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豪华品牌中冲劲十足的“年轻后生”,英菲尼迪曾凭借应景的产品、持续提升的品牌影响力、本土化战略的深入等优势在过去三年赶超多家二线豪华品牌,甚至以连续三年创造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的年度销量最高纪录让雷克萨斯、捷豹路虎等“老一代”对其“刮目相看”。
不过,自进入2016年后,英菲尼迪就陷入了高层变动频繁、品牌营销浮夸、经销商库存巨大等话题中,有业内人 士表示,之前的英菲尼迪由于基数低,所以用光彩的增长率遮掩了很多问题,而高调过后的,随着基数增大、受众审美疲劳等问题则将其推入瓶颈。英菲尼迪的未 来,是死寂还是重生?
产品
多样化和价格是软肋
一直以外观设计大胆前卫著称的英菲尼迪在不久前发布了最新的概念车QX SPORT INSPRIATION,英菲尼迪全球总裁罗兰·克鲁格毫不迟疑地说“设计是英菲尼迪驱动品牌发展最为核心的力量之一!”细数英菲尼迪的产品,我们不难发 现他们鲜明的设计特征。不论是Q50、Q70L还是SUV领域中的QX50和QX60,从外观都彰显着英菲尼迪独特的流线设计还有肌肉感的尾部线条。这样 的时尚设计也的确为英菲尼迪带来部分消费者的钟爱。
可即便有着独特的设计,产品上的匮乏便成了英菲尼迪销量一路下滑的原因之一。在前不久结束的北京国际车展上, 各路车企带着当家新货来参展,奔驰宝马奥迪甚至凯迪拉克相继有新车上市来吸引消费者眼球,可英菲尼迪的产品并没有什么创新的改观,似乎还要靠着 Q50L,Q70L、QX60这几款老产品来面对市场竞争,产品线不丰富,新产品导入中国市场速度过慢,所以在面对中国这样容易喜新厌旧的大市场来说,销 量下滑也是必然结果。
另一方面而言,目前中国车市场整体经济形势并不乐观,经济形势的走低导致众多消费者买车换车的意愿大大降低。 英菲迪尼从国产车型到进口车型的价格都属于比较“高冷”,在市场占有率并不乐观的前提下,面对其他豪华品牌入门级新品相继而出的压力,英菲尼迪的价格并没 有降低的趋势,相比同级别豪华车品牌,这样的高姿态还是不容易被市场接受的。
早前,英菲尼迪曾表示未来三到五年,其会选择最重要的细分市场进一步扩大产品线,2016年,除了QX30之外,还将推出5款新车型。不知道这些产品是否能将英菲尼迪“化险为夷”。
销量
三种原因或导致销量下挫
2007年,英菲尼迪品牌正式登陆中国,之后几年,英菲尼迪销量一直“半死不活”,而从2014年起,受营销策略影响,销量“绝地反击”。数据显示,2014年英菲尼迪全年销量达30046辆,同比增幅达76%。
2015年其在华销量突破4万辆,同比增长33.8%,成为唯一增速超过30%的豪华车品牌,实现了6倍于豪华车市场的5.3%的整体增长率,并连续两年保持中国豪华车市场最快增速。
直到2016年一季度,英菲尼迪仍以9610辆,同比增长21.7%的数字保持了稳健的增长势头。不过到了4月份,销量突然呈断崖式下挫。数据显示,4月英菲尼迪在华销量为1700辆,其中国产车型销量仅为583辆,同比暴跌76.9%。
业内人士表示,这种大起大落逐渐反映了企业产品方向的问题。也有坊间流传销量下滑主要和人事变动频繁有关,但 最近有媒体爆料,导致英菲尼迪国产车4月销量大幅下跌的原因其实是因为,一个月前厂家得知潜在安全隐患后,抱着负责任的态度在4月份减少了车辆生产和车辆 交付,并第一时间向质检总局提交召回申请备案。不管原因究竟是哪一种,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总是之后该做的。(赵一棠)
营销
密集营销略显浮夸
曾经,英菲尼迪被誉为“最懂电视营销的车企”从2012年开始,英菲尼迪还属于豪华车第三阵营,随着综艺节目 的红火,英菲尼迪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据某网站统计数据显示,《爸爸去哪儿》这个节目,周五22点档的受众中每3人就有1人观看,节目在视频网站总播放量 已累积达9亿。除在线上节目的播出外,英菲尼迪还开展线下活动,推出了“敢爱亲子季”等营销矩阵。与此同时,英菲尼迪的营销宣传费用也呈十倍增长,高达到 数十亿元人民币。
不过这样的营销方式,确实让英菲尼迪尝到了甜头。2015上半年,英菲尼迪品牌知名度比2014年同期提高了5.4个百分点。2015年,英菲尼迪在中国销量(不含港澳台地区)突破4万辆,实现同比增长33.8%,实现了6倍于豪华车市场5.3%的整体增长率。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各家车企同时开启“综艺节目赞助”模式,不少受众也表示产生审美疲劳,有业内人士分析,密 集的综艺营销,只是短时间奏效的兴奋剂,略显浮夸,并非是企业销量长久飘红的竞争力。大手笔赞助投资这种方式现在看来略显浮夸,其实并不如多投入在产品研 发上来得合算。 (王宇桐)
高层
话语权不足,人事变动频繁
“英菲尼迪是从戴雷手里火起来了。”据一位接近英菲尼迪内部的人士表示。早年,是戴雷的营销策略将一个三线的豪华品牌冲入二线豪华品牌销量前列。不过,高层决策优势却于今年一月“瓦解”。
