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消息,IDC《中国季度乘用车市场数据追踪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规模接近600万辆,对乘用车市场的渗透率达到27.6%。中国新能源车市场规模在过去两年取得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乘用车市场表现最为亮眼的板块。
相比传统燃油车,新能源车给用户带来全新的驾驶和出行体验。汽车市场围绕新能源车出现新一轮产业链调整升级,车联网、智能化等成为供应商与车企竞相关注的新焦点,市场孕育出更多新机会。
2023年IDC中国智能汽车市场结合市场调研数据与行业研究,发布了一系列最新研究内容,其中有几点特别值得关注:
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加速智舱、智驾功能在乘用车市场实现落地;
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成为车联网市场发展的两大热门领域;
作为车联网的基础设施,汽车云市场将迎来井喷式发展。
新能源车出货量一枝独秀 推动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加速
IDC报告显示,2023年一季度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规模在整体市场受政策影响出现波动的背景下依然逆势上涨,不仅新势力品牌整体势头不减,传统车企在电动化转型方面也纷纷取得阶段性进展。
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快速增长,渗透率不断提升,IDC预测,中国乘用车市场中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2023年将超过30%。
IDC中国研究经理王博表示,乘用车作为汽车市场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其电动化与智能化的进程是整个汽车市场发展水平的重要反映。电动化使车辆底层架构更适合智驾与智舱技术落地,是车辆智能化的重要驱动因素。
智驾与智舱是汽车市场智能化的两大支柱。IDC针对乘用车市场开展数据追踪,主要研究内容包含智驾与智舱功能在乘用车市场的落地现状。
研究显示,自动驾驶技术在当下乘用车市场的落地形式依然以驾驶辅助功能为主,在20至40万人民币价位段尤其集中。L2级自动驾驶渗透率快速提升,今年一季度,L2级自动驾驶在乘用车市场渗透率达到45.3%。
智能座舱不断突破车机与用车者之间的交互维度,并使车舱的应用场景向广义延申。今年一季度,智能座舱相关功能在中国乘用车市场中的渗透率达到88.8%。其中,座舱智能化水平的评价一方面在于车机与用车者之间交互模式的直观性与交互维度的丰富性,另一方面在于舱内电子终端设备对车舱应用场景的延展。
王博还强调,近几年,国内智驾、智舱技术的快速落地和发展背后,车联网能力的产业升级是重要支撑和推手。
产业升级推手——车联网市场呈“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四大趋势
当前,车端IT属性不断增强,逐步具备更多娱乐、自动驾驶等丰富功能。车企推出诸多功能,离不开汽车产业上游技术与产品体系的整体升级。以供应商为主导、以“车端、路端、通信、云基础设施与平台、安全、服务、解决方案”等技术产品有机组成的车联网市场已经形成,并在利好政策、市场需求升级、通信AI等技术成熟的多重因素推动下,不断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方向演进。
IDC中国高级分析师洪婉婷表示,车联网是汽车制造与软件、通信领域融合应用的重要方向,对于促进汽车制造、软件信息、通信等产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车联网市场不仅是“十四五规划”中提及的重要“新型基础设施”,也是车企满足终端用户对汽车智能、网联需求的重要路径,是技术提供商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升级的重要抓手。
另外,洪婉婷还认为,车联网市场呈现出“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其中,新能源车销量一枝独秀体现的电动化已经初步完成、而共享化是未来发展重要趋势,当前以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发展为代表的智能化网联化是市场热点:
