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七牛云这次战略升级中,许式伟不仅从技术层面、企业发展层面谋篇布局,更重要的是从客户的角度、行业的角度、社会经济活力的角度去思考七牛云在整个生态中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在商业上和业务架构上进行了匠心独运的变革,探索出了一条有着强烈七牛特色的发展道路。今天的许式伟让我们看到了他如何在极客与商业的夹缝中不断蜕变,也从一家企业的转变中,窥见了一场即将来临的产业升级。
极客邦科技 CEO 霍泰稳对话七牛云 CEO 许式伟
我们是谁?这是从去年开始,反复萦绕在许式伟脑海中的问题。创业八年来,许式伟一直坚信技术的力量。然而,一路披荆斩棘到了 2019 年,面对行业竞争的日渐白热化,他开始重新审视七牛云面对的市场环境,不断问自己:七牛云是谁?应该给客户提供什么样的价值?
云计算是规模经济。国内的云计算大厂因为入局较早,所以积累了一定的规模,其他云厂商很难在同一层、同一赛道上,用同样的方法去超越这些具备规模优势的对手。对于中小云厂商而言,需要找到一个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以快打慢。
回顾七牛云的发展历程,早期从云存储切入市场,虽然发展迅速,但许式伟一直都有很强的危机感,担心业务模式单一,影响公司未来的发展。此后,七牛云开始拓展,希望找到在市场上安身立命的商业壁垒。七牛云氛围开放,鼓励创新,因此探索了很多新的产品和行业方案,但是越来越复杂的业务架构,越来越庞大的产品体系和人员团队,也让七牛云在快速奔跑中出现疲态。许式伟内心隐隐感觉到,也许是时候进行改变了,“去年 4 月份,我们做了业务聚焦,对部分业务进行分拆,最后七牛云聚焦到一点,就是成为云上数据赋能公司。”
“我们一定不会成为一家IaaS公司”,许式伟很坚定地说,“我们会沿着七牛云的技术积累往上走,持续构建产品和技术壁垒,并在该领域做到最好”。
数据湖,一场从IT到DT的顺势而为
2011 年七牛云成立,那时候移动互联网刚刚兴起,很多公司对云的诉求就是提升 IT 效能,所以七牛云最早是一个 IT 效率工具。而随着行业的发展完善,企业 IT 效能问题已经有了较好的解决方案,不再是制约发展的瓶颈,那企业未来到底更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市场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呢?许式伟一直在思考七牛云的市场定位,面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走到行业发展的十字路口,一路的探索让他渐渐感受到,七牛云接下来要去关注如何用数据帮助企业赋能,进行一场从 IT 到 DT 的顺势而为。
七牛云CEO许式伟
数据赋能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抖音和快手的崛起。从 IT 的角度看,抖音是一个超级简单的软件,它的界面就是简单地滑一滑,但是从背后的数据视角来看,抖音是真正的千人千面,这是数据匹配效率极大化的一个结果。最早的数据匹配可能是搜索,由人去找信息,但是现在反过来了,是信息找人,抖音、快手是把信息找人做到极致的结果,这才是真正的数据科技的力量。
流量红利时代已经结束,云厂商之间的竞争进入到深水区,下一轮抢夺的是技术红利,而技术红利的顶端是智能革命,即如何运用数据科技的力量。数据科技赋能是接下来整个产业升级的核心,每个行业都有诉求,只是大部分人还不清楚怎么做。无论是移动互联网还是传统客户,他们不知道如何提升自己使用数据的能力,时刻担心更高维的玩家会轻而易举地超越他们。
客户新的痛点和需求,让许式伟意识到战略升级的最佳时机已经悄然来临。
此前,七牛云的业务一直围绕数据管理,其中云存储是用来存储数据,而直播、音视频都是用来引流。按照 IT 的视角,云存储是一个工具,企业将数据、图片、音视频等存储进来,用户可以查看。但是站在 DT 的视角,局面截然不同。云存储会成为大数据公司的一个数据源,同时也可以成为 AI 训练的数据源,它还可以是日志的数据源、音视频的数据源,那么云存储就不只是一个工具,而是一个巨大的数据湖。
换句话说,以前是流量带数据,现在是数据带流量。
七牛云产品副总裁陈超说:“这次战略升维,我们没有去研发新产品,相反我们把产品线更收敛了。站在 IT 的视角下,我们会认为自己要做很多产品,否则产品线就会不全面;但站在 DT 的视角下,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提供更好的数据服务,为了把服务做好,我们该如何提升技术能力和产品体验,这是与之前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当确定了战略升维之后,再来看产品、架构,如何取舍就会变得很简单,很多困难也会不攻自破。这就是为什么上山看问题比下山解决问题更重要。”
