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普华永道发布了《2015年全球创新1000强》汽车行业数据分析报告。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研发预算总和达到1093亿美元,同比增长4.5%。中国成为全球第四大汽车企业研发首选地,包括本土研发支出及境外研发输入在内的总研发金额,从2007年的30亿美元上升到110亿美元,占全球汽车行业研发支出总额的11%。2015年有14家自主车企进入全球创新1000强,研发支出总计达43.5亿美元,同比增长25%。
对技术的掌控,决定着企业产品品质提升的高度。技术创新已然成为自主车企优化品牌形象的最佳切入口。在寻求品牌向上突破的道路上,越来越多自主车企意识到,未来发展之路要依靠技术突围获取更强的品牌溢价能力。
可喜的是,近年来,以上汽、广汽、长安、江淮等企业为代表的自主车企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并取得显著进步。当然,与跨国公司相比,自主车企在研发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研发投入飙升 14家上市车企43.5亿美元
车企间的技术竞赛从未停歇,研发投入也在逐年增长,中国汽车行业近年来在研发领域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集团的研发支出首次进入全球创新汽车企业前20强,位列第19位,这也是第一家进入全球创新前20强的自主车企。上汽集团2015年年报显示,去年研发投入83.71亿元,同比增长22.53%。
重视研发投入的自主车企,并非只有上汽集团。年报显示,江淮汽车2015年研发投入18.57亿元,同比增长15.5%;广汽集团2015年研发投入19.19亿元,同比增长20.46%;长安汽车2015年研发投入25.63亿元,同比增长更是高达27.39%。
普华永道中国管理咨询业务合伙人金军表示:“基于行业的发展以及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支持,中国汽车企业逐步建立起自主研发的体系,以求摆脱以模仿和引进技术为主的产品开发模式,上市车企的研发支出上升是有力的佐证。”
成效初显 自主品牌借研发突围
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研发能力是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市场地位。可以说,自主车企大量研发费用的投入重点,就在于实现自主品牌的向上突围。“目的是掌握汽车产业的核心技术,保证公司新产品的不断推出,持续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响应国家号召,研发汽车节能、环保、安全的关键技术,打造自主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江淮汽车2015年年报如此解释,这也同样是很多其他自主车企的考虑。
事实上,自主品牌确实在研发上获得了不小的进步,并且种种迹象表明还将进一步加强研发投入。
上汽集团2015年年报显示:“公司已初步构建起自主品牌全球研发体系框架;新能源汽车研发自主掌控核心技术;在研发端,重点瞄准新能源、互联网、智能化等关键技术,为创新发展创造技术优势。”
而广汽集团则开创了自主品牌研发和生产体系的“广汽模式”。全年共新增有效专利申请 634 项,新获得专利授权 361 项。以广汽研究院为核心的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在2015年全国各行业1100多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获得优秀评价,排名并列第10位,上升了5位。
长安汽车2015年年报公布,“十二五”期间,长安汽车累计研发投入378亿元,拥有涵盖振动噪声、碰撞安全、制动性能、底盘试验、驱动系统等16 个领域、194个国际先进实验室,投资20亿元建成中国西部最大、国际一流的长安垫江试验场。
此外,吉利汽车总裁兼CEO安聪慧透露,为了维持快速增长,吉利下一步要加强研发,今年吉利将在研发上投入80多亿元。
对此,汽车评论员张志勇告诉记者,国内自主车企选择不再以销量为终极目标,转而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一方面证明自主品牌车企正在随着市场的变化做出战略上的改变。
对标跨国车企 差距在缩小 仍需持续强化
不可否认,从总体上看,自主品牌在技术上与跨国车企相比依然较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志新直言:“与国外相比,我国整车企业过多,自主研发投入金额无法与国际汽车巨头相比,产业未能集中优势资源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未来一定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无法持续进行研发投入的企业生存会越来越难。”
去年我国研发投入最多的车企是上汽集团,金额为83.71亿元,远远超过其他自主品牌,但在全球车企研发投入排行中也仅位列第20名。大众汽车集团以1008.27亿元领跑,丰田、戴姆勒、通用汽车、福特等分别以606.28亿元、500.84亿元、487.66亿元、454.71亿元排在汽车行业研发投入前五强,研发金额差距明显。
但也应该看到,自主车企在研发投入上与跨国公司的差距正在缩小。从2007~2015年,中国汽车研发占全球研发份额,从4%增长到11%。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也在缩小。广汽集团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52%,甚至略高于大众汽车的6.39%
在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近年来,自主品牌研发投入显著增加,与跨国车企的差距在明显缩小。其市场竞争力也随之水涨船高。目前来看,大多数自主车企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独立研发体系,在动力总成、新能源汽车、汽车互联等技术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和几年前模仿成风的大环境相比,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车企开始探索正向研发的路径,此外,不仅在国内建有各类研发中心、试车场、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同时还开始有选择地建立海外研发中心,以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不过,崔东树也表示,未来自主车企仍需持续加大研发力度,解决更加核心、关键的问题,比如在基础性研发以及新能源汽车等方面下更多功夫。
基础研发不能放松
如果将车企的竞争看作是一场跑步比赛,车载互联、新能源汽车等新技术的比拼,可被看做是一场开赛不久的比赛,自主车企依托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与国内顶尖互联网公司合作,甚至在某些方面已超过外资车企的前进步伐;而发动机、变速器等汽车核心零部件的材料、制造、标定与匹配,则是一场早已开赛的马拉松,在这方面,自主品牌作为后来者,基础技术实力远落后于发展历程较长的外资品牌。
有观点认为,新兴技术是自主车企实现“弯道超车”的有利机会,应不遗余力地在该领域建立优势,先发制人。笔者认为,自主车企积极跟进新技术固然是好事,但不能因基础技术存在较大差距而“放弃治疗”,相反,自主车企更应重视对基础研发力度的投入。
一方面,虽然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的发展如火如荼,但行业普遍认为,以燃油为基础的传统汽车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是汽车市场的主角;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用车观念的转变,消费者购车时的对比也日趋多元化,车联网系统、音响品牌、内饰精细度等都可能被列入其中。但作为汽车产品的基础,人们对车辆平顺性、动力性、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始终被放在首先考虑的位置。基于以上两点,基础技术对自主车企仍至关重要。
毕竟,没有地基的空中楼阁,再华丽也是危房。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长安汽车前瞻布局再深化:5年200亿竞速低空经济
- 日媒称本田和日产将开始进行合并谈判,应对电动车竞争
- 比亚迪海豹获评2024-2025日本年度风云车“十大最佳车型”奖 中国品牌首次
- 11月我国汽车产销同比增长11.1%和11.7% 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45.6%
- 一定红开启电混越野新时代 最强泛越野坦克500 Hi4-Z预售价37.98万元
- 萝卜快跑宣布获批香港首个自动驾驶牌照
- 鸿蒙智行尊界S800正式亮相,预计售价100-150万开启预订
- 华为与江淮强强联手,尊界S800在华为Mate品牌盛典正式亮相
- 尊界S800时代旗舰亮相华为Mate品牌盛典,鸿蒙智行“四界”阵容齐聚
- 智界新S7惊艳登场,售价22.98万元起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