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汽车将成为社会进步的标志

新浪汽车讯 2017(第八届)全球汽车论坛于6月7日-6月8日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本届论坛以“变革创新与转型升级”为主题,全球汽车业主要厂商,政策制定者、监管者、各个领域的代表、专家们共聚一堂,共同探讨汽车产业所面临的挑战,力图引发行业从整体战略上思考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握住产业发展的机会。以下为开幕式全体会议中的圆桌精彩讨论:

广汽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东风汽车公司副总经理安铁成长安汽车副总裁袁明学 精彩讨论广汽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东风汽车公司副总经理安铁成长安汽车副总裁袁明学 精彩讨论

杨泓泽:一个军工企业基因的汽车厂开始来思考人性的体验与延伸。我觉得袁总真是给我们讲了活生生的一课。第二个阶段就是我们需要跟台上几位嘉宾做一个互动交流。首先,我代表大家问广汽的冯总一个问题,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着深刻变革,各传统车企也纷纷从制造型向制造服务型来转变,您刚才也特意谈到了广汽的服务品牌和服务占领,智能化、网联化、分时共享这些要素已经重塑了产业格局,在这样的背景下,您怎么理解产业的定位和发展呢?

冯兴亚: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感谢杨总提出这个问题。应该说这些问题也是广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前几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后来又有德国传过来的一些数据开始介绍德国的工业4.0,包括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其实我觉得都是的一个问题,就是工业制造相关的一些领域,在新的信息化浪潮,信息革命的冲击下,怎么实现信息技术和工业制造相结合的问题。

汽车其实作为一个工业产品,也不例外。无非是汽车和一般产品相比,它是一个非常大件、高价值、复杂的消费产品,它和工业制造技术水平密切相关,也和消费者使用环境密切相关,甚至和很多政策、安全、环保都密切相关,它更加复杂而已。

讲到互联网对汽车制造的冲击,我觉得这是全产业链的,它不止一个方面。比如说对制造、研发的冲击,怎么用信息化的手段完成研发?过去很多研发工作都是在跑路试、实验室等等一些方面,目前很多仿真软件,有时候车还没出来,其实很多数据都已经计算出来了,已经模拟出来了,包括从制造领域。现在工业制造的体系,像广汽的不同品牌的合资公司,我们自主品牌的公司,在冲压、焊接、脱装、总装,它的自动化水平也是不一样的。有一些车间的焊装百分之百就是自动化,所有的焊接点已经没有人了,水平非常高。总装方面,比如说自主品牌,我们所有的品牌当中,在总装这个环节当中的自动化水平是最高的。包括后来还有其他一些服务,前几年讲电商冲击,这两年尽管不讲了,我认为不讲的时候实际上就是最危险的时候。真正喊“狼来了”,其实一般情况下都会有准备。不讲了,就说明真正是进入到比实力的阶段,温水煮青蛙才开始,不讲了就证明失败了。

还有现在提得比较多的移动共享。一是和现在手机共享,移动共享发展有关系。另外一个就是新能源,因为新能源这个领域,老实说,整个环境、政策、成本水平和传统汽车相比,在一般领域内,私家车购买领域,目前如果没有限牌的问题,如果没有政策的限制,我认为目前还没有竞争力。但是在共享领域内,那新能源有它的竞争力。它可以解决充电问题,它可以解决牌照的问题,它可以解决经济性的问题。所以在共享领域有很强的影响力。它对汽车工业的冲击,现在很多都进入到共享领域,我认为就是替代性。一个共享的车有了,可能它会替代几台私家车。如果没有共享,一家要买一辆车,甚至每一个人要买一辆车。我认为将来中国一个人一辆车,这根本就不是事,不是一家几台车的问题,就是一人一台车的问题。但是如果有了共享,就不一定了。共享车辆,不管你是同时共享,分时共享,可能1:5,一比几的关系,他们预测可能汽车共享1:5,未来如果有500台的分时共享车,那可能替代私家车2500万,现在是3000万,预计5年以后4000万,4000万减去2500万什么概念,中国汽车销售量马上降为1500万了,这是夸张的讲。就是这个替代性对汽车行业的冲击是不可小瞧的。

所以我觉得对于广汽来讲,刚才袁总讲得很好,其实我们采取了一些尝试,但是更多的是思考,意识到了这样的问题,在一点一点试,去做,去进入。但是你说成型的,成功的模式,可以拿出来跟大家分享的经验,老实说现在还没有,我认为都是在尝试阶段,不知道未来会不会成功。但是至少要为未来可想到的风险做准备,不要被打得措手不及。

我不知道能不能回答您的问题,谢谢!