互联网发展的 20 年时间里,积累了包含巨大价值的海量数据,我们要做的是读懂这些数据,用数据科技为客户提供更高价值的服务。我们可以将七牛云上的数据分为三类,即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七牛云的云存储很自然地可以被定义为异构数据湖。七牛云所有的上传下载场景、AI 训练场景与大数据分析等场景的存储需求,均可以统一由该数据湖完成。同时,七牛云的所有产品会以数据为线索自然地串起来形成一个产品(One Product),同时具备处理以上三类数据的能力,让客户的数据“流动在七牛,存储在七牛,分析在七牛”。在此基础之上,七牛云也正在打造一个高质量的、健康的合作生态,做到客户、合作伙伴、七牛云的三赢。
借势云上云,连接生态聚焦数据赋能
2010年12月8日,Salesforce 成功收购 Heroku (支持多种编程语言的云平台),并使其成为 Salesforce 的全资子公司。这意味着所有的SaaS 都需要 PaaS平台来为其提供开放能力。但站在今天的视角看这场收购,许式伟认为,Salesforce 要的未必是一个 PaaS 平台,而是 Cloud Native环境。Cloud Native 其实就是标准化后的 PaaS 界面。
从行业的角度,许式伟表示,“实际上,我们认为 IaaS 厂商的资源交互界面会发生一次重大变革,会把资源的界面标准化。无论哪个IaaS厂商,提供的界面都是 Cloud Native。这其实有极大的好处,未来‘云上云’这个概念会全面开花。”
七牛云是最早预见并积极拥抱这个大趋势的一家公司。这样的尝试也体现出七牛云对云计算生态的看法。所有的“云上云”都会基于 Cloud Native 标准去构建一个新的体系,在这个过程中,谁在 Cloud Native 上的竞争力更强,谁就获得了大生态的话语权。对于七牛云而言,不需要去竞争算力的规模化,只需要将底层的技术能力嫁接在其他具有规模优势的云厂商之上,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数据赋能上。
Cloud based on Cloud Native 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合作模式。 那为什么是“Cloud based on Cloud Native”,而不是“Cloud based on IaaS”?
此次我们也有幸采访到了阿里云研究员吴翰清(道哥),他提到,Cloud Native 是云计算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会发生的一件事。“把 IaaS 这一层做完之后,突然发现开发者的开发效率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再加上 AI 的出现,我们发现机器可以进一步去解放开发者的双手,所以 Cloud Native 就出现了。它其实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约定,本质依然是用机器去解放开发者,让开发者专注在自己的业务上。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云计算就是为 Cloud Native 而生的。”
CEO ,左手商业右手技术的极简主义者
熟悉许式伟的人都知道,商业这个词很少在他的字典里出现。
除了七牛云CEO,许式伟还有很多身份标签,Go语言领军人物、ECUG社区发起人等,甚至在大学时就有“C狂”的外号,凭一份手写简历成功应聘金山,两年后就成长为首席架构师,领导 WPS 2005 长达 3 年的研发。2009 年加入盛大创新院,成功推出盛大网盘和盛大云之后,于 2011 年创立七牛云。这些身份标签和经历,让许式伟一直以技术型 CEO 的形象活跃在行业内。
七牛云产品副总裁陈超说:“老许曾经写过三门语言,而且基本都是在大半夜写的。我记得有一天他从北京出差回来,微信上给我发了一个消息,说准备开始写 qlang 语言了,我以为他在说笑,结果他一周后把 qlang 摆在我了面前,还顺手开源(https://github.com/qiniu/qlang)。老许对于完成承诺的那种执念,非常强烈。”
这一次战略升级,许式伟意识到想带领七牛云走得更远,不仅需要坚守对技术的初心、战略的韧性,同时还需要留更多时间给商业思考。然而事实上,所有 CEO 的能力都不是一日而成、一蹴而就的,用许式伟自己的话说“我是这两年才真正做 CEO 。”有底气这样说,也展示出了整个团队在战略上、在管理上较以前有了非常大的进步。随着七牛云的快速发展,他日渐完善着 CEO 的各项技能。虽然从技术到商业的角色转变对于许式伟而言不难,但他需要不断和自己斗争,打破各种惯性,拓宽自己的认知和能力边界。这次七牛云的战略升维许式伟有一个重要的转变就是对于人和事的认知。
许式伟说他以前是先事后人,讲清楚了要做什么事,大家就一起去做,最后看结果。但是现在他有一个逆转,就是先人后事。他会更关注人跟公司的价值观是不是匹配,“这比能力更重要,这是我这两年反思得出的一个结论。一个人是否和你理念价值观同频意味着你们能否产生很强的信任和默契,这是一种根上的化学反应。在这个基础之上,人和组织乃至整个业务的能力构建才会真正聚合和高效。所以在面试的时候,我会更看重他是不是有七牛人需要的特质,再者就是可塑性和能力。”