年初,戴雷辞去英菲尼迪总经理一职,由武佳碧女士接管东风英菲尼迪及英菲尼迪中国的管理工作。四月,陆逸被任 命为总经理。其实这种高层变动对于英菲尼迪来说,并不少见。有媒体统计,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戈恩就常常依靠从对手公司挖来的高管来发展英菲尼迪品牌, 但这些高管一直都没有达到戈恩的要求。以至于频繁的人事变动都快成为其企业标志了。
频繁人事变动的原因很复杂,拿戴雷举例。戴雷作为英菲尼迪在华业务的主理人,在过去两年精心于营销,业绩不 俗,一定程度上挽回了这个濒临崩溃的品牌。但有媒体指出,作为一个外籍职业经理人,戴雷依然缺乏与东风平等对话的能量。按照2015年戴雷与某媒体的沟 通,英菲尼迪将在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上大力投放。然而东风方面则希望刺激销售,对销量和利润都提出了硬性要求,而不是更关注于打造品牌。也有消息称,东风 集团越来越多的掌控英菲尼迪各个部门,似乎有想要集权的趋势。
现在,其接任者陆逸面对着全年5万辆的销量目标,既要平衡中外双方利益冲突,又要突破产品局限,精准营销,挽 回企业形象,着实压力不小。不过,陆逸在加盟英菲尼迪前,先后在亚星奔驰、宝马中国、捷豹路虎等企业任职。不知这位本土高管是否能带领英菲尼迪走出当前的 窘境。(王宇桐)
渠道
巨大库存成扩张经销商网络难题
前英菲尼迪全球首席运营官中国区负责人武佳碧女士曾表示今年将扩大经销商网络,增加20到30家经销商店。可目前,这两种小型店开业只有两三家,大部分还在建设过程中。据悉,年底前会达到5至10家,原本的“计划”或举步维艰。
有知情人士表示,扩张经销商网络“难”,主要是因为库存积攒太多,“就在上个月英菲尼迪还出现了一个星期停止发货的情况,消化库存成为了不争的事实。”
另外,有媒体爆料,部分经销商投资人还因金融计划对英菲尼迪与其高层表示了不满:“三年前,因为相信而投资了 英菲尼迪品牌,现在你们却没有给我们足够的回报”。这样的不满在数位经销商投资人看来,原因在于英菲尼迪中国与东风英菲尼迪现在的团队没能给这个品牌做出 长远的规划所造成,“3年内的规划,都没有很好的做出来”。
这些经销商认为,东风英菲尼迪的问题在于高管能力的欠缺,“如果不尽快的改变现状,未来的路会更艰难”。为了 避免最坏的状况出现,刚刚接手总经理职位的陆逸决定,上任“三把火”先从修改商务政策开始做起。据悉,英菲尼迪计划拿出1亿元人民币对经销商进行补贴。 (张雪晨)
召回
因传感器故障召回主力车型
近日,在国家质检总局通报的今年一季度进口车产品质量状况等内容当中,发布了25个进口汽车品牌的召回公告, 共计召回263809辆进口汽车。截止至日前,因传感器故障而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了的东风汽车和日产(中国)决定,自2016年9月20起,召回国产及进 口共计57648辆英菲尼迪汽车。
其中被召回的英菲尼迪汽车包括:东风汽车有限公司2014年10月16日至2016年4月20日生产的部分 2014-2015年款国产英菲尼迪Q50L汽车,共计25627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2014年12月27日至2016年4月20日生产的部分 2014-2015年款国产英菲尼迪QX50汽车,共计11059辆;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2013年11月13日至2016年4月15日期间生产的 部分2014-2015年款进口英菲尼迪QX60汽车,共计12373辆;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2014年2月6日至2016年4月20日期间生产的 部分2014-2015年款进口英菲尼迪Q50汽车,共计8589辆。
英菲尼迪的召回车辆则是因为乘客分类系统控制单元内存在程序问题,成人在入座副驾驶席时,可能被系统误判为儿 童,导致报警灯点亮,在极个别情况下,可能被系统误判为空座。当车辆受到足以使气囊打开的碰撞时,副驾驶席气囊有时会出现不打开的情况,导致乘员受伤,存 在安全隐患。
受召回事件深度影响,英菲尼迪两款主力车型销量均出现明显下滑,Q50L车型4月销量为433辆,同比下降74%;QX50车型4月销量为150辆,同比下降82.4%。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长安汽车前瞻布局再深化:5年200亿竞速低空经济
- 日媒称本田和日产将开始进行合并谈判,应对电动车竞争
- 比亚迪海豹获评2024-2025日本年度风云车“十大最佳车型”奖 中国品牌首次
- 11月我国汽车产销同比增长11.1%和11.7% 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45.6%
- 一定红开启电混越野新时代 最强泛越野坦克500 Hi4-Z预售价37.98万元
- 萝卜快跑宣布获批香港首个自动驾驶牌照
- 鸿蒙智行尊界S800正式亮相,预计售价100-150万开启预订
- 华为与江淮强强联手,尊界S800在华为Mate品牌盛典正式亮相
- 尊界S800时代旗舰亮相华为Mate品牌盛典,鸿蒙智行“四界”阵容齐聚
- 智界新S7惊艳登场,售价22.98万元起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