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自: 新能源纵横)
三星SDI西安工厂闲置减产、LG化学转让南京工厂、SKI在华工厂停产,曾经在中国市场“横行霸道”的韩系电池,难道将以这样的方式退出中国舞台?
从原本的蜂拥而至到现在的渐行渐远,韩系电池在华的辉煌即将成为历史。自2015年11月11日出台《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以来,目前已经发布了5批,共57家电池企业入围。直到现在,却未有一家韩系电池企业进入名单。这也就意味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车型不能搭载韩系电池。受此因素的影响,曾经搭载三星SDI电池的江淮iEV6S、北汽EV200车型不得不面临更换电池的尴尬境地,甚至为了适应中国市场,现代汽车在华国产车型——索纳塔9插电混动版也将采用国产动力电池。这样的市场现状更加导致韩系电池企业的经营状况一落千丈,甚至到了“入不敷出”的状况。
韩系电池逃离中国
有消息称,目前,三星SDI在西安的生产线已经面临几个月的闲置。根据规划,三星SDI 企业曾计划到2020年斥资6亿美元,用来扩大西安电池工厂的生产线。而此时,该企业正决定重新考虑中国西安电池工厂的扩建计划。无独有偶,据媒体报道,LG化学在南京成立的合资电池企业也基本已处于闲置状态,且LG化学正在商议将该项目打包卖给上汽。此外,SKI 公司与中国企业合资设立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厂,以电池订购量减少为由已经停止生产。曾经,也有韩系电池企业为了满足《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在国内加速建厂,不过,随着《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征求意见稿的发布,其要求变得更加严苛,也让韩系电池企业受到不小的打击。
而为了尽快弥补韩系企业在中国的亏损,目前,三星和LG将战场转至欧洲和北美州其他市场。三星SDI公司最近决定在匈牙利建立一个新的电动汽车电池厂,预计从2018开始生产。
国产电池的快速崛起
没有了韩系电池这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国产电池企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抢占国内动力电池市场。根据《2016年中国锂动力电池研究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国内锂动力电池企业出货量合计达到30.5 Gwh,同比2015年的17.0 Gwh增长79.4%。并且,近80%的动力电池企业实现了利润大幅增长。其中,预告净利润最大增幅同比超过100%的企业超过35家,预告净利润逾亿级的企业逾50家。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动力电池实验室主任、国家863电动车重大专项动力电池测试中心主任王子冬表示,就目前动力电池企业的扩产计划来看,合计产能超过了170 Gwh/年,产能已经是需求量的7倍以上。不仅如此,国内实力较强的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如比亚迪(002594,股吧)、天津力神、宁德时代新能源等多家企业已经规划扩建新的产品生产线。根据资料显示,比亚迪计划在2017年产能将达20 GWh,宁德时代计划到2020年锂电池产量增至50 GWh,国轩高科在2020年规划产能达到60亿AH ……
警惕“产能过剩”难题
不过,这一数字却引起了行业内的高度警惕。此前,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就曾指出,如果按照电动大客车与电动乘用车1:10的市场销售比例来看,170 Gwh大约可以满足年产50万辆电动大客车和500万辆电动乘用车的总需求。其产能相当于满足我国2025年的生产目标。于是,关于动力电池产能过剩问题,需要得到迫切的解决。
一旦动力电池市场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的现象,行业或面临分化。面对这样的现状,工信部部长苗圩此前在电动汽车百人论坛上表示:“动力电池市场将迎来整合,并且企业必须提升动力电池的核心技术。”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于上升期,补贴政策也对动力电池市场做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想要满足市场需求,企业必须为此做出调整。与此同时,市场的整合也势在必行,无技术、规模较小的电池生产厂势必被淘汰。届时,国内动力市场才能迎来“春天”。当前,生产动力电池企业已经高达150余家,并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不过,即便企业数量不断扩大、产能规划超出市场需求,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仍然处在不稳定的状态。在《新能源汽车新闻》记者看来,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动力电池市场目前“小而散”的状态依旧没有改善。宁德时代市场总监杨琦曾告诉《新能源汽车新闻》记者,从技术角度来看,目前我国较大的电池企业所推出的产品已经可以媲美韩系电池,但仍有一些小企业在技术和产品质量上存在严重的不合格。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