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以来,中央层面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多项利好政策接连出台,是因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不仅关乎环境保护的民生福祉,而且是当前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的重要抓手。而且,从技术角度考量,新能源汽车绕开了传统的发动机和变速箱技术,承载着民族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厚望。
然而,产销飘红之际爆出“骗补”风波,折射出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或存在偏差和失误。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如何制定真正科学、合理的补贴政策,才能真正地助力新能源汽车发展?记者近期密集调研和采访,推出《新能源汽车需要怎样的补贴政策》系列报道。
产销第一与“骗补”之痛
如果评选近几年来汽车业的最热关键词,“新能源”三个字当之无愧,并必将继续大热下去。今年2月,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了进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措施。在公共交通领域,新能源更是被提到“优先发展”的位置。不久前,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兼运输服务司司长刘小明表态,到2020年,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新能源车要达到20万辆。
回顾“十二五”时期,国家密集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包括消费补贴、税收优惠、政府采购、技术研发、充电设施奖励等,涵盖研发、生产、消费、运行等多个环节,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
在这样的政策支持力度下,我国已登上新能源汽车产销全球第一大国的位置。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4.05万辆,销量达33.1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倍和3.4倍。
除了产销量的快速攀升,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等方面也快速进步,在应用中取得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万里客运一位驾驶员的感受是:“纯电动公交车不冒烟、噪音小,无级变速器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而据记者调查河南、河北、山东、广东等省情况得知,公交企业应用新能源公交车运营成本普遍下降,如郑州公交每年可节省成本近亿元,石家庄公交、邯郸公交实现节能减排20%以上,石家庄新干线客运节约成本50%。
然而,就在“十三五”刚刚展开的2016年,一边是国家层面表态坚定不移地继续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另一边却传出新能源汽车“骗补”的丑闻,让公众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投来更加审慎的目光。
就在去年年底,一个异常数据引起业内关注:2015年前10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17.4万辆,上牌量仅10.8万辆。两者之间相差的近7万辆车到哪里去了?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给出的分析是:这非常有可能是新能源车企为了“骗补”而生产,新能源汽车可能根本就没交到消费者手中。
猴年春节前夕,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发展改革委四部委联合发布通知,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情况及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核查。此时,新一轮补贴政策恰好正待出台,可以说,承载着厚重期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当下走到一个关键时间节点。
不让劣币驱逐良币
“发现一起就要处置一起,一旦证实涉及其中,相关企业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将被暂停,还要依法进行处置,直至取消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这是3月21日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的严厉表态。
“查骗补”的态度和决心令全行业、全社会感到安慰,然而陆续揭开的盖子却令人震惊和痛心。仅2015年,国家和地方针对新能源车的补贴就高达300多亿元。巨额红利刺激了新能源车产销,也使一些企业开动“歪脑筋”,骗取补贴获利。
记者了解到,参与“骗补”的企业既包括新能源车制造、销售方,也包括租赁、购买方,双方或“独立作战”,或相互勾结,一般采取两种方式“骗补”:一是新能源整车企业全资或参股汽车租赁公司,“左手倒右手”自产自销,从中获取补贴;二是由一家汽车租赁或运营公司主导,与整车企业、电池企业合作,通过“一块电池装多辆车”的方式获取补贴,甚至电池拆下重复销售、重复套取补贴。
