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国内冰箱市场零售额规模407.5亿元,较上一年同比增长率为-11.4%。
面对如此行业困境,品牌布局分化也逐渐显现,有的聚焦于超薄、大容量能外化功能,往往只是转换门体款式并没有实际创新,有的则试图紧抓健康热点,分区、软冷冻等已经缺乏差异化创新,很少有品牌能够真正落地到用户对于冰箱使用最核心的需求。
例如,在冰箱异味、食物串味是冰箱日常使用过程中让用户最头痛的问题,民间流传过很多“净味土方”:放橘子皮、茶叶、活性炭等,但是这些土方效果都非常一般,异味最大的来源其实是冰箱里细菌群散发出的有害气体,只有真正解决用户难题的技术,才能解决行业缺乏内生性增长力的问题。
第三代净味元年开启
后疫情时代,用户对于冰箱净味储鲜需求的常态化,是否能有一款产品让用户在冰箱使用过程中消除多年来难以转变的惯性顾忌,随时打开冰箱都不再有异味困扰,即使剩饭剩菜或者刺激性气味食物不加保鲜膜也不会产生串味,成为众多消费者对于冰箱内食品安全感的来源的根本。
根据冰箱行业资深专家解读,净味技术在冰箱行业内早就存在,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净味产品基本都停留在第一代物理吸附式净味,如帝度的纳米铂金催化和美菱的MNC+净味杀菌技术;和第二代光触媒散发式离子净味,如海尔的ABT巡航光速媒和LG的Hygiene Fresh+技术,这两代传统净味均存在动吸附异味、易二次污染、使用寿命短、耗时长等等方面的不足。
净味技术之间的差异,在存在于是否精准计算不同食物气味挥发的时间走势,只有在气味最大挥发之前彻底清除,同时进一步通过有效彻底的杀菌抑菌科技来维护食材的新鲜,这就要求行业升级至第三代净味技术。
专家指出,正是因为之前行业内缺乏第三代净味技术成果突破,因而没有品牌敢于公开净味时长,消费者对于净味效果和市场也没有可视化、可量化的理解,但是今年开始,逐渐有消费者开始对净味时长有了概念。
这是由于,以美的净味系列为代表的产品,首次在行业披露了19min净味的概念,这也意味着行业首个第三代净味方案出现,即PST+超磁电离子净味技术,美的该项技术在19min异味达到峰值前,漩涡吸风舱将冰箱内空气持续吸入超磁感放电场,以突破性的超磁感电解装置,释放出更多的活性离子,将异味和细菌分子快速分解为无害小分子,并搭载高活性金属催化剂将异味和细菌分子彻底分解,首次实现19分钟急速净味、99.99%杀菌、10年长效净味的效果。
随后海信、美菱、容声等品牌也相继发布净味单品,并将净味时长作为重要解读点,向消费者公开净味标准,让消费者对于一直以来模糊的冰箱净味感知有了时长、除菌效率等可量化感知。
随着第三代净味技术的推出,2020年可以被称为第三代净味元年,冰箱行业通过第三代净味技术从根源上解决用户冰箱“异味”、“串味”、“细菌滋生”等痛点,破除一直困扰行业的保鲜难题,为用户打造全新的健康、便捷保鲜生活方式的同时,更以产品力撬动产业升级新方向。
用户为王才能独辟蹊径
在用户为王的时代,深挖用户需求、精准解决用户痛点的产品不仅能够实现差异化创新,更能独辟蹊径,打开行业新蓝海。
以美的冰箱净味系列为例,其研发依据是美的冰箱气味研究院基于数百种食材气味挥发速度大数据发现:各种食材的气味挥发,在20分钟的时候达到峰值,在19分钟异味达到峰值前净味,可以充分避免串味和细菌滋生。
行业专家解读,美的19分钟净味的精准性在于,食物气味挥发需20分钟才能达到峰值,如果净味时间短于19分钟,则会有气味二次污染的可能,需要多次净味才能达到同等效果,如果时间长于19分钟,则同样会存在净味耗时过长的问题。
此外,美的冰箱并没有停止于单一地提出19分钟净味的概念,近一年来,美的冰箱不断通过臭豆腐、榴莲挑战、蒙眼PK、霉菌实验等等沉浸式场景让净味黑科技热度不减,“场景+技术”的布局让消费者通过互动性、趣味性场景切身体会到可视化、可量化的急速净味硬核实力,并将“生活净味观”植入目前群体关联场景之中。
根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1-7月,美的净味系列在6k+电商高端产品排行 TOP2;515极地金自2019月4月上市以来累计发货 7.9W 台,占据年度累计排名第二位;此外,630WKPZM(E)获得天猫V榜 TOP100 年度单品。可见,美的冰箱净味系列凭借净味黑科技持续高频输出,已经圈粉无数。
此外,美的冰箱第三代净味技术还获得了SGS理化实验室、中船重工718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权威机构肯定,经过评定认为美的冰箱净味系列定位了行业新标准,净味技术已经进入美的时代。
在众多冰箱品牌深陷存量市场缺乏创新能力的泥潭之际,美的冰箱通过19分钟净味强势出圈,带动众多品牌布局净味产品升级,推动行业进入“无菌无味更健康”的净味时代。然而,随着第三代净味元年的到来,针对用户的持续性净味观念输入,依旧是净味系列产品加速普及的重点和难点,新一轮净味革命仍需美的冰箱这样的行业引领者引导落地。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