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就像病毒一样四处扩散。几乎所有的地方都关闭了ーー餐馆、商店、图书馆、博物馆。大小企业都面临经营压力。一切似乎都变了样。
为了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即便是科技产业中心的硅谷,一些企业也不得不大面积裁员。
尽管《纽约时报》评论硅谷大佬们,比如苹果、微软、亚马逊、Google、Facebook,可能会在这次危机结束后,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但像亚马逊、Netflix 这样疫情期间还能股价创新高的科技公司终究是少数。更多线上、线下业务关系紧密的公司,比如 Uber、Airbnb,亦遭受重创。
与此同时,更多初创公司成批倒下。《财富》杂志说,近一个月至少 231 家初创公司宣布裁员,人数接近 2 万人。四月份的第二周,美国 660 万人首次申领失业金,其中硅谷所在的加州,就有超过 100 万人申请。
这就是疫情下的硅谷。有人就地卧倒,有人紧衣缩食,有人逆势扩张,也有强强联手。恐慌之外,人们也看到了硅谷极客们也在争先恐后地想方设法运用他们的技能、资源和创造力来应对病毒及其对公众健康和经济的影响。以下大洋彼岸科技业的一些故事。
Part 1. 共享经济,当头一棒
互联网公司总爱说自己如何用技术和数据改造行业,如何将规模优势转变成竞争优势,以达到一个低边际成本公司才可能实现的规模。这个故事共享经济创业家们大概讲得最溜。
但在 Uber 流血上市以及 WeWork 折戟 IPO 戳破了这些泡泡。而在如今这场衰退中,它们也遇到了更大的麻烦。
WeWork 的从天堂到地狱之路 图片来源:The Information
自打去年 IPO 失败后,共享办公公司 WeWork 的日子愈发艰难。WeWork 本质上就是个经营效率不怎么高的二房东公司。去年得到软银紧急支援后,WeWork 去年年底账上还有 44 亿美元现金。软银还承诺今年再给 30 亿美元。
然而如今软银和其 CEO 孙正义已经自顾不暇,他们在 WeWork 的头寸更是像烫手山芋。这个月初,软银宣布撤回之前答应的 30 亿美元注资,并表示不会再为 WeWork 兜底,被后者指责“违反了对 WeWork 少数股东,包括数百名前任和现任员工的信托义务”。
很多租 WeWork 办公室的公司本身规模也很小,现金流压力大。英国《金融时报》说,一些租户拒绝支付租金或要求终止按月租赁协议。尽管如此,WeWork 新管理团队还是预期 2021 年实现 EBITDA 转正。
开源是不可能的了,WeWork 这周告诉员工做好裁员准备。他们计划在 5 月底前敲定裁员名单,涉及 10%、大约 1000 名员工。此前,WeWork 已经裁了 2400 人。同时,他们自己也不打算付给地产商租金了。
一个说法是 WeWork 早在去年就开始努力降低租金成本,并将租赁转为管理协议。当时它们第三季度亏损超过 10 亿美元。如今,WeWork 正在请经纪公司重新谈房租合同,希望减租或将租赁协议转化为利润分成,以降低固定的月度支出。
同样陷入订单和收入大幅减少麻烦的还有 Uber。近期 Uber 打车订单骤降 70%,去年收入增长最快的外卖业务也因为餐厅关停而业绩下滑严重。与此同时,优步庞大的固定成本——也就是人员成本 —— 也在急剧消耗其现金流。
这家公司在经济繁荣时从未接近盈利,现在却面临着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当大多数人都呆在家里的时候,它们和它们的司机如何才能生存下去?分析师们认为,纽约、旧金山、洛杉矶、巴黎……Uber 在每一个主要城市群的订单量和收入都会在 3 月份减少七八成。
雪上加霜的是,加州此前通过的一项新法律,令得Uber 可能需要为之前的订单,向司机支付更多的薪水。目前加州已经有超过 2500名 Uber 和 Lyft 司机向前雇主提出了工资索赔,声称他们至少被拖欠了6.3亿美元的工资。
这周,Uber 撤回了 2020 年业绩指引。此前他们预计今年至多实现 800 亿美元交易额、170 亿美元营收、14.5 亿美元 EBITDA。此外,Uber 在其他公司的持股也可能在今年减值,又是大约一笔 19 亿到 22 亿美元的大出血。
