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21日,由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四部委宣布启动新能源汽车骗补清查之后,四部委已经迅速的抽调了精英人员,组成了一支调查小组,划定重点区域,调查重点地区的新能源汽车骗补情况。“大概是在1月24日晚,这些人员就已经奔赴长三角地区,进行摸底查访。”一名知情人士向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
据经济观察网记者了解,此次在长三角地区,调查组选定了两个重点区域。一个是浙江省,另一个是江苏省。至于为何选择这两个省,有业内人士认为与去年两省发生的新能源汽车着火事件有关。另外,这两省也是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推广上比较成功的城市,在模式上有诸多创新之处。第三,两地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较多,可能存在鱼龙混杂情况。
上述消息人士告诉记者,四部委虽然在之前发布了《四部门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核查工作的通知》,组织专项检查,对查实的骗补问题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检查和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开。此举宣布启动骗补大清查。但是给出的方式是“企业自查”、以及“地方自查”,四部委认为,这种自查自纠可能并不会有太大的实际效果,于是组建了调查小组。
上述的通知内容显示,此次的核查对象包括获得2013、2014年度和申请2015年度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有关情况;核查范围覆盖全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运营企业、租赁企业、企事业单位等新能源汽车用户。
工信部表示,核查将采取有关省份自我核查和选择部分省份现场督查两种方式。自我核查要求有关省(区、市)对本地区财政补贴资金使用及管理情况、企业新能源汽车生产情况、新能源汽车用户使用情况进行核查并形成自查报告,于2月5日前提交至四部委。
此次核查的内容包括财政资金使用及管理情况、企业新能源汽车生产情况和新能源汽车用户车辆运行使用情况。根据通知,企业新能源汽车生产情况主要指车辆的产品续驶里程、电池型号、电池组容量等关键指标。 而新能源汽车用户车辆运行使用情况则包括新能源车辆具体用户情况,推广车辆实际运行情况,用户与生产企业之间的商业模式等内容。
而按照经济观察网记者此前了解,四部委此次清查的主要是“严打”和“抓典型”,这显然并不能达到高层希望的效果。“实际上,四部委手里也有一些线索,他们早在几个月前就开始调查这个事件,直到最近媒体曝光新能源汽车中存在的骗补行为,才开始公开的大规模的操作。”该人士表示。
此前的1月16日,经济观察报刊发了独家调查报道《消失的新能源汽车与庞大的骗补产业链》,首次梳理了新能源汽车骗补的大致手段以及触目惊心的现状。该文一经刊发,随即在行业内引起强烈反应。1月21日,国家工信部向经济观察报报道做出独家回应,表示工信部已经联合财政部、科技部、发改委四部委启动相应的调查。
“我们已经联合四部委下文,要求地方近期彻底清查此类现象。”工信部相关部位的负责人此前向记者表示。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这种清查可能实际效果并不大。“板子没有打到自己身上,压力就不大,还是要地方进行严查。不过,地方政府往往会选择保护本地的企业,调查的阻力较大。”
对于此次大清查,经济观察报将持续进行关注。
- 左手深蓝超级增程,右手华为乾坤智能:深蓝S09全球预售发布23.99万元起
- 华为发布乾崑智驾ADS 4等解决方案 携手伙伴共向未来
- SMG东方广播中心与斑马智行携手发布AI播客产品,引领智慧出行音频新纪元
- 传承经典 深耕中国 —— 保时捷携史上最大展车规模亮相上海车展
- 深度诠释科技、越野、全球化优势 长城汽车六大品牌闪耀上海车展
- 驭电·新境 长安马自达MAZDA EZ-60全球首秀
- 全球首款越野混动皮卡登场 山海炮Hi4-T全球预售22.88万元起
- 比亚迪一季度销量超百万辆,凭实力持续坐稳行业“双冠王”
- 关税抵制双重暴击,特斯拉cybercab首秀已不能再拖
- 搭载华为乾崑ADS!阿维塔06正式上市,20.99万元起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