随着辅助驾驶功能在车端的不断渗透,实现高等级自动驾驶产品成为主流方向,“技术升级、量产”是提供商的发展主题。2022年,中国乘用车市场仍以搭载AEB、APA等辅助功能的L2等级为主。为了形成差异化优势,自动驾驶技术提供商需要 提供能够实现高速NOA、城市NOA等更多功能场景的自动驾驶系统,,提升安全性与智能化等级,进一步服务优化驾驶体验。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一目标,以自动驾驶开发平台完善数据闭环减缓数据成本、以大模型支撑算法提升迭代克服长尾场景挑战、以车路云一体策略形成协同感知规控面对单车智能瓶颈、以量产为目标解决资金挑战等等开始成为竞争焦点。相关的“自动驾驶开发平台”“BEV+Transformer”“行泊一体”等技术产品也进入了快速的迭代与商业化落地的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汽车电动化初步完成,自动驾驶各场景规模化落地仍需更多突破,距离成为车企核心卖点仍有差距,而智能座舱内产品的智能化与网联化成为了车企与上游零部件供应厂商的又一差异化突破口。
目前智能座舱的发展现状从功能上看,包含中控屏、抬头显示、驾驶员疲劳监测、娱乐系统等部分;技术体系上维度看,智能座舱包含芯片、域控制器等硬件产品,以及虚拟机、中间件、智能语音、智能推荐等基础算法和各类应用软件。目前,智能座舱内,以HUD、DMS、语音交互等产品为代表的智能化升级已经进入快速渗透期。下一阶段,技术提供商将在网联化方向进行更多投入。如,充分结合车端数据与网联数据,以AI推荐引擎为驱动,形成智能化充电服务、智慧停车、本地生活服务推荐,以此形成对用户个性化、实时化的服务。
洪婉婷最后表示,随着车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汽车行业对车联网的基础设施“汽车云”的需求日趋重视,汽车云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
汽车云未来五年复合增速达53.6%
汽车云是指为了满足汽车行业(包括汽车行业供应商、主机厂、以及应用智能汽车的行业用户)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平台及应用场景解决方案。云计算基础设施包括公有云基础设施服务和私有云基础设施建设;云解决方案包括承载在各类云基础设施上的的平台及应用解决方案。
研究显示,2022年汽车智能网联化进程加速,替代车企数字化转型,成为汽车云市场增长的首要动能。
IDC中国研究经理杨洋强调,汽车的智能网联化重新定义了云与产业的关系——云即生产系统、数据和算法即竞争优势、软件重新定义产品和服务。
2022下半年,中国汽车云市场规模达3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8%。从市场结构上来看,汽车云基础设施市场占比55.5%,同比增长44.2%,市场规模达22.0亿元人民币;汽车云解决方案市场占比44.5%,同比增长38.9%,市场规模达17.6亿元人民币。
IDC预计,未来五年,中国汽车云市场的增速将不断创新高,未来五年复合增速达53.6%,2027年该市场规模突破600亿元人民币。其中,汽车云基础设施市场复合增长率预计达51.4%,汽车云解决方案市场复合增长率预计略高于基础设施市场,达56.1%。
整体来看,IDC预计汽车云市场增长将呈现两大突出特点:
一是,在汽车云基础设施市场领域,公有云逐步成为汽车产业的刚需。汽车的智能网联化转型具备明显的互联网业务特性,海量终端及数据接入、算力需求的潮汐特性、敏捷的软件开发及迭代、持续的在线服务,推动公有云成为汽车产业的刚需。2022-2027年,预计中国汽车公有云基础设施市场将以64.0%的复合增速高速增长,预计2027年规模达277亿元人民币。
二是,在汽车云解决方案市场领域,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市场将成为汽车云市场的“关键控制点”。自动驾驶从L2开始,每一次向高阶驾驶演进,对于云的基础设施、平台、应用、服务的消耗量都要上升一个量级。自动驾驶开发解决方案市场预计未来五年复合增速高达90.0%,2027年规模达208.7亿元人民币,占整体解决方案市场比例接近70%。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市场将成为未来汽车云市场竞争的关键变量。
IDC观点
传统燃油车发展至今已超过百余年,汽车产业的产业分工已成定局、利润分配已经相对固定、各领域巨头地位难以撼动。
展望未来,随着新能源车的进一步普及,智能化、网联化、自动驾驶、软件定义汽车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汽车产业不断转型升级。
这一升级过程中,汽车产业链将被重塑,也将形成新的市场竞争格局,产业链中各企业如何抓住市场机遇、结合自身优势能力勇立转型升级潮头,成为企业需要思考的重中之重。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IDC:上半年中国专属云服务市场稳步增长 三大运营商包揽前三
- 浙江省政务云启动竞争性磋商 预算金额5.519亿元
- 全球云计算市场继续高速增长,三季度支出838亿美元再创新高
- 华为云1.05亿中标新乡市政务云服务项目 新乡移动报价0.27亿依然落败
- 阿里云双11超200款产品折上折!推出AI新方案打通落地最后一公里
- 中国石化充电桩跑在阿里云上,实现“全国一张网”
- 中国算力大会盛大举办 联想发布异构智算产业创新成果
- 小鹏汽车核心业务迁移至阿里云倚天实例,节省20%算力成本
- 华为云重磅发布主机上云方案,加速核心业务现代化
- 阿里云首次推出云原生NDR产品 提升全流量威胁防御能力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