杨泓泽:谢谢冯总,去年我跟广汽传祺有过新车电商上的合作,冯总带我参观了他们的新车展,我也非常理解您说的,我们自己是智能的,才能造车智能的汽车来。包括刚才您提到的分享模式,我的一个很直接的感受是,如果汽车是分享的,肯定卖车的不是我们今天这些经销商了,这个变化可能来得还要更快一些。谢谢您的分享。

第二个问题我们来问东风汽车安总,刚才您特别谈到了,在技术合作和技术创新,并且是通过广泛的战略合作与资源整合,东风汽车最早以来就在战略合作上都是走在我们整个行业前列的。在下一阶段,我们一方面要通过资源的整合合作,通过战略合作来完成我们的技术创新,同时要在这个过程中有自主能力的形成,而不是依赖别人。那在这样一个开放合作与自主能力培养的相互冲突的战略下,我们想听听安总对于整个东风公司战略的思考,谢谢!

安铁成:我试着回答一下杨总的问题,因为毕竟是东风的新人。刚到东风公司履职两个月,通过不断学习和调研,的确也感受到东风在过去“十二五”期间,自主品牌在不断创新积累的基础上,很快突破了自主品牌的百万辆这样一个大关。站在新的“十三五”基础上,东风集团应该说也是做了一个很好的未来的发展规划。

通过这两个月的调研和学习使我感觉,应该说这种开放合作,尤其是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技术合作,应该是东风公司这些年一个很重要的战略举措了。

刚才我在前面报告当中也跟大家分享了,东风公司的技术合作更多是会聚和整合,用一种开放的胸怀,会聚和整合各方资源,在这个过程当中形成积累,形成自我循环,自我发展。一方面,东风公司这些年在国际合作当中,一直坚持的是主动主导的原则,积极把合作伙伴的一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导入到企业中来。像这些年在东风公司和合作伙伴开展的这些动力总成资源的共享,开展的这些新能源整车的联合开发。刚才我在前面讲了,东风公司现在和PSA集团正在联合开发共享知识产权的这样一个新的模块化平台,我们叫ECMP平台,各自发挥双方技术积累的优势,大家共同开发出一个知识产权共享的平台。

杨泓泽:您说这个是跟吉利和沃尔沃合作有类似吗?

安铁成:应该是一个技术的合作。在国内,大家知道东风和一汽开展了一个前瞻共性的技术中心,各自为未来企业可持续发展当中来进行应用。包括我们现在和华为,和中国电科开展了无人驾驶等等汽车的研究,我觉得这也都是体现了东风公司在面对新一轮,大家总说的新形势下新常态汽车生态的到来,从技术创新、技术合作上的一个战略举措,就是用开放、合作的方式,无论是在国际、国内两条战线,两个市场的合作,来为我所用,形成积累,形成新的提高。

杨泓泽:谢谢安总,昨天报道以后又在朋友圈里看到您一些新工作安排的消息,不知道是正式的还是小道消息,包括PSA的一些工作的安排。

安铁成:这个消息应该是基本属实,也非常感谢媒体朋友大家对东风公司的关注和关心,也感谢大家对我本人的关注吧。我觉得东风公司站在400万辆这样一个起点上,在“十三五”做了一个全面的谋划布局。所以说也是为了适应“十三五”事业的规划发展。无论是集团层面还是各个事业单元方面都做了一些人事调整,我觉得这也是一个企业非常正常的行为。

杨泓泽:谢谢,第三个问题我们来问长安的袁总。毫无疑问,长安自主品牌在过去几年来获得了非常高速的发展,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刚才我也讲到,在过去一段时间里面,自主品牌的高端产品,高端车型显著地走在了市场前面。长安作为自主品牌领军企业之一,如何利用我们几十年的积累,在自主品牌的高端上有所发力,有所作为,听听您的见解。

袁明学:最近很多新闻都在报道我们自主品牌向高端在发展,五年前我们实际上就成立了一个高端事业部,但是当时由于很多条件不具备我们就暂停了。

按照目前情况来看,有几个方面:第一,在目前产品技术方面,从产品技术方面的积累,还有从制造工艺水平方面,包括供应商、供应链,整个产业链水平的提升,从这几个方面看,中国自主品牌已经具备了向高端品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这是第一。第二,从消费者情况来看,前期我们也调查了一下,整个中国消费人群的收入,这几年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目前我们调查到的情况,家庭收入主要在12万到30万之间,主要的购车人群收入。但是他们购车的预算也基本上是在8万到18万之间为主,其中15万到18万占到主要部分。所以消费群体和消费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个变化我觉得是整个自主品牌,包括我们中国品牌高端化的一个强大的推动力。第三个方面,推动高端化其实还是一个企业自身的需求,包括刚才前面冯总和安总也提到了,其实企业自身发展也需要高端化。包括我们要成为一个国际一流的企业汽车,如果没有高端化的产品,根本没法走出国门,没法走向世界,这也是汽车的一个需求。当然国家对我们企业也有要求。综合这些方面来看,中国品牌的高端化这是一个必然之路,所以长安也将会勇敢地面对现在这样一个局面,我们也将努力去做。

