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是我国首个“中国品牌日”。
5月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国家发改委《关于设立“中国品牌日”的请示》,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的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
从首艘航母下水到国产大飞机上天,由“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型升级之路再也不是“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的荆榛满目,而是实实在在的光明之路。
分析认为,就汽车工业来说,“中国品牌日”的设立更是为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
销量提升让品牌打造更有“底气”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17年1-3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272.03万辆,同比增长6.54%,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5.74%,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0.82个百分点。分析认为,正是以SUV拉动的销量持续走高,让自主品牌车企更有“底气”。
其中,吉利作为自主品牌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之一,今年前4月的总销量已达36.53万辆。单车销量方面,吉利博越连续第5个月销量突破2万辆,2017年前4个月的累计销售达到了82,008辆。此外,在独联体国家,吉利也成为了中国汽车的一张“名片”。
另外,4月份,国内车企出口大户奇瑞汽车无论是在国内还是海外都有不俗的销量表现,其中。奇瑞品牌销量3.19万辆,同比增长10.4%;观致品牌销量1069辆,环比增长43.3%,此前一直销量不佳的观致因为立足于产品质量和品牌打造从而有了销量上的气色。
观致CEO刘良向NBD汽车表示,中国品牌是自主品牌的2.0时代,是立足中国的品牌。注册品牌和知识产权在中国,但同时拥有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最终服务全球市场,这是自主品牌向上进行的一次质的飞跃。
而拥有老牌SUV销量常青树的长城汽车,今年的第一季度销量达到了25.4万辆,同比增长了8.88%,而接下来即将放出的哈弗与WEY的新车型也势必会带动长城的销量。
此外,更别说一直缔造销量传奇的传祺了,中国自主品牌在销量上的成绩可以说是有目共睹。
中国品牌冲击合资市场
刘良对NBD汽车表示,消费升级的需求正在推动很多中国品牌向上发展。今年起,一些自主品牌也陆续推出高端品牌,在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汽车企业自身的不断努力下,我相信优秀的中国品牌一定能赢得中国消费者的青睐。
随着自主品牌的底气越来越足,摘下过去“粗制滥造”的帽子,开始发力上游,并且直接与合资品牌“短兵相接”,其中最直接的表现是韩系与法系车在中国市场的持续衰退。
今年一季度,中国品牌、德系、日系、美系、韩系和法系乘用车销量分别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5.74%、19.76%、16.16%、11.44%、4.60%和1.72%。
而5年前,中国品牌乘用车是市场占有率仅有41.85%,德系、日系、美系、韩系和法系乘用车的市场份额分别是18.44%、16.40%、11.69%、8.65%和2.84%。
由此可见,中国品牌汽车市场占有率的提升还是非常明显的,并开始抢占韩系、法系车的市场份额。
中国品牌走向高端化
自主品牌汽车不断发力冲向高端,其中最能引发人们关注的是吉利的领克(LYNK & CO)和长城的魏派(WEY),一家与沃尔沃合资,立志要做全球化品牌;一家靠自己搭台,想要做比哈弗定位更加高端的新品牌。虽然现在还没有数字能够佐证他们的成功或失败,但他们始终代表着中国汽车人的努力方向。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认为,自主品牌所占的市场份额还将继续提高,随着国家对于汽车生产门槛的逐渐放开,中国汽车工业很快就会崛起。而上海车展上,吉利汽车集团总裁兼CEO安聪慧则公开表明,领克将通过领衔时代的理念,实现中国汽车品牌向上突破。
J。 D。 Power全球汽车业务高级副总裁Doug Betts告诉NBD汽车,中国自主品牌的“硬件”质量已经可以比肩外资品牌,相信未来10-15年内必有2-3家中国车企崛起成为全球性品牌Top 10。
中国品牌日的设立是给予了中国品牌建设以仪式感和地位象征,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制造寻求转型升级的今天,正可谓是“来得早不如来的刚刚好。”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长安汽车前瞻布局再深化:5年200亿竞速低空经济
- 日媒称本田和日产将开始进行合并谈判,应对电动车竞争
- 比亚迪海豹获评2024-2025日本年度风云车“十大最佳车型”奖 中国品牌首次
- 11月我国汽车产销同比增长11.1%和11.7% 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45.6%
- 一定红开启电混越野新时代 最强泛越野坦克500 Hi4-Z预售价37.98万元
- 萝卜快跑宣布获批香港首个自动驾驶牌照
- 鸿蒙智行尊界S800正式亮相,预计售价100-150万开启预订
- 华为与江淮强强联手,尊界S800在华为Mate品牌盛典正式亮相
- 尊界S800时代旗舰亮相华为Mate品牌盛典,鸿蒙智行“四界”阵容齐聚
- 智界新S7惊艳登场,售价22.98万元起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