除此之外,配合战略升维,七牛云的组织架构也进行了调整。许式伟提到,“其实我们花了非常多的精力去做公司内部的战略同频,因为大家对于一个战略的认知升维是很难一蹴而就的,这就需要不停地去传递布道,不停地去解读,让大家理解。先把认知达成同频是协同效率最大化的一个基础,然后是组织的升维,进行全面的架构调整。”
公司是一个产品,这里面包括 IT、战略、甚至有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人的能动性管理等,是一个非常综合的产品。“早期我认为找对了人,管理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但是当组织达到一定规模以后,协同问题就会出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花很多精力做战略的宣贯,确保每一个人对它的理解尽可能一致,并且按照战略去行动,从而达成闭环”。
极简是七牛云的文化内核,这也深受 Go语言之父 Rob Pike 的影响。Rob Pike 曾经做过一个演讲叫《少就是指数级的多》,其中有一段对话是,有人问未来贝尔实验室扩展到多少个研究室时代表它很成功?Rob Pike 的观点是,成功不是增加了多少个研究室,而是减少到了多少个研究室。
“少,就是指数级的多” 这个观点深刻地影响了七牛云的价值观和产品战略观,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基于一个产品(One Product)理念的数据赋能战略升维。
从创业至今已经八年多时间,许式伟最大的感受就是“只有偏执狂才能创业”。对于创业者而言,内心一定有很强大的原动力,才能不轻易动摇。 “我是一个特别喜欢挑战的人,喜欢压力,很多人会说我好像从来没有在别人面前表现出焦虑或者担忧,一直很淡定。因为我很清楚焦虑解决不了问题,还是要应对压力。创业是会上瘾的。”
许式伟的这一面,七牛云 CFO 纪强深有体会,“老许的内心是有一个小宇宙的,这个小宇宙几次把七牛云从危险的边缘拉了回来。我认为越纯粹、越专一的人,看得会更远。有时候你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他的决策,那是因为你跟他站的高度不一样。等时间线拉长以后,你会发现,他有个很敏锐的第六感。”
一个创业者的第六感其实来源于他的格局和眼界。你要看的尽可能全面,要把整个产业的上下游看清楚,才能够真正找到一个定位。同时,CEO 在不停成长前进,去探索自己更未知的边界,从另外一个侧面也是体现出一家企业的发展潜力是否依然非常巨大。
云计算,不改初心地释放更多创造力
云计算是一项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技术,但只有这项技术具备足够大的市场规模,它才能够成为一个决定性的技术。只有当技术开始改变经济,进而改变整个社会面貌的时候,才能称之为一个时代。站在更高的视角下,云计算是用技术赋能来激活经济活力。
今天的中国也在面临一个比较大的转型,以前我们更多是“有产能,少研发”,而如今,中国从加工厂变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有先进生产力的国家。从新基建的提出能明显看到,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产业都是用科技赋能激活市场经济。所以,不论是 IT 赋能还是 DT 赋能,都是要实现投入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不只是产能提上来,更要把研发能力提上来。
同时,人都是有思想的,只是如何去表达,大部分人不得其法。当科技的门槛降低以后,人的创造力会得到最大的释放。用许式伟的话说,“我在内部讲过一个比较长远的故事,我说七牛云的梦想是让八岁的儿童也能做生产级的 App,这其实就是从降低技术门槛的角度去释放人的创造力。”在新一轮的产业升级中,七牛云初心未改,通过技术赋能,持续地激发和释放经济的活力。
这次战略升维,对于七牛云和许式伟而言都是一次自我革新,这需要有战略耐性,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这一点许式伟非常有信心,这是七牛云一直在坚持的品质,从产品矩阵就可以发现,七牛云不是做一堆的产品,而是做一个端到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核心产品并未改变。同时,这次的战略升维将七牛云放到产业生态里重新思考,重塑了生态协同的价值,商业化的路径并不单一,这样合纵连横的视野和方式也留下了更多想象的空间。
这一次的许式伟和七牛云,令人期待。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