但是我们也意识到有很多挑战,高端化的品牌,从国外高端品牌的分析来看,它有几个特点:第一就是时间周期比较长,你要打造一个高端品牌的话。我们大概分析了一下,平均基本上在10年左右,一个高端品牌的打造,至少10年左右。第二个方面就是投资,投资比较大,它是持续的投资。整个我们分析了一下,要打造一个高端品牌,一个企业至少需要100亿人民币以上,所以这对于我们自主品牌,对中国品牌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同时,我曾经管过海外销售,我觉得中国高端品牌要走向海外,还要面临一个很大的挑战,那就是以前我们走出去的那些产品,给我们留下了一些负面的口碑,包括低质低价的负面口碑,这是我们打造中国高端品牌要面临的一个问题,这个单还得要去买,所以这是我们需要做的工作。

长安最近几年,我们一直也在做一些有益的工作,因为保密的问题有些现在还不好说,但是我们正在做,作为自主品牌我们一定也会往前走,谢谢!

杨泓泽:谢谢,您下次再来跟我们慢慢分享秘密。不过有一点,袁总,我理解品牌高端化的方向,是中国消费者需求升级的一个必然要求。并且,原来说每个车企打造一个高端品牌,我们跟原来理解不一样,我们不是靠单一品牌来提高高端化,而是靠整体产品的提升来提高整个产品线的高端化,这是我的理解。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再给大家抛出第二个问题,这是一个公共问题。请三位老总用一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来描述一下您认为在2025年我们卖的是什么车?8年以后吧。    

冯兴亚:8年以后还不太远。从长期来讲,我个人认为,包括我们对于未来5年、10年一些产品的布局,有几个特点:首先,这个车颜值要好,要好看,长得要漂亮。车不光是移动工具,它象征着人品位,一个时尚性的符号。第二个,车一定是高品质,它是开出去的,不是像手机一样装在口袋里,开出去要保证安全,不出毛病,高品质是必不可少的,就像袁总刚才讲的打造高端品牌,高端品牌的前提是高品质,没有高品质就没有高端品牌。第三个作为人的助手。谢谢!

安铁成:大家注意到这两年来,尤其像我们这样出身于传统车企的,大家把我们都定义为传统车企。大家都在提未来的一个企业发展方向,就是我们要从汽车制造商向出行服务提供商转变,我觉得这也是现在我们这些传统车企,无论是未来的商业模式、产品开发等等方向。从我个人理解而言,到未来2025年的时候,汽车它一定还是汽车。但是它重要的,第一,它一定是环保的,无论是我们的排放,可回收,可拆解,可再生,能满足我们环境容量的需求。第二,它一定是安全的,因为汽车到那个时代不仅仅是人们的出行了,它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所以它一定是安全的。所以说未来无论是汽车自身的主动安全还是被动安全上,应该是在今天我们所认知的这些技术前提下,还有一些更多的突破。第三,它一定是智能的,汽车已经突破了大家的代步,无论是你自己开车,还是汽车给你提供自动驾驶的方便,它一定是能解决你一切所想了解的,所想解决的这些智能化的服务。到那个时候,我觉得汽车不就简简单单是个汽车了,它应该是我们生活方式进步的一种标志,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标志。这是我的理解!

袁明学:我这个就简单了,其实就是我今天说的题目,汽车的本质。它要有生命感,要有智,要有色,一句话总结,就是未来的汽车一定要生命动感,智色双旋,谢谢!

杨泓泽:由这个问题其实我还引申出一个新的问题,但是由于时间关系不请嘉宾回答了。请台下嘉宾一起思考,如果今天的消费者有15万的能力,他买一台15万元的车,如果是我们采用了分时和共享模式,他用一年一万元的成本可能享受到50万元功能和价格的车,我们今天造的车在金融化和共享化这样一种新的消费模式下,可能真的会发生一个很大的变化。这是我的一个新的问题。由于时间缘故我们不再继续展开。

这是我自己在几年前做的一个LOGO,在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以后,我做了一个汽车+的LOGO,我认为汽车诞辰已经130年了,在这130年里,我们从一辆没有棚的车发展到今天为全世界每年贡献8800万辆新车,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改变了人类的出行。汽车产业本身也发生了无比巨大的变化。今天当我们面对着互联网+这样一个来势汹涌的变化,面对着消费者的不断升级需求,面对着新技术不断促进我们自身发生改变的时候。我相信我们汽车行业有能力,不是被动地被互联网+,而是我们主动地去+互联网,+金融,+资本,+服务,+新能源,来积极主动改变人们的生活,这是我们企业和企业家的责任与担当。

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汽车企业,我们的汽车人,我们的企业家一定会继续创新产品,创新服务,继续拥抱互联网,完成自我升级,自我革命,为中国及全球的汽车用户带为更为辉煌的成就,感谢三位嘉宾的精彩分享,感谢各位与会嘉宾,谢谢!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06-07
2025年汽车将成为社会进步的标志
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着深刻变革,传统车企从制造型向制造服务型来转变,智能化、网联化、分时共享这些要素已经重塑了产业格局,在这样的背景下,汽车产业的出路何在?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