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热议雷军发展灾害预警的建议

各界热议雷军发展灾害预警的建议

许强(全国政协委员、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防灾减灾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要想通过地震预警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因灾人员伤亡,需要政府主导和全民参与。我认为雷军代表建议抓住了防灾减灾的关键环节和要害部位,我高度赞同,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林鸿潮(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应急管理法律与政策研究基地主任、国家应急管理政策法规标准智库专家)

利用智能终端开通地震预警,一是有利于防灾减灾事业,通过科技创新减少人民群众在自然灾害中的生命财产损失,这符合防灾减灾生命第一、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二是有利于推动应急产业的发展,增强国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利用民间力量建设防灾减灾体系的能力;三是体现了“放管服”改革理念,可以成为国家在基本公共服务中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一个典型案例。

李世海(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

灾害预警特别是地震预警具有极強的时效性,减少行政决策环节可以争取逃生时间;社会力量与多灾种专业科学家合作可以大幅度提高我国灾害预警的科技水平;现代信息技术与防灾减灾科学的结合创造新的灾害预警模式,必能有效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普及防灾知识可以进一步提高民众自身的防灾能力、意识。

胡凯衡(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四川省气象学会常务理事)

建设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覆盖全国的多灾种预警公共服务体系,是一项影响深远的民生工程,对降低我国的自然灾害死亡率,减少因灾致贫和因灾返贫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建设服务体系的过程中,需要破除一些体制机制的障碍,充分发挥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力量。

陈天长(四川省地震局研究员)

地震预警在我国还是起步不到10年的新兴事业,目前还需要得到在体制机制配套上的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也需要让更多群众理解手机、电视等智能终端能用来做到过去做不到的事,让民众在洪水、滑坡、泥石流、地震等大的灾难来临前,早一点得到信息从而躲避开。但这需要多做科普宣传,并实际操练,一步一步实现。

文章来源 搜狐网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