本来打算在今年 IPO的 Airbnb 要重新掂量规划了。Airbnb预订量从3月1日的每周约50万下降到月底的仅10万,下降了80%,预计在今年上半年将损失10亿美元。全年收入预期减半。
前阵子,Airbnb 以 11% 的年利率融资 10 亿美元,并且同意以 180 亿美元的估值向投资人配股。这一数字较其最近一轮 VC 的投后 310 亿美元估值折价 40%。
目前,Airbnb 已经暂停了几乎所有的市场营销开支,估计每年节省 8 亿美元。但它可能需要进行更大幅度的全面成本削减。Airbnb 此前高投入换业绩高增长。它在产品开发、设施和员工薪酬等固定成本上的支出,远高于 Booking 和 Expedia 等竞争对手,大概是 Booking 的 1.8 倍、Expedia 的 2 倍。
Airbnb 人均非广告支出是同行的两倍 图片来源:The Information
Airbnb 还没有说是否裁员,不过招聘暂时冻结,今年员工的奖金可能也没有了。
其实这些所谓“独角兽”的日子已经算不错的了。那些还在天使轮或者 A 轮的小公司,只能就地卧倒、听天由命了。就像红杉资本上个月早些时候警告其被投公司说的那样,要为重大变化和有限的发展做好准备。
Part 2. 硅谷巨头,喜忧参半
相比于这些新兴的独角兽,硅谷的老牌企业,看起来似乎更有面对疫情的底气。人们宅在家里,各种平台上的活跃用户都在增加,流量蹭蹭的蹿。
但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像 Google、Facebook 是全球最大的数字广告主,越来越多公司降低了今年的广告投放,也令它们今年的增长蒙上阴影。
一些分析师预计,Google 将会在今年迎来成立以来首次年度收入下滑。有分析师说,Google 高达 40% 的收入来自于能够被疫情“精准打击”的行业,比如旅游、出行业。三月最后一周,Google 付费广告客户数量同比减少了 20%。
YouTube 原本是 Google 实现收入持续增长的新亮点。 毫无疑问,YouTube 和其他视频流媒体服务一样,属于疫情“利好”板块。但是随着视频广告投放率的下降,YouTube 的广告收入可能会下降。
Facebook的局面也好不到哪儿去。随着企业关门,失业人数增加,消费需求下降,广告主们都拉上了钱包的拉链。这对于去年一年广告收入近700亿美元、占总收入 98% 的 Facebook 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
虽然在疫情相对严重的国家,Facebook 上的发帖总量增加了50%,视频发帖量更是增加了一倍多。可这一切,并不能改变整个广告市场支出枯竭所带来的影响。
面这次广告业的偃旗息鼓,谁也不知道会持续多久。业内著名的调研机构 eMarketer将全球广告支出预估从 7120 亿美元下调至 6910 亿美元。Internet Advertising Bureau 最近对390位广告投放负责人进行的另一项调查显示,74% 的受访者认为此次疫情对广告行业的影响大于 2008 年金融危机时。而J.P.Morgan则预测今年在线广告支出同比降 1%。
即便面临增长压力,Facebook 和 Google 仍表现出一定的担当。像有 75% 中小企业客户的 Facebook,计划向 30 多个国家逾 3 万家小企业,提供 1亿美元的现金救助和广告额度,以帮助大家维持经营,度过难关。
Google则向其平台上的中小企业提供价值 3.4 亿美元的广告额度,并向世界卫生组织和许多政府机构提供 2.5 亿美元的广告额度拨款。另外, Google 将设立一个 2 亿美元的投资基金,为小企业提供贷款支持。
然而,尽管 Google 和 Facebook 今年前景可能看起来很黯淡,但其他数字广告玩家的前景却更加黯淡。像美国版的大众点评 —— Yelp —— 已经表示将裁员 2100 人。因为它们最主要的广告客户,餐馆、酒吧和其他本地业务都关门了。
基本可以确定的是,在这一切结束后,Google 和 Facebook 可能最终会处于更有利的地位。道理很简单,在经济不景气时期,广告商只会选择转化率最高的平台,所谓的精确投放。这个平台有最大的流量池、最多的用户、最广的地域。只有 Facebook、Google 是最安全的。
