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2017上海车展顺利落下帷幕。此次车展上最值得我们关注的不是某款天价豪车,也不是某款将要成为霸占销量榜的热门车型,而是还没有被大众所了解的造车新势力。
造车新势力指的是最近几年成立的一批带有互联网基因的新兴车企,包括蔚来、车和家、威马、云度等等。这些企业网罗了汽车和互联网行业的精英,并获得了大量资本力量的青睐。在2017上海车展上,这些造车新势力开始走到聚光灯之下,正式踏上它们改变汽车行业格局。
目前的造车新势力还仅仅是一只弱小的蝴蝶,只能扇起一阵微风,但是它带来的影响或许将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这种影响不止存在于汽车的生产制造环节,更将蔓延到汽车的销售和售后领域,改变整条产业链。
借助于互联网思维和国际化的团队,造车新势力绝对有能力设计、制造出好的产品,但是真正取得不俗的销量又是另一回事了。销量的攀升有赖于销售渠道的完善,而渠道的建设只能一点一滴去完善,需要大量的时间、人员、资金,但这些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源。所以,我们可以预见的是,造车新势力必将对销售环节进行创新,引入它们所熟悉和擅长的智能化、网络化的理念和技术。
在销售环节的创新当中,VR/AR技术绝对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在引入移动端VR技术之后,消费者在家里就可以与家人一同戴着轻便的移动VR头显,在虚拟的场景中体验意向车型、观看各种车型细节、进行虚拟试乘试驾,并且可以与销售顾问在虚拟场景中实时交流,销售人员则能够随时解答消费者的各种问题,如同在线下实体店中一样。而消费者看完车后,甚至可以在线进行订车操作。同时,强大的智能系统将自动收集消费者的看车偏好,判断购车意向,实时反馈到线下经销店,助力整个售前环节。而这整个过程都是在线上完成的,无需消费者大老远跑到经销店中对比询问。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线下实体店的形式依然是必须存在的,实车体验和试乘试驾依然是购车过程中不可替代的环节。但是消费者在通过移动VR+SaaS技术进行智能化筛选之后,购车意向已经非常明确,实体店不需要再保持高密度和大面积覆盖。这样一来,企业在销售渠道建设上所花费的成本也将大大降低。因此,“精准销售”势必是汽车智能化销售进程中的关键一环。
虽说VR技术对于汽车厂商而言是块宝,然而单纯做个VR看车对销售并无直接帮助,更多是个噱头,相信这也是行业内的共识了。VR仅仅只是一个成像工具,如何将VR所独有的“沉浸式体验”运用到实际销售环节中,则还需要通过整合优质内容、精准数据、人工智能等多方面的手段才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换言之,无法为汽车销售带来便捷和实际价值的汽车VR绝不是好VR,去伪存真无疑是汽车销售创新大环境下的一个必要认识。
据了解,目前已经有一些科技企业瞄准了汽车虚拟销售的广阔前景。比如来自英国的ZeroLight公司,其PC端汽车可视化互动系统让消费者在店内不仅能够全方位地观察一辆车的方方面面,更可以按需换颜色、选配件,即时呈现出车辆的全真效果,减轻了经销店的展车压力。目前ZeroLight已经与奥迪、帕加尼展开了尝试性的合作,但基于PC端VR的交互体验相对“更重”,对场地空间、硬件设备都有较高要求,需要在经销店内进行相应部署,更适用于一些超跑和豪华车品牌。
而在国内,车势科技则是汽车智能化销售领域领跑者,其理念相比国内外的同行则有所不同。车势科技自主研发了以移动端VR为核心,覆盖多种沉浸式体验设备的“VRAUTO矩阵式体验汽车销售套件”,让汽车厂商与经销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级别的交互式体验办法,轻松构建自己的线上虚拟经销店并实现多平台数据互联,在线上进行实车展示。同时,通过车势科技为厂商和经销店打造的一套DMS系统还能够全面收集进行虚拟体验的潜客线索,全面了解潜客购车偏好,帮助销售顾问实现实时在线拓客与导购。
造车新势力的崛起已经成为了无法改变的事实,虽然我们很难说现在的数十家新兴造车企业里有多少能够最终获得成功,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基于VR和大数据的智能化销售技术将对汽车的销售环节产生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 首届王朝盛典举行:华夏风韵与未来科技并行,品牌文化与科技完美对话
- 2025首届王朝盛典举行:定义国潮美学,悦享朝粉盛宴
- 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首次突破1200万辆,连续十年居全球第一
- 焕新Model Y上线,国内车企何以应对?
- 特斯拉在美召回约23.9万辆电动汽车,存在后视摄像头故障
- 特朗普说上台后要加关税 汽车供应商在考虑生产搬迁
- 何小鹏回应特斯拉焕新 Model Y“撞脸小鹏” :好的设计总是心有灵犀
- 余承东评价特斯拉焕新 Model Y:智界R7仍然保持领先优势
- 特斯拉陶琳:2024年上海超级工厂年交付量超91.6万辆 占全球交付量的一半
- 哪吒汽车官网无法正常访问 显示“系统维护中”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