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顺风车轻资产模式 打破行业偏见 实现盈利 嘀嗒出行赴港IPO

近期,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在威马汽车发布的一封家书中对员工说,有效利用投资者的资金,实现精细化运营。被标签化“烧钱”行业的新兴造车行业,这封家书发人深省要对资本存有敬畏之心,理性花钱实现利益最大化,并创造更长远的价值。

同样,在移动出行行业被视为“烧钱”无底洞行业。近期,嘀嗒出行赴港IPO,同行业龙头对比,在业务模式上,嘀嗒出行仅凭顺风车和出租车,不禁让外界持有怀疑的态度来看待嘀嗒出行赴港IPO。

然而,从招股书来看,嘀嗒出行在2019年上半年便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率先盈利,给予了外界强有力的质疑。根据招股书,嘀嗒出行在2019年全年和2020年上半年,净利润分别达1.72亿元和1.51亿元,利润率分别达29.7%和48.6%。

嘀嗒顺风车轻资产模式 打破行业偏见 实现盈利 嘀嗒出行赴港IPO

横向对比,在过去八年融资已超过200亿美元的滴滴,在亏损至少390亿人民币之后,又于今年10月份开启了总额达101亿的新一轮补贴模式强势回归。

对于滴滴再次以补贴模式抢占出行市场份额,使我们不禁思考一番,是出行行业摆脱不掉外界,对于出行市场标签化的烧钱运营模式的印象,还是一些资本财阀将出行市场的运营模式固化,从而难以清除外界对于出行行业的最初印象,及顺风车这个新兴行业,也难破除这样的烧钱模式的怪圈。

嘀嗒出行顺风车用轻资产运营模式应对外界质疑与行业的偏见。无论是顺风车业务还是网约出租车业务,嘀嗒出行都仅提供了一个平台,旗下并未拥有车队或租赁车队,因此并不承担任何运营费用,也没有营业牌照的要求,从而实现了一种轻资产的运营模式。为嘀嗒出行模式获取了强有力的可持续性盈利能力。

据招股书数据显示,嘀嗒出行在2017年、2018年、2019年的全年毛利分別为0.24亿元、0.69亿元、4.62亿元。2020年上半年毛利为2.55亿元,同比2019年上半年增加1.16亿元,增长近一倍。

嘀嗒出行选择顺风车和出租车这两大业务,都使其具备了以小资本撬动大增长的天然优势。尤其是当顺风车跨越规模门槛后,飞轮效应逐渐显现。

从车主规模、用户复乘率、平台应答率三个维度来看,嘀嗒出行进入一个相互促进的自驱式增长的正循环。以顺风车业务为,出租车业务为辅。使嘀嗒出行能同时满足用户即时和预约出行需求,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使用粘性,及流量的相互转化。

区别于网约车,顺风车更容易实现多方共赢。在顺路的基础上,分摊车辆燃料成本及通行费的,实现共享路权,节约出行成本。顺风车模式在车主、用户、平台三方寻求了一个平衡点,获得共赢互利发展。

未来,嘀嗒顺风车模式终获得长远增长的深层竞争力。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