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天地互联桥梁,航天驭星助航天产业腾飞

累计服务卫星60颗,其中长管卫星30颗;自建地面站近30台套;测控范围覆盖欧洲全境、亚洲、非洲和南美洲大部分地区;打通天地通信链路,打造商业测控一体化服务体系,实现软硬件自主化;完成了4轮融资……

自2016年10月在北京创立,航天驭星已经在卫星测运控这条路上走过了整整四年。

而“让卫星更好用,让卫星更易用”,是四年来航天驭星始终未变的初心。

搞基建——赋能卫星

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的范畴,而卫星地面站网正是新基建中的基建。

“以测运控切入商业航天,最初是因为行业缺乏面向商业卫星地面站网等基础设施,这成为掣肘商业航天发展的关键问题,而高覆盖、低成本的测控服务是行业必需。”赵磊表示,“商业测控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低成本化,我们一开始就瞄准了解决低成本测控的问题,而自主化是商业测控公司的必由之路。”

成立之初,航天驭星便坚决走自建站+合作站的路线,自建为主,合作为辅。从测运控软件的研发,到地面站、基带、星上通信机等硬件设备的研发,航天驭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

搭天地互联桥梁,航天驭星助航天产业腾飞

航天驭星三亚地面站

某种意义上,地面站自主可控自行建设,有利于测控服务的标准化,在确保响应效率、保障服务稳定性的同时,还能降低成本简化流程。

事实上,自主化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作为国内商业卫星测控的开拓者,对于航天驭星来说,很多事情都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趟出路来。

搭天地互联桥梁,航天驭星助航天产业腾飞

航天驭星精河地面站

摸索之中,航天驭星建成了国内第一个第三方的卫星测控站;历时一年,经过与相关主管部门的反复沟通,于2018年9月取得国内第一个商业卫星测控站电台执照;此外,还建成了国内第一个专业级的第三方商业卫星测控指挥中心;建成了第一个覆盖全国境的商业卫星测控网等。

在可预见的未来,卫星在轨数量爆炸式增长,测运控服务需求激增,相应的航天测控网规模日益庞大,如何持续降低测控成本,提升服务质量,也成为航天驭星长期的追求。

“公司联合国内一流供应商,在软硬件自主可控基础之上,寻求适合商业航天的地面系统产品体系,目前已经具备了包含地面站、天线、基带、星上通信机、测运控软件在内的天地一体化测运控服务解决方案能力。除了坚持自建卫星地面站以外,公司一直紧贴行业发展实际与一线的市场需求,坚持适度冗余原则。”赵磊指出。

依托覆盖卫星测运控全链条的核心技术团队,航天驭星不断加大新技术的研发。据透露,团队已在一些先进的通信技术上进行了大量有益探索,瞄准天地一体化、星地5G融合等方向开展技术创新。

而航天驭星更远的目光,则投向了构建全球化的商业航天基础设施,通过建设覆盖全球的卫星地面站网,服务全球商业卫星。

国际化—全球布局

在航天驭星的时间表上,2020年是公司国际化的重要一年,无论从地面站建设还是从业务拓展来看,公司瞄准的都是全球市场。

10套海外地面站的建设也相应地被提上日程,并即将投产完毕。不过受全球范围的疫情影响,建站计划的进度放缓。“预计年底可完成3套地面站的建设,测控覆盖范围将得到很大提升。”

全球布站不乏难点,有业内人士指出协调难(地面站建设前需要取得所在国通信、航天等主管部门的认可文件,建设用地一方面需要符合地面站建设对于周围环境的严苛要求,还要符合所在国关于土地规划等方面的要求);风险大(国外地面站的建设面临很大的政治、法律、财务风险);运维难(跨国运维给响应的及时性、备件的保障等带来极大的困难)等问题。

搭天地互联桥梁,航天驭星助航天产业腾飞

航天驭星受邀参加2020 SSC空间会议

这一点上,航天驭星成立专门的部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跨国协调、市场和政策的调研,取得了不少开创性的成绩,为我国测运控行业走向国际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除了自建站外,航天驭星与国外同行、科研机构、航天部门紧密合作,通过对国外现有地面站进行适应性改造并打通至国内的数据链路,使其具备服务国内商业卫星的能力。目前,航天驭星的国外合作站已覆盖欧洲全境、亚洲、非洲、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

对于航天驭星来说,迫切需要完成的是,将此前研发的技术推向商业市场,适应一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生存逻辑,将其转化为适销对路的产品。

下一步,公司计划推向国际市场的产品包括:一是依托覆盖全球的卫星地面站网资源,为全球商业卫星提供卫星测运控服务;二是协助卫星遥感企业落地海外遥感应用服务;三是依托测运控业务,获取并融合各类卫星数据与服务,为当地提供卫星应用解决方案。

服务应用,瞄向下一个四年

得益于政府在政策和战略上的支持与鼓励,我国商业航天呈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态势。根据公开资料统计,到2025年仅国内卫星发射的数量就将达到3500颗以上,相较于当前数十颗的发射量级,无疑将是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卫星测控作为卫星数据从天到地和从地到天的中枢,可以促进卫星应用生态的构建,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商业价值。

搭天地互联桥梁,航天驭星助航天产业腾飞

航天驭星中卫地面站

卫星数量激增的商业航天时代,地面站网资源不足的问题日渐突出。而航天驭星“建设覆盖全球的商业卫星地面站网等基础设施,解决商业卫星在轨管理与应用的瓶颈问题,为商业卫星提供更便捷、更稳定、更低成本的测控服务”的创业初衷不断被推向台前。

在赵磊看来,在通导遥一体化大趋势下,“测控并不是单纯的一个地面站或者几个地面站的问题,更是一个服务体系的问题。从单星测控到星座测控其背后是不断迭代的技术能力、复杂任务的规划能力和团队的综合协调能力。”

据了解,航天驭星是国内较早构建卫星测控云平台的公司,其云测控平台历时3载,已迭代至4.0版本,目前其长管卫星数量已达到30颗,服务能力建设对标亚马逊AWS Ground Station、微软Azure Orbital等一流服务商。

瞄向“卫星应用落地”的终极目标,未来一段时间,航天驭星将继续完善全球地面站布局,建好基础设施,并依托地面站网等基础设施资源,实现引流,为卫星运营商和应用商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去促进应用,服务应用。

无疑,现阶段商业航天应用落地和商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航天相关法律需要进一步完善、行业标准有待进一步统一、测控成本仍有下降空间、卫星应用场景亟待逐步开放等。

对于航天驭星来说,四年只是一个起点,“我们四年来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赋能卫星,让卫星好用易用,下一个四年乃至未来的理想将是天地互联。”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