90后的创业者表示,一个新兴行业能否持续健康地发展,除了从业者的披荆斩棘与艰苦创变之外,还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扶持与持续的人才培养。

“在智能医疗领域,中国的政策走的很快。早在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了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所以国家支持把健康医疗大数据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去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这也让我们看到,数据在智能医疗中绝对是一个重要板块。”

浦东创变者

(医疗大数据)

正如马汉东所言,森亿在创立初期便在医疗数据板块有所布局。作为森亿团队的第一款产品,“智能科研平台”有效地优化了医生的工作日常。

智能科研平台会集成一家综合医院所有的数据信息,并且能够独立存储在院内私有云中,可以在应用端开放给医生直接使用,并开放了相应的数据权限,让医生直接实现了数据检索、导出数据、数据整合的闭环工作,此外,平台更加嵌入了建设队列项目、设计表单、随访功能、智能统计分析及建立预测模型等科研应用工具,让医生真正能够进行科研工作并结合工具使用,进行不断地科研产出,转化为高效成果。

据悉,这款智能科研平台已在数家医院投入使用,经过实践已证实了其产品落地的可能性。讲到这段“打入医院”的历史,这位年轻的创业者坦言过程充满艰辛。

“我们团队的成员大部分都是技术背景,因此在最初的产品市场化领域确实不具竞争力。当时我们采取的方法就是抱着电脑去拜访一家家医院,介绍我们的产品,会有成果,但收效甚微。不过森亿一直是一家很幸运的团队,我们一路走来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像浦东新区还有张江园区的领导们,对森亿都十分关注,实地考察并对我们提出了各种宝贵的意见,同时为森亿推荐了不错的机会,让我们能更好地展示企业形象。”

另外一个重要的领域就是人才的持续的培养。以马汉东的生物医学信息学为例,当年能够顺利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硕士博士数量可能只有四五位。而该专业在国内的起步更晚,近几年只有在北大等一些高等院校才开设,人才输出的数量特别小。

因此,马汉东坦言,如果能在人才培养和持续供给方面有所突破,对智慧医疗产业将带来巨大的推动力。而这或许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通力协作才能实现。

问及森亿未来的规划,马汉东表示会继续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高价值的数据治理,同时构建真正切合医疗场景的大数据模型,最终将智慧医疗产品覆盖到三级甚至基层医院,打破数据孤岛现状,实现医疗数据赋能临床的闭环。

目前,医疗产业仍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如现有的医院体系能够多大程度上接受智能化改革,医疗数据采集的是否需要一个固定标准,样本数据的质量如何保证等。在马汉东看来,在一个上升的进程中,什么都是需要被打破的。智能医疗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在各方关注扶持下,会有一个更加健康和完善的环境,智能医疗业态一定未来可期,森亿对此持乐观态度,现在是,未来也是。

浦东创变者|马汉东简介

马汉东,森亿智能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1991年5月12日生于连云港市。人工智能高级工程师,扬帆计划人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信息学硕士,上海复旦大学生物学学士,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在读博士。前哥伦比亚大学数据科学家,前辉瑞制药数据分析师、前哥伦比亚大学助理研究员。2009年保送上海复旦大学理科基地班,大学期间获望道学者称号。2013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信息学系,师从翁春华教授,主攻临床数据分析应用。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进入全球最大的生物制药公司之一的辉瑞制药(纽约)担任数据分析师,为辉瑞研发团队开发完成临床研究支持系统(rnai.pfizer.com)。 2015年7月离开辉瑞制药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任数据科学家,期间发表多篇学术论文。2016年3月回国联合创立上海森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森亿智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