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数据显示,日系品牌丰田、本田、日产汽车批发销售共247292辆,同比增幅25%,销量一路飘红。显然,日系品牌并没有受到政治、经济等方面因素的过大影响,在华销量不降反而持续飙升。
日系销量飙升源于外部机遇及自身“内功”修炼
从2015年10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国家对购买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实施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的优惠政策。日系品牌车型结构布 局以小型车为主,这无疑给日系品牌带来了新的机遇。其通过不断优化节能减排,推出动力更强劲能耗更低的双擎、“T”型车,牢牢抓住了销量提升的“东风”。
此外,日系品牌通过加强自身的“内功”修炼,采取适合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顺应市场消费者的需求,车型推陈出新,对销量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威尔森认为,除了以上的“合力”外,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内在因素——汽车金融这一大“支力”。
汽车金融前景广阔,日系车企纷纷发力
2016中国汽车金融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指出,到2025年,中国汽车金融业将有5250亿元的市场容量,可见汽车金融市场未来潜力巨大,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汽车金融市场规模仍在以每年25%的速度持续扩张。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日系车企纷纷在汽车金融领域发力。今年8月,在日系品牌销量前十车型中,除了缤智没有相关金融方案支持外,其余九款车型的 厂家都给予了不同力度的金融贴息。另外,销量前十车型主要集中在A级和SUV级别,SUV级别有五款车进入前十,B级车雅阁和天籁均交出了不错的答卷。
不难看出日系品牌在金融信贷业务方面下足功夫:极具吸引力的高额金融支援;低首付低利率甚至免息,降低消费者购车门槛和减轻月供压力;产品形式 丰富满足不同车型消费群体需要(如为资金不太充裕的年轻客群推出零利率方案:卡罗拉“双卡双贷”12期0利率、轩逸2年0息)。
据2015年度中国汽车金融公司行业发展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汽车金融渗透率已超过20%。
据威尔森监测,在2016年第二季度各系别厂商金融渗透率排行榜中,德系领先,日系品牌金融渗透率高于韩系和美系,为34.7%,位居第二,即每100台车中有35台车是通过按揭方式销售的。这一比例足以说明厂商的金融方案对车辆销售有着很大的影响。
日系品牌金融方案给予有购车意向的大众消费者强劲的推力,从而促进自身销量的提高。
一汽丰田:结合目标年轻客群特征加大支持力度,释放购车需求
全新RAV4荣放上市时,一汽丰田将其主要潜在客户群体定位在25岁到40岁的年龄区间,结合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提前消费,贷款买车的特征,一汽丰田推出30%低首付和两年免息的购车服务。
置换购买荣放的客户还可以享受一汽丰田提供的6000元置换金优惠。这样就降低了消费者购车门槛,释放更多年轻人的购车需求。
东风日产:专车等机构客户享受金融贴息,助攻销量提升
东风日产近期将机构客户(包括运营机构和非运营机构)纳入金融贴息享受范围。机构客户享受贴息,即租赁公司、出租车、专车等第三方法人机构使用金融信贷购车时,也可享受厂家的利息补贴。
所以,东风日产旗下大部分低油耗、符合专车载客车型条件要求的车型,如轩逸、骐达等受到大部分专车机构和司机的欢迎,在载客运营的专车中占了较高的比例。从而有效助攻东风日产销量的提升。
汽车金融或将成为各大车企销量提升的“妙药”
虽然目前我国汽车金融发展尚未十分成熟,服务模式仍较为单一,但随着大众消费意识的转变,相信越来越多消费者会愿意选择按揭方式购车。
另外,汽车金融对厂商来说可算是一项“内外兼修”的重要业务。对外可打着“低首付”、“0利息0利率”等口号作为营销手段,吸引消费者关注;对内可通过给予消费者优惠维持车辆市场售价。
日系品牌选择在汽车金融方面发力,无疑是明智之举。并且,面对未来广阔的汽车金融市场前景,汽车金融或将成为各大车企销量提升的“妙药”。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比亚迪华为联合打造方程豹豹8:联合定义智能硬派越野新标准
- 比亚迪华为联合定义智能硬派越野新标准:方程豹豹8开创全球智能硬派新时代
- 国货旗舰来了!比亚迪华为联合发布方程豹豹8,上市售价37.98万元起
- 10月我国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3.6%和7% 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增长48%和49.6%
- 最萌的阿条姐开最狠的枪提最大的车,翼真L380靠什么打动奥运冠军?
- 中国首家!比亚迪10月销量突破50万辆,创单月销量增长新纪录
- 新合资时代第一车 长安马自达MAZDA EZ-6正式上市
- 德国大众正计划关闭至少三家本土工厂,或裁减数万名员工
- 特斯拉弗里蒙特工厂喜迎第100万辆Model Y下线,源自GA4生产线
- 家门口的新能源汽车“博物馆”!比亚迪全国首个新能源汽车科普馆于郑州开馆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