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9月1日报道 最近,奔驰全新一代E因国产版与进口版车辆车身重量不一致,被指在国内使用了技术相对落后的钢车身。
面对外界的质疑,奔驰发来了正式回应:“国产E级车和在全球其他市场销售的E级车车身一样均采用钢铝混合材料。由于国产长轴距E级车身结构与海外市场不同,而且其配置水平高于海外标准轴距且标配自动变速箱,因而在整备质量上高于海外标准轴距。梅赛德斯-奔驰从研发到生产阶段一直秉承严苛的安全及质量标准,保证在全球范围内所有生产及销售的车辆均符合当地法律规定的安全标准。”
这份回应,其实颇有“公关水平”,咋一看,否认了外界的指责,车辆的安全性是全球一致。
不过,仔细一琢磨,仅说明了国产与全球其他市场销售的E级车车身一样均采用钢铝混合材料,没有说明两者是不是一致。确实,国产E级肯定是使用了钢铝混合材料。但关键的一点,国产E级与进口E级使用的比例分别是多少呢?
换句话来说,如果国内版与国外版的全新一代E级的材料均一样,为何遮遮掩掩?一句话便能回应消费者的所有疑虑。
事情真相往往经不起认真的推敲。
目前,市场上已有测评人员拿着最简单的“磁铁”工具,在全新一代E级版本的进口版与国产长轴距版进行最为简单有效的吸附测试,发现了进口版与国产版的引擎盖以及尾箱等位置,车身结构材料就已不一样。
为什么中国产的奔驰E级与进口版E级车身材料不一样?奔驰需要给中国消费者一个解释。难道这就是奔驰的“全球统一标准”?
一直以来,奔驰口口声声强调中国为其最重要的市场,这两年市场增长也极其迅猛,上半年国产车型的销量已经追上了老对手华晨宝马。
然而,最新一代E级车却令最重要市场的消费者感到疑惑:产品标准不一,国内外有别。这背后是控制成本,还是制造工艺不达标?一系列问题只有奔驰自己最清楚,也只有奔驰才能给予回答。
有人说,几片钢板不涉及太多安全问题,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如果从标准层面探讨,奔驰肯定符合国内安全标准的。本次奔驰的回应也十分理直气壮:“保证在全球范围内所有生产及销售的车辆均符合当地法律规定的安全标准。”但消费者认为,这是一个原则性问题,国内与国外是否平等对待。
最近两年,跨国企业“中外有别”的事件常有发生,包括汽车行业在内,不少大品牌,在本国卖一个价,到中国就卖另外一个价;在本国是一套标准,到了中国又是另外一套标准。
从公关角度看,奔驰完全可以无视这次危机,通过策划其他事件、避而不谈此事,等待舆情降温后,全新一代E级继续可以大卖。然而,这并不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长久以往难道就真的可以一直大卖吗?
为什么自诩有社会责任感的跨国企业,在中外市场却不能做到一视同仁呢?它们往往在一些标准上宁愿“就低不就高”,更令人无奈的是,这些跨国品牌不但在市场上大行其道,对批评建议还很理直气壮。
也许我们在谈奔驰“钢材门”时,更要谈这种“中外有别”的无奈!
- 首届王朝盛典举行:华夏风韵与未来科技并行,品牌文化与科技完美对话
- 2025首届王朝盛典举行:定义国潮美学,悦享朝粉盛宴
- 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首次突破1200万辆,连续十年居全球第一
- 焕新Model Y上线,国内车企何以应对?
- 特斯拉在美召回约23.9万辆电动汽车,存在后视摄像头故障
- 特朗普说上台后要加关税 汽车供应商在考虑生产搬迁
- 何小鹏回应特斯拉焕新 Model Y“撞脸小鹏” :好的设计总是心有灵犀
- 余承东评价特斯拉焕新 Model Y:智界R7仍然保持领先优势
- 特斯拉陶琳:2024年上海超级工厂年交付量超91.6万辆 占全球交付量的一半
- 哪吒汽车官网无法正常访问 显示“系统维护中”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