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的奶粉市场,伊利金领冠有着举足轻重的江湖地位。2019年,伊利奶粉及奶制品实现营收突破100亿大关。其中,金领冠的市场表现尤为出色,市场占有率稳居国产奶粉品牌前列。
进入2020年,金领冠可谓动作不断。在5月20日金领冠举行的“中国专利 守护母乳力量”品牌升级暨中国母乳研究白皮书发布会上,更是释放出了强劲的信号。
金领冠除了重磅官宣“中国专利配方 母爱传承”的品牌新主张外,还透露了下半年即将完成的产品升级。基于母乳研究前沿成果,金领冠将着力打造 “六维易吸收”体系,包含备受行业关注的源自对乳脂肪结构模拟的乳源二代OPO(以下简称二代OPO)在内的营养素也将大规模地运用到产品中,与消费者见面。在奶源上,金领冠旗下产品也将入局A2领域,用甄选珍稀的奶源给消费者带来更优质的选择。伊利金领冠的这一系列举动,无疑将对整个奶粉行业将带来里程碑式的变革和深远影响。
从品质竞争,到配方竞争真专利撬动行业变革
从价格战到产地战,从营销战到渠道战,随着奶粉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在持续提高奶粉品质的基础上,各家乳企都在找寻新的发力点。
据艾瑞咨询《2019中国年轻育儿家庭用户洞察报告》显示,中国年轻育儿家庭用户在选购奶粉时更注重成分/配方。金领冠凭借获得权威认可、具备独特性与创新性的“中国专利配方”独树一帜,为奶粉行业掌握竞争力核心,满足消费者的期待,提供了新的突破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当前奶粉市场的竞争,已经从品质竞争过渡到配方竞争;谁能掌握核心专利配方,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权。但这里的专利,一定要配方专利,而不是某个原料供应商的专利。
作为中国奶粉的代表品牌,金领冠精准洞察行业趋势,凭借在母乳研究领域起步早、数据多、投入大的优势,率先获得了包括“含α-乳清蛋白和β-酪蛋白组合的婴儿配方奶粉及其制备方法*”、“核苷酸组合物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在内的5项核心配方专利,并成功将其运用到金领冠系列产品中。2020年,金领冠选择品牌升级,从品牌主张到产品升级都着力凸显“中国专利配方”的战略意义,可谓正当其时。
中国专利配方赋能,下半年全面升级领跑下一代中国宝宝口粮
值得注意的是,在之前的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金领冠发布了最新版的《母乳研究白皮书》,引领中国母乳研究迈入一个新的阶段——全面系统模拟母乳营养的∑时代,对母乳营养元素的探究实现从单一元素到多元素聚集的突破性跨越。基于母乳研究的最新成果,今年下半年金领冠全系列产品将迎来升级“焕新”。
二代OPO的使用将成为此次产品升级的一大看点。OPO是一种特殊的脂肪酸分子结构,可通过模仿母乳脂肪酸特有的结构,以提高棕榈酸的含量比例,因其对宝宝的消化吸收的明显促进作用,一度成为奶粉品质的代名词。二代OPO则在一代OPO的寄出上提升来了其中的SN-2棕榈酸酯含量,更提贴近母乳的真实含量。金领冠在2019年底推出的金领冠悠滋小羊产品中已领先行业,添加了二代OPO,此次升级标志着这一营养素将迎来更大规模的使用,给消费者带来福音。
在奶源上,金领冠也在积极推动升级,比如升级后的金领冠菁护将突破性地选用来自全球仅占30%的A2奶牛的珍稀A2奶源;金领冠睿护则将要在原罐原装新西兰进口的基础上,全面升级为珍稀草饲……品类不断细分的背后也折射出了金领冠对消费者日益高端化需求的精准洞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伊利金领冠凭借“中国专利配方”。在珍护系列产品中着力打造“六维易吸收”体系,最新的母乳研究成果将被应用至其中。金领冠将对母乳中的六大核心营养素进行系统化配比,构建更贴合中国宝宝需求的营养解决方案,代表了母乳研究最前沿的成功展示。
据悉,六大营养素包括伊利金领冠“含α-乳清蛋白和β-酪蛋白组合的婴儿配方奶粉及其制备方法*”和“核苷酸组合物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两大独家王牌专利;广受妈妈好评,能给宝宝带来“益+益>2”肠道呵护的四倍进口活性益生菌与益生元组合;能为宝宝大脑发育提供“黄金营养”的“珍稀乳脂球膜+唾液酸”双重智赋组合。
完成市场突围,指明未来方向
自从最严奶粉政策实施以来,奶粉市场呈现两大态势:一方面,行业集中度提高,品牌驱动的企业优越性越来越凸显;另一方面,竞争焦点升级到配方层面,“专利配方战”即将全面打响。在金领冠的一罐小小奶粉背后,蕴藏的来自“中国专利配方”强大的守护能量。就连中国专利保护协会秘书长马维野也曾表示:“发明专利最难申请,最难授权,金领冠敢号称‘中国专利配方’,一定有它的独到之处。”
可以说,中国专利配方凭借国家认证的权威实力、独特性与创新性,不仅帮助金领冠在中国婴配粉行业中顺利突围,更指明了国产奶粉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有理由相信,金领冠此次全面升级将会掀起中国奶粉市场新一轮的“中国专利配方竞赛”,进一步推动行业的优胜劣汰。
中国专利配方竞争下半场,金领冠依然值得期待;中国奶粉新的历史阶段,正在向我们大步走来。
*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810241156.3;
**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510290842.X;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510291739.7;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510300587.2;中国发明专利号:201680013841.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