同样的,国内最安全的也就是那几家大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百度。
Netflix 和亚马逊相比之下乐观不少。《经济学人》说,疫情防控举措是流媒体的“天赐之物”。尽管听起来有点怪怪的,但近年来好些个事件都显示流媒体业务“受益于”大灾大难。
尼尔森分析了 2017 年飓风哈维(Hurricane Harvey)期间,德克萨斯州休斯顿的电视使用情况,以及 2016 年纽约遭遇严重暴风雪期间的电视使用情况,基本上灾情当天或者当周的电视观看数据,环比提高了约 50%。其中通过流媒体服务消费的内容量增加了 61% 。
今年也是类似的情况。服务商们也是抓紧时间推送全家欢类型或者爽爆片。Netflix 的股价已经在近期连续刷新历史新高。
三月最后两周以及四月第一周,美国地区访问 Netflix 新用户注册页的流量同比翻倍;与此同时,美国 2 月和 3 月份取消 Netflix 订阅的速度有所放缓。在意大利、印度和菲律宾等地,Netflix 手机和平板应用的使用率也大幅上升。
逼出来的宅经济。
机构 Similar Web 预计的 Netflix 每日活跃用户增长情况
不过也有人指出 Netflix 的潜在增长隐患是疫情如果长时间继续下去,其全球各地的原生剧拍摄可能会遇到问题。而原创剧一直是 Netflix 的护城河之一。
下周,亚马逊将告诉外界在这动荡的三个月内,它从电商、影视剧集、图书销售以及云计算业务中挣了多少钱。有分析师估计是 730 亿美元,同比增长 22%。
相当于每秒钟有 10000 美元流入亚马逊的户头。
不分昼夜。
这令亚马逊一度被看做是一家公用事业公司 —— 防御型、可靠型、不可或缺。它的股价在三月涨了 42%。股价创新高,也令其 CEO 贝索斯今年财富增长超过 200 亿美元,巩固了首富的位置。
疫情爆发以来,亚马逊一口气招了 10 万人。现在它还打算再招 7.5 万人。将使亚马逊的全球劳动力达到近100万,逼近沃尔玛的规模。
在华尔街分析师看来,亚马逊在疫情中的表现更令他们确信,这家公司已经在互联网几乎每个角落安装了收费亭,对“经过”的消费者收税。
Part 3. 减少技术的恶意
硅谷极客们在大流行病期间重拾喜欢解决问题的一面。科技公司、企业家和投资者都在争先恐后地想方设法运用他们的技能、资源和创造力来应对病毒及其对公众健康和经济的影响。
比如包括 Everlywell、 Carbon Health 和 Nurx 在内的许多医疗保健初创公司,都迅速转向开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测试工具包。软件公司,比如办公通讯软件 Slack、冥想应用 Headspace 为直接参与抗议的人士提供免费服务。
硅谷最大的孵化器 Y Combinator 加快了对创业团队“选角”程序,以帮助一部分企业尽快拿到启动资金。像苹果、Google 则是联手改进各自的 iOS 和 Android,加入基于蓝牙的新冠病毒感染者追踪功能。
类似的合作和善意国内也能看到。平台型公司有的向中小客户提供政策倾斜,有的加大对此前疫情较重地区的战略投资和人才招募。齐心参与到这场与病毒的较量中。
参考资料:
1. As Amazon Rises, So Does the Opposition,纽约时报
2. Coronavirus brings out Silicon Valley's inner problem-solver,Axios
3. How Netflix usage changed in 14 countries in March,BI
4. Does Covid-19 Contact Tracing Pose a Privacy Risk? Wired
5. Airbnb Costs Under Microscope as Travel Shrinks,The Information
6. Layoffs Accelerate Across Silicon Valley Startups, The Information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