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自: 参考消息网)
美媒称,海外汽车厂商要留意了,中国准备向全球输出大量汽车。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5月2日报道,上周,中国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包括:扩大向发达国家市场的出口,同时大幅提高中国品牌汽车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中国政府为本国汽车厂商设定的远大目标是可以理解的。该报告称,目前汽车相关产业税收占全国税收比、从业人员占全国城镇就业人数比、汽车销售额占全国商品零售额比均连续多年超过10%。
报道称,中国汽车产业存在闲置产能,产能利用率差异很大,但基本在60%-80%之间。此外,汽车产量仍不断上升。
中国去年汽车产量超过2800万辆,高于美国的1700万辆。不过,中国消费者可能无法完全消化这些车辆。中国的车辆购置税优惠措施已在一定时期内提振了销量,但也只是刺激消费者提前购车。中国政府去年削减了购车优惠力度,导致截至今年4月份的汽车销量增幅下降三分之二。
报道称,中国汽车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在国内现有的几十家汽车厂商身上得到进一步体现,其中许多汽车厂商都受到地方政府支持,地方政府不愿舍弃这些能够提供大量工作机会的汽车厂商。作为改善汽车行业现状的更明显方式,整合似乎不是优先考虑的选择。
报道称,中国能有把握做好的就是出口,像针对太阳能电池板、钢铁和玻璃行业采取的那种做法,将国内汽车行业的过剩产能输出海外是一种方法。中国已经在向其他新兴市场出口汽车,中国每月向伊朗等国出口的汽车占其总产量的2%至3%,一年约50万辆,但近年来在该地区的增长已陷入停滞。
报道称,由于受到质量方面的约束,中国汽车打入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市场更具挑战性。此外,美国总统特朗普及其他人的反全球化论调看起来也是个障碍,除非中国能够通过贸易协定将其汽车运进这些市场。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海外汽车厂商不应将中国视为一种威胁。根据野村证券的估计,从中国境外的汽车销量来看,今年全球汽车需求量只会增长0.6%。只要这一高度商品化的行业引起中国汽车厂商的重视,就有可能对价格形成压力,即便它们还没有成为发达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报道称,更有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是,中国继续向新兴市场发力,这将给雷诺、现代等专攻新兴市场的汽车厂商以及印度的塔塔和Maruti等本地品牌带来麻烦,全球汽车厂商将不得不与中国惊人的汽车产量相抗衡。
根据中国政府的规划,力争未来三年使汽车年产量达到3000万辆,到2025年达到3500万辆,这足够全球消费者消化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