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网·云计算7月10日 云市场有多卷?看看近半年阿里云的价格策略你就知道了!
两个月之前的4月26日,阿里云迎来史上最大规模降价,全线产品价格下调15%至50%,存储产品的最高降幅更是高达50%。这突如其来的大降价,打得其它竞争对手晕头转向,也让正准备上云的我们直呼“幸福来的太突然”。
不过,直觉告诉我们,暴风雨才刚刚开始,更大的风暴还在后面。果不其然,在阿里云宣布大降价后不到一个月,包括亚马逊、腾讯云、华为云、天翼云在内的几乎所有一线云大厂,都跟进降价,并且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一轮“惨烈”的价格内卷陡然拉开序幕。
据笔者统计,短短两个月时间,包括云服务器、云网络、数据库、云安全等几乎所有核心云产品均出现了大降价,平均降价幅度竟然夸张地超过了30%!不得不说,阿里云实在太厉害了,仅凭一已之力,就把整个行业的价格都打了下来。以后,企业上云的“价格敏感度”将被进一步放大,没有价格优势的供应商会越来越难。
企业上云不一定要选便宜的,但一定不选贵的
买的没有卖的精,大部分以销售产品为主的企业,会不断升级营销策略,变着花样让用户多花钱,以期利润最大化,然而这一幕并没有在云市场发生。
为了不断扩大市场规模,以阿里云为代表的行业巨头,不断通过优化产品组合、升级底层技术,以及改变付费模式等方式,想方设法帮助用户降低上云成本,并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过去20年间,为了降低用户上云成本,云厂商绞尽脑汁,不仅发明了数据中心专用处理器、专用软件,降低虚拟化开销,还不断提高规模效应、细化按需付费,再配合各种降价、试用手段,来让大家享受到更优惠的算力。
近几年,随着全球云市场价格内卷的不断加剧,一大批跟不上节奏的厂商被淘汰,市场份额不断向头部巨头汇集。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现在,凡是云产品,只要价格不够优惠,就根本进不了企业的采购清单。价格门槛卷过了之后,才有资格进行下一轮的技术内卷。
然而,绝大部分中小玩家连第一关都闯不过,后面连卷的机会都没有。未来的云市场,一定是强者恒强、弱者恒弱,90%以上的市场会被少数几家大厂分食,中小玩家不得不陆续退场。这就会出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越是实力强、品牌美誉度高的大厂,其云产品价格越低,上云效率越高,而本应该靠低价获取市场的中小玩家,却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反而所提供的产品更贵,服务也更低效。
所以,从企业安全的角度考虑,上云一定要用既有价格优势,又能稳定提供服务的大厂,小厂价格没优势暂且不提,说不定哪天突然就没了。最近几年,之所以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放弃原有供应商转投阿里云,核心原因也在此。
企业上云既要看价格,又要看技术
企业之所以会上云,是因为云可以大大降低算力成本。过去二十年,由于云的出现,企业算力成本出现了断崖式下降。以阿里云所提供的服务为例,过去十年,阿里云的整体算力以平均每12个月翻一番的速度增长,但是用户获得算力的成本却在持续降低。可以说,降低算力成本是推动云产业发展的核心源动力。
因此,为了不断扩大竞争优势,云厂商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启动一轮大降价,亚马逊曾在一年内降价10多次。过去10年,阿里云也把计算的成本降低了80%,存储成本更是降低了近90%。这让各大厂商不得不紧跟亚马逊们步伐,进一步降低用户上云成本。现在,云厂商如果不能想方设法为客省钱,就意味着被淘汰。然而,价格并不是企业上云决策的关键因素,技术才是!
一切竞争,最终都是人才密度的竞争,云、芯片、AI无一例外。帮客户省钱,绝非缩减自己利润这么简单。如果没有强大的技术底盘和持续创新的能力,低价圈地的市场策略一定难以为继。企业上云不可能只看价格,安全性、可靠性、易用性等核心技术指标,才是企业更关心的关键因素。
遥想当年,鹏博士旗下息壤的云主机价格,一度仅为阿里云的50%,也曾红极一时,然而由于核心技术落后,息壤昙花一现后便消失在茫茫云海。
回看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国内云厂商前三的阿里、腾讯、华为,他们的起步并不算早,甚至有点晚。它之所以能够后来居上,成为中国企业上云绕不开的必选项之一,是因为它对技术的坚持。与息壤等大多数中小云厂商不同,阿里云、腾讯云们自创立至今,始终将自主研发放在首位,核心技术迭代速度遥遥领先。
比如,阿里云自研的飞天云操作系统和云基础设施处理器CIPU,等等。这些产品组合使用,可以让数据库、大数据和AI及高性能计算、视频编解码等场景性价比提升80%以上。加上每年不断沉淀的稳定性和安全能力,以及规模化带来的正循环,都让大厂的云计算越来越好用。
也就是说,我们之所以会对阿里云们青睐有加,不仅仅是因为它价格优惠,更因为它的技术一直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而随着企业核心业务对云平台依赖程度的不断加深,拥有核心技术的阿里云会越来越受欢迎。
卷价格只是小儿科,卷核心技术才能真正赢得用户!