“骗补”的经济损失有多大?先看看补贴力度有多大。以6—8米的纯电动客车为例,按照2013年至2015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每辆车国家补贴30万元。同时,在巨大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压力下,大多数地方政府均会按1:1比例配套补贴,总共就是60万元。
然而,业内人士透露,6—8米纯电动客车的制造成本一般在45—50万元甚至更低。这样一来,补贴比成本还多。“去年年底买车几乎是白送,哪个不动心呢?”山东聊城冠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虽然具体骗补的车辆数量、补贴金额还没有清查完毕,但从去年前10月新能源汽车上牌量比销量少了7万辆就可窥见一斑。
“骗补”之害,不仅仅在于浪费了国家的巨额补贴资金、纳税人的钱,而且给新能源车市场烧了一把虚火,扰乱了市场秩序。
其实,有少数目光长远、志向高远的企业此时已经沉下心来厚积薄发。去年,珠海银隆新能源汽车作为一匹“黑马”跃上销量第七的位置,正是得益于其掌握了动力电池核心技术,打造了一条从材料、电池、动力总成、汽车到储能为一体的综合产业链,尤其是其国际领先的钛酸锂电池技术,有效解决了充电慢、衰减快、安全系数低、工作区间窄的普遍难题。同时,宇通、金龙、安凯等传统客车企业凭借品牌与产业基础,各自的新能源产品也获得了市场认可。
与此相反的是,一些骗补企业以急功近利的态度粗制滥造大量质量不过关的新能源车,却让处于同一竞争平台老老实实攻技术、搞研发创新的车企吃了亏。一位业内人士认为,“骗补”的不公平市场竞争必须尽快得到纠正,否则劣币驱逐良币的环境一旦形成,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难以估量的后果。
补贴应鼓励关键技术研发
“查骗补”专项行动还在进行中,由“骗补”引起的次生反应已经发生:前不久,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节能与新能源车推荐车型目录再次瘦身,将车型从此前的3412款骤降至247款。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历史中,“骗补”可能只是一个小小风波,但这场暂未停歇的风波警示全行业,此前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确存在粗放和不合理之处,才让“骗补”企业钻了空子。
反思过去或可找出问题所在。2013年至2015年,国家对新能源客车按照车身长度分级补贴,然而某客车制造专家认为,在同样长度下,由于车辆续航及承载人数不同,制造成本可以差异很大,因此按长度补贴而缺少严格的产品参数等,并不科学。
另外,分析“骗补”的典型模式,可以发现车辆的电池正是“骗补”的关键。由于需要多次拆卸电池,换电车型更便于操作,因此更多用来“骗补”的车辆都是换电式车型,而此类车辆大多为运营车辆。再加上不够严格的监督机制,也为“骗补”留下漏洞。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应该走向何处?有人认为,补贴应该完全取消,把一切立即交给市场。但对于一个被寄予厚望的新生产业来说,补贴能给车企留下一定时间窗口,在技术升级路途上帮一把,最终实现规模扩大、成本降低。正因如此,国家决定在5年内将补贴政策逐步退坡,而不是立即取消。
那么,当下为了行业健康发展,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应该更多地尊重市场规律。业内专家建议,补贴首先应该有门槛,应该将拼凑上马的企业阻挡在补贴之外。因为真正具备产销实力、足够规模的车企才有能力研发核心技术,保证一定的品质和标准,才有资格得到补贴鼓励。
同时,银隆新能源汽车董事长魏银仓认为,简单“骗补”手段较容易识别,如果新的补贴政策仍然不合理或留有漏洞,技术“骗补”将比其他“骗补”手段更加危险,会造成新的失误,贻误新能源车发展的宝贵战略时机。
科技部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特聘专家王秉刚曾表示,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领域的支持应该重视。据了解,国内新能源车企在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上,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动力电池技术,因此,有必要将动力电池相关技术标准纳入补贴考量,以鼓励有志向、有实力做好电池研发的企业。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日媒称本田和日产将开始进行合并谈判,应对电动车竞争
- 比亚迪海豹获评2024-2025日本年度风云车“十大最佳车型”奖 中国品牌首次
- 11月我国汽车产销同比增长11.1%和11.7% 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45.6%
- 一定红开启电混越野新时代 最强泛越野坦克500 Hi4-Z预售价37.98万元
- 萝卜快跑宣布获批香港首个自动驾驶牌照
- 鸿蒙智行尊界S800正式亮相,预计售价100-150万开启预订
- 华为与江淮强强联手,尊界S800在华为Mate品牌盛典正式亮相
- 尊界S800时代旗舰亮相华为Mate品牌盛典,鸿蒙智行“四界”阵容齐聚
- 智界新S7惊艳登场,售价22.98万元起
- 百度萝卜快跑自动驾驶网约车平台计划在香港试营运,年底前或启动机场测试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