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再融资暨非公开发行股票顺利完成,共募集资金净额约45亿元,用于江淮汽车新能源汽车的项目建设。
这是江淮汽车自2001年上市以来最大一次融资。据悉,江淮汽车完成融资后,其中将有23.73亿元用于新能源乘用车及核心零部件项目;项目完成后,两年内将形成每年10万辆的新能源乘用车产能,以及每年15万套动力电池总成及电机电控产能。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产品将占到江淮汽车30%以上的销量份额。
“这个占比包括乘用车、轻卡和客车。”江淮乘用车的知情人士称,“乘用车的新能源比例应该会更高一些。”
但值得关注的是,控股股东江汽控股并未参与本次增发,并且本次增发完成后,其股权比例从2014年末的35.43%降为23.55%。虽说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化,但也难免令投资者略感不安:如果控股股东看好公司的发展和增发项目的盈利前景,为什么甘愿手中所持的股权被大幅稀释?
失衡的产品线
2013年江淮确定了“做精做优乘用车,做大做强商用车”的战略方向,将未来业务重点定为商用车,在乘用车上只开发SUV、MPV。而且,江淮汽车近两年借助小型SUV获得行业红利,但产品结构单一以及轿车市场的大幅萎缩,使得江淮汽车面临更大的问题急需解决。正如本刊记者在曾经一篇分析江淮的文章中所讲的那样,“江淮乘用车基本上靠两款价格门槛低的小型SUV来支撑销量。”
当2015年江淮以近35万辆的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75%,超越年度目标116%时,在外界眼中,江淮是一匹名副其实的“黑马”,其中近20万辆年销量的瑞风S3更是“黑马”的“黑马”。今年1-7月江淮的轿车销售占比仅为7.25%,其SUV销售占比已经超过75%,但在前7月SUV市场整体增幅为47%的情况下,瑞风S3的增幅仅为4.4%,这不得不说江淮在小型SUV市场的红利正在消退。
在SUV成了江淮最大推动力背后,新能源也成了江淮的另一条发展路径。就在去年,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乘用车营销公司总经理、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严刚曾向媒体介绍,“在新能源车方面,江淮现在已经具备了‘单班3万辆、双班5万辆 ’的生产能力。”
有数据统计,江淮汽车于2010年首批585辆纯电动汽车示范推广以来,其新能源业务跟上了这一波发展行情,2015年全年售近1.4万辆,其中,iEV系列纯电动轿车全年销售10521辆,同比增长4倍。即便如此,新能源车在江淮汽车销量中的占比仅为4%,并且1.4万辆的销量所获得的销售收入为约25.2亿元,这跟江淮汽车2015年全年营收463.85亿元相比,占比显然是很低的。
按照现有的产能以及市场需求,江淮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也是绰绰有余。只是受制于电池,实际每月最大产能在1500辆左右。那么,这次江淮再投资10万辆的新能源产能,将来如何来消化?
就在上月,一则江淮iEV6S使用的进口三星SDI电池迟迟未能进入国家目录而被迫“停产”的消息,给江淮新能源今年2万辆的销量计划蒙上阴影。6月26日,在北京的三里屯SOHO附近发生的那起江淮iEV5纯电动汽车自燃事件,截至目前,关于事故的原因还没有明确的说法,这也让江淮电动车的质量饱受质疑。
另外,江淮汽车的iEV系列产品奠定了消费者对其走中低端市场路线的印象,江淮还一直宣传“性价比优势明显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实际上,价格一直是江淮在这一市场的主要竞争力,原有品牌与营销模式很难进军中高端市场。正如业内人士所讲,“对于江淮汽车来说,其根本症结在于其原有商业模式缺乏内生改变力量。”
“江淮新能源汽车将覆盖纯电动和混合动力两个技术路线。”江淮集团一位发言人表示,江淮今后要推出覆盖轿车、SUV和MPV的新能源乘用车产品。但是,依旧在低价的路上狂奔的江淮,追逐着新能源的“太阳”,却又时时受制于三元锂电池,现在再投资这10万产能,能改变些什么?
