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前世界各大车企的动作来看,对待新能源市场的态度也是大不相同。丰田看准了混动市场,将旗下几乎所有的经典车型都推出了混动版,而且技术成熟,优势明显。起亚、现代等车企想在新能源占有一席之位,但是不敢大动干戈,目前还处于试水阶段。而大众对新能源市场就表现得不是很积极,很多年前就有各种战略口号,但直至现落到实处的东西依旧不多,在国内还是很难看到大众新能源的身影。
以前大众一次次吊着大家的胃口,主要原因还是新能源市场的占比较小,而研发新能源车型的投入过大,完全不符合大众造车的“套娃”原则。所以对新能源市场的动作是一拖再拖,等待市场的时机。而在新能源市场上拖了这么多年的大众,如今似乎也拖不起了,开始做了一系列的新能源车型战略。例如开始研发新能源汽车生产平台——MEB模块化平台,陆续生产了大众electric up!、高尔夫GTE、奥迪A3e-tron等车型。而且大众官方也发布了消息,大众汽车将会寻求插电式混动车型在中国的本土生产。
是什么原因让大众如此急于加快新能源的战略步伐呢?
各类政策对排放的限制
“排放”二字,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个敏感话题,各个国家都在不遗余力的针对减排推出各种政策。前不久,巴黎就因排放问题限制了部分老旧汽车的行驶,禁止1996年12月31日及以前注册的汽车在工作日早8点至晚20点驶入巴黎市区。而且这个法案在以后的日子里,力度会越来越大,在未来5年内,限制将逐年提高。目标是到了2020年,巴黎将限制2010年之前注册的汽车进入中心区。
同样在欧洲,德国的减排决心似乎更加强烈。此前德国政府就曾承诺,到2050年,全国二氧化碳排放削减80-95%。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德国很有可能在2030年的时候全面金手内燃机车型。如此一来,到了2050年交通系统中的排放源将大大减少。
而中国对待排放的态度往往都是紧跟欧洲的步伐,面对欧洲如此强烈的反应,想必中国对待排放的政策也会愈加苛刻。
面对各国大力实施的减排政策,各大车企终究还是需要一条新的出路。小排量涡轮车型或许能应付现在的政策限制,但政策再进一步的话,小排量的涡轮车型也会不堪重负。福特已经把内燃机做到了1.0T,各大车企对发动机的研发路线也不得不向政策妥协,开始研发三缸发动机。这种束手束脚的发展,不免会显得有点病态,而进军新能源市场,则会给车企打开一扇大门,所以由于政策的逼迫,各大车企都开始对新能源市场发力了。
外力因素给大众足够的理由
还有两点外力因素,让大众不得不向新能源市场进发。一是新能源市场的极速膨胀,201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非常迅速,全年销量达到了331,092辆,同比2014年增长了340%。而作为大众最为重要的市场,大众自然不能放过这片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
看着丰田的混动车型越做越红火,起亚、现代分别拿K5、索9的混动版来试水,国内还有个电池大王在等着弯道超车,大众自然不能任由他们胡来。在这个新能源车型忽然迅猛增长的时间段内,大众开始对中国市场有了动作。从新能源车型的进口,到逐渐走上合资的道路,在新能源市场上快马加鞭的追赶。
其官方也宣布了,在2020年的时候,大众要推出20款电动车以及插电混合动力车型,并向中国投放多款新能源车。
第二点是消除对排放门的影响,尤其是在北美市场。从“排放门”事件之后,大众就开始着重向新能源发展,一方面是看准了新能源市场的时机,而另一方面则是想消除“排放门”对企业形象的影响。毕竟在这个对“排放”如此敏感的时代,如果被贴上了标签,对企业日后的发展都有诸多弊端,而新能源无疑是个很好的洗白噱头。
纵观大众近期的战略,八成以上都是针对新能源车型在做文章。但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状态,大众的情况也并不乐观。首先是充电桩的建设还处在初步阶段,所以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的车型肯定受限。而寄托于不插电的混动车型,大众面临的对手又不少,能不能依托品牌实力打赢这场战役还很难说。
- 上汽大众与华为终端签约,“尚界”真的要来了!?
- 方程豹豹5智驾版上市,搭载比亚迪“天神之眼”及华为“乾崑智驾”两大高阶智驾系统
- 比亚迪华为联合发布豹5智驾版上市,方程豹开启全民智能硬派新时代
- 李彦宏:百度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今年至关重要
- 国际市场高歌猛进!比亚迪在巴西、墨西哥等国荣膺纯电和插混销冠
- 加配不加价,智驾“卷”出新高度!宋L EV智驾版18.98万元起
- 特斯拉股价大跌6%!分析称受比亚迪智驾战略影响,而马斯克多线作战分散精力
- 李彦宏:自动驾驶比人开车安全十倍,萝卜快跑出险率仅为人类1/14
- 强汉智驾完全进化!汉家族智驾版售价16.88万元起,标配天神之眼高阶智驾
- 唐DM-i智驾版上市:标配高阶智驾,售价17.98万起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