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如果在别人要买车时问他“为什么不买辆二手车?”,他的回答也许是“为什么不买新车要买二手车?二手车多不靠谱。”
现在如果问同样的问题,他的回答也许是“正在考虑”或者“已经在网上看好了。”
据相关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5年的16年间,二手车市场的交易量从25.17万辆上升到941.71万辆,增长了约37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预计到2020年,中国二手车交易与新车规模比例将接近1:1。
十几年间,二手车这个新兴行业在我国市场地位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近五年,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二手车交易与电子商务的巧妙融合,弥补了二手车行业原本价格不透明、信息不对称的短板,更多消费者正在逐渐接受物美价廉的二手车,提前驶入“好车生活”。
二手车交易量连续5年持续增长
从2011年到2016年,这五年间,二手车交易量与行业强度发生了重大改变。
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二手车交易量约为400万辆,但是从2011年开始,二手车交易量开始大幅度增长。2011年全国二手车总交易量剧增至 682万辆,增幅达到了70%,而到了2015年后,全国二手车总交易量更是增长至941.71万辆,与2011年相比又增长了38%。
根据数据可以分析出,2011到2015年二手车交易量与交易额逐年保持增长,说明从2011二手车开始在大众的视线中活跃了起来,并且消费者对二手 车接受程度也随之增高。二手车行业整体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并且增长势头很猛,2016年二手车行业已经具备了与新车竞争的资本。
二手车从不被接受到深入人心,行业之所以能取得跨越式发展,其实是大众需求、市场政策和二手车电商多重作用的结果。下面,我们着重剖析市场政策和二手车电商在其中至关重要的影响力。
政策变化驱使二手车迎来春天
其实早在二手车刚踏入市场形成规模后,我国就已经颁布了《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二手车交易规范》等二手车相关政策,帮助二手车成为我国汽车市场新 的增长点。但即便如此,当时国内的二手车市场仍然是“柠檬市场”,市场信任度不高、市场交易信息不透明严重制约了二手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市场急需一个能使 其规范化的标准。
虽然近几年二手车总体的交易量在持续递增,但苦于“限迁政策”的制约,对消费者、二手车流通产业、汽车产业都造成了严重影响。二手车的疏导问题不彻底解决,新车消费的市场就难以持续地繁荣,由此传至整个汽车工业的上下游,并对GDP的增长带来空前的压力。
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的《关于促进二手车便利交易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各地政府在5月底之前,取消对二手车的限制迁入政策。这不仅促进了全国二手车市场大流通,还彻底打破了各地区交易壁垒,让增速缓慢的二手车市场再次迎来了春天。
二手车电商是催化剂 助推行业飞跃发展
尽管市场政策的调控作用不可或缺,但要说真正将二手车带入全民视野的,还要属二手车电商铺天盖地的广告。比如,知名二手车电商优信在《中国好声音》的投放广告,就让二手车以及二手车电商平台的概念逐渐走进了大众心中。
优信集团在发展的五年过程中,依次布局了二手车B2B、B2C、汽车金融业务模块,致力形成一条完整的二手车产业链,推动中国二手车产业链的全面发展。两者结合之下,二手车经销商和消费者都被带动了起来。
此外,从优信的业务上,也能窥得二手车电商对行业产生的价值。其依托精准、高效、风险可控的大数据能力,先后推出了“付一小半”和“付一半”这两项残 值租赁零售金融业务。这两项金融业务的出现,解决了资金方资金风险大、审核效率低的痛点,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门槛,同时还为二手车经销商的业务发展提供了 巨大的帮助。而二手车行业的生态产业链布局也因此得到了完善。
足见,以优信为代表的二手车电商是二手车行业高速发展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随着信息化对二手车行业的渗入,以优信为首的二手车电 商们通过五年的发展与布局,已经成为了二手车行业领先者。当然,五年对二手车电商来说其实只是个开始,未来还有很漫长的一段路要走,希望二手车电商有一天 能带领国内二手车市场赶上国外成熟市场的步伐!
- 首届王朝盛典举行:华夏风韵与未来科技并行,品牌文化与科技完美对话
- 2025首届王朝盛典举行:定义国潮美学,悦享朝粉盛宴
- 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首次突破1200万辆,连续十年居全球第一
- 焕新Model Y上线,国内车企何以应对?
- 特斯拉在美召回约23.9万辆电动汽车,存在后视摄像头故障
- 特朗普说上台后要加关税 汽车供应商在考虑生产搬迁
- 何小鹏回应特斯拉焕新 Model Y“撞脸小鹏” :好的设计总是心有灵犀
- 余承东评价特斯拉焕新 Model Y:智界R7仍然保持领先优势
- 特斯拉陶琳:2024年上海超级工厂年交付量超91.6万辆 占全球交付量的一半
- 哪吒汽车官网无法正常访问 显示“系统维护中”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