投资能力让人生疑
江淮财报显示,2015年江淮的利润为8.58亿元,这一成绩表现并不差。不过根据证券日报统计,2015年国家和地方针对新能源车的补助高达300多亿元,汽车企业成为政府的“输血大户”。其中,上汽集团获得政府补贴31亿元,江淮汽车获得政府补贴25亿元。这样来看,如果没有政府巨额补贴,江淮将亏损16.42亿元。
除了盈利能力,我们再来回顾江淮汽车此前实施的投资项目,便不难看出其投资能力。
以江淮的“年产15万辆微车项目”为例,该项目于2012年立项,计划投资总额为13.6亿元,当年实际投资金额仅为1.2亿元,2013年和2014年的投资金额分别为3.77亿元和3.61亿元,直到江淮汽车2015年半年报才披露信息,截至2015年上半年,该项目累计投资金额为8.66亿元,项目进度仅为63.72%。
而本次江淮汽车增发涉及到的两个新能源项目,合计总投资额高达46亿元以上,是“年产15万辆微车项目”总投资额的3.5倍,却计划在2年以内建设完成。那么,从此前的投资项目实际进展来看,江淮汽车是否具备足够的项目建设管理能力来确保这两个将近50亿元巨额投资的进度呢?
同时,“年产15万辆微车项目”来看,在经历了近3年“无效益”期的漫长等待之后,在2015年上半年终于有所斩获,却仅实现了不足5亿元营业收入,年化产值尚不及该项目的总投资额,距离当初规划的年销售收入100亿元更是遥远。
反观江淮汽车的本次增发,“新能源乘用车及核心零部件建设项目”的预计年产值,更是达到了总投资额的10倍。可以说,江淮汽车此前的任何产品项目,都不曾达到过这样的投资回报水平,这也会增加投资者的担忧:是否这仅仅是一张大饼而已?
合作的“蔚来”
除了这次增发,就在5月18日,江淮汽车发布公告披露了与蔚来汽车的合作细节。双方签署了《制造合作框架协议》,初步确认了江淮汽车代工一期产能5万辆的计划。
这之前,4月7日晚间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预计同蔚来汽车的整体合作规模约100亿元。但实际上,在双方预期达到百亿元规模的合作中,目前能确定的就是代工。因为,“100亿元只是估值,近期不会共同投资或者是建立合资公司。”江淮的负责人曾明确表示。
有意思的是,在4月底,蔚来汽车宣布总投资30亿元人民币的高性能电机及电控系统生产基地在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落成,将于下半年开始运营。而我们从增发公告中也看到,江淮此次投资的产能中包括15万套电池及电机电控产能。之前说好的合作,但现在是在电控上各干各的呢,这其中是别有的原因?
最新的消息表明蔚来汽车的第一款车型是电动超跑,而且将在英国生产。换言之,江淮为蔚来汽车代工的车型只有可能是除了第一款超跑以外的车型,而这款量产车型会不会是面向普通消费市场的“走量”车型呢?
从生产资质来讲,根据汽车企业准入审查规定,“代工”模式无法获得资质和将来的产品“公告”,如果蔚来汽车坚持“代工”模式,那么将来很有可能就是“借用”江淮的资质和公告,在江淮汽车的名义下申请一个专有“品牌”的目录,专门“许可”给蔚来汽车使用,但问题是:“蔚来汽车宣传的产品那么高大上,江淮能造出比现在江淮汽车质量更好的代工产品吗?”
在江淮内部的管理层会议上,江淮汽车董事长安进曾多次表示与蔚来汽车合作背后的原因。安进说:“江淮要转型,要融入互联网时代,一定要与互联网行业的人接触,才能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而与蔚来这样的互联网汽企业合作,对企业的转型和管理团队思维模式的转型,都是非常好的契机。”
不过,2010年闹得轰轰烈烈的一件事,却让人不禁存疑,是否与蔚来汽车的合作又会“无疾而终”? 2010年8月8日,江淮汽车与仰融旗下的天津正道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署了《框架协议》,据称要投资300亿元进军新能源领域。时至今日,有谁看到了具体的合作结果吗?
有网友问,江淮为什么不把自己现在的新能源汽车造的提高几个档次?然而,如果携手“蔚来”,小伙伴们是否需要另外一个标榜档次更高的“江淮”并为之买单呢?
- 首届王朝盛典举行:华夏风韵与未来科技并行,品牌文化与科技完美对话
- 2025首届王朝盛典举行:定义国潮美学,悦享朝粉盛宴
- 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首次突破1200万辆,连续十年居全球第一
- 焕新Model Y上线,国内车企何以应对?
- 特斯拉在美召回约23.9万辆电动汽车,存在后视摄像头故障
- 特朗普说上台后要加关税 汽车供应商在考虑生产搬迁
- 何小鹏回应特斯拉焕新 Model Y“撞脸小鹏” :好的设计总是心有灵犀
- 余承东评价特斯拉焕新 Model Y:智界R7仍然保持领先优势
- 特斯拉陶琳:2024年上海超级工厂年交付量超91.6万辆 占全球交付量的一半
- 哪吒汽车官网无法正常访问 显示“系统维护中”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