一键抄作业,阿里云最新选购攻略
在卷了近20年之后,大家都以为云产品的价格已经降到了极限。然而阿里云总能一次又一次刷新人们的认知。前不久,阿里云又推出两款新产品,在新技术加持下,降价幅度再创新高:ECS企业级通用算力型U实例,价格对比上一代主售实例最高降价40%;对象存储预留空间产品,价格最多降价70%。
与此同时,阿里云还上线了很多先进的开发软件,以帮助用户提升开发效率,并通过不同云产品的排列组合和“会员卡”制度,针对客户不同的应用场景提供个性化省钱方案。巧用这些工具和策略,能让我们的上云成本大降低。因此,如何配置出适合自己业务场景的最佳上云方案,非常考验我们的智慧。从整体策略的角度考虑,笔者有如下建议:
1、免费试用不能浪费
免费永远是最好的选择之一。产品好不好,试试就知道了。在不能确定厂商的产品与服务质量是否过关之前,先免费试用是最佳选择。据极客网统计,目前阿里云有100多款核心产品的免费试用,覆盖云原生、AI、安全、开发工具、迁移和运维管理等多个品类,免费时长多达3个月。甚至,还有部分ECS实例的免费试用期长达一年,PolarDB数据库还不定期推出永久免费试用活动。因此,企业在正式上云之前,免费使用这些试用产品,可以实现0成本调试和无缝过渡。
2、巧用产品组合,最大化降低部署成本
不同应用场景,所能使用到的产品组合大不相同。不同产品的单价,以及降价幅度也相差很大。还是以阿里云为例,在阿里云降价的产品中,弹性计算7代实例和倚天实例降价最高20%,存储OSS深度冷归档相比此前最低档价格低50%,网络负载均衡SLB和NAT网关降价15%,数据库RDS倚天版降价最高40%,视频云和CDN降价最高20%,安全Web应用防火墙降价最高30%。在绝大部分业务中,并是所有产品都需要用上,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预算,结合云产品价格,做合理配置,最大化降低部署成本。
3、弹性计算很香,按需付费很实在
在很多情况下,企业的算力需求是动态变化的,比如电商在618大促时,往往短时间内就需要远超平常的算力,10倍20倍都有可能。然而,这些增量需求很可能在未来的24小时内释放,重新回归常态需求。如果企业为了一天的需要而购买了一年的服务,无疑是巨大的浪费。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可以选择弹性算力,按需付费。而在目前主流的三大云供应商中,阿里云的按小时弹性售价是最低的。用户完全可以20%的机器长期使用,剩下80%的机器弹性申请。大部分企业的业务高峰也就五六个小时,为了提高技术容错概率,满打满算每月使用310个小时就非常宽裕了。相当于包月价打了个六五折。
除了以上三大原则,企业上云还可以基于按量付费搭配“节省计划”。节省计划相当于一张按量付费的折扣卡,客户通过承诺1年/3年/5年的消费金额,获得针对按量付费的折扣,将按量付费成本将至近似包年包月的区间。同时为了缓解客户现金流压力,购买节省计划支持0预付、半预付、全预付的支持模式,方便客户灵活使用。
2023年了,阿里云终于开了个好头,把以前朋友推荐时总说的“贵有贵的道理”变成今天的“好用不贵”,希望各大厂商也卷起来,像阿里这样把价格打下来,实实在在普惠算力,这才是科技公司的使命,也是我们这些用户支持你们的原因呀。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2025年云预测:传统漏洞、人工智能增长和边缘繁荣
- 云遣返:工作负载分配的关键战略考虑因素
- 告别加班!华为云推荐数智员工“入职”会无忧
- 阿里云支持叠纸新游《无限暖暖》全球多平台开服!
- Gartner:到2027年,90%的企业机构将采用混合云
- Gartner:到2025年,全球公有云终端用户支出将达到7230亿美元
- AI热潮推动全球云计算市场增长,Q3支出增长21%至820亿美元
- 阿里云百炼上线百万长文本模型Qwen2.5 -Turbo,百万tokens仅需0.3元
- IDC:上半年中国专属云服务市场稳步增长 三大运营商包揽前三
- 浙江省政务云启动竞争性磋商 预算金额5.519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