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MPV市场实现销量2,204,597辆,同比增长14.2%。尤其是自主品牌MPV车型,销量同比提升18.3%至1,961,951辆,市场份额达到89.0%。
抢眼的市场表现以及“二胎政策”的推出使得消费者将更多关注度投入其中。据百度热词指数显示,春节期间MPV车型的搜索量呈直线上升趋势。MPV车型或将成为下一个车型热点。
针对此,盖世汽车近期进行了一次公众调查(参与人数2586人)。此次调查围绕七座车型购买选择、品牌自身属性、购买心理价位以及购买影响因素等4个问题展开,以下将对调查结果逐一进行分析与阐述。
二胎政策为MPV带来新的增长契机
政策层面的变化对于中国消费市场具有相当影响力。2015年十八次五中全会初次审议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提出,凡符合生育政策的夫妇可以生育二胎,这也标志着中国的人口结构未来将产生重大变化。
专家预测,“全面二胎”政策实施后会在2017年出现生育高峰,每年将带来新增人口500万左右,其中的消费红利也将达到1200—1600亿元。并且当前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已经出现换购潮和增购潮,相信这些新政对汽车厂商来说是一个巨大发展契机。
在二胎政策没有实施之前,家庭购车的选择或更多集中在轿车与SUV之间,尤其是SUV市场,近几年呈井喷式增长。由调查一可以看出,随着2016年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有超过半数的消费者表示会选择乘坐舒适、空间多变MPV车型。这对于刚刚走向成熟的MPV车型来说,是一个积极的市场信号。
消费者更倾向于10万元以上车型
过去几年,自主品牌MPV车型占据绝大部分市场,这得益于自主品牌MPV车型用低廉的售价满足了很多家庭的用车需求。然目前消费者更加注重生活品质,选购车辆不再是一辆多拉快跑带领全家进入小康生活的致富之车,而是更希望拥有一辆可以满足假期出行和商务洽谈的全能车型。从调查二可以看出当前消费者对于合资品牌的七座车型较为期待。
纵观国内七座车型,5—10万元的售价区间依然广受市场认可。而调查三呈现的结果是:有近九成的消费者表示他们购买七座车型会考虑10万元以上的价位,这个价位实际已经与国内众多合资品牌紧凑级轿车的售价相持平。
这一点从2015年MPV市场销量排行榜中亦可发现一些端倪。目前MPV车型的市场需求正在悄然发生转变。以宝骏730为例,2015年全年单一车型就售出321069辆,仅上市一年多就牢牢占据排行榜第二的位置。这样的变化得益于上汽通用五菱调整市场战略,将原先属于轿车领域的导航互联、真皮座椅、电动天窗等高配置搭载于MPV车型,并且保证整车价值处于合理化区间,这种注重生活的造车理念,在2015年的MPV车型市场中掀起轩然大波。
但是高售价对于自主品牌车企来说是很大的挑战。首先自身的品牌溢价功能减弱,难以和合资品牌争抢利润;其次配置升级也就意味着制造成本升高,这可能导致自主品牌进一步降低盈利空间,从而更难以投入新产品的研发,最终导致车企的亏损。同时对于合资品牌车企来说,如何防止自主品牌“高配置低售价”战略从而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尤为重要。
安全性与性价比成购买关键因素
最后一项调查聚焦于MPV的购买因素。由调查可以看出消费者对于未来MPV车型的安全性和性价比具有相同的关注度。
国内MPV市场一直以来呈“两极分化”的发展趋势,首先以别克GL8、本田奥德赛为首的大型MPV,两者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占据中高端MPV市场的霸主地位,现在仍然是商务办公的最优选择;其次就是以上汽通用五菱为首的微型MPV,机械结构简单可靠,售价低廉,被称为“创业之车”。不过目前两者的市场定位很难抓住潜在消费者眼球。
所以对于众多汽车厂商来说,适当的调整长期战略是很明智的。尤其是目前的中国车市已经进入一个多元化消费时代,政策方面的调整和理性消费者的加入,成为市场的全新发力点。与之伴随的是消费者刚性需求的增长以及实用主义购车思想的盛行。当自驾游成为消费者首要旅行方式后,SUV车型市场变得异常火爆;而现在,伴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落地,空间更为多变、乘坐更加舒适的MPV车型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
据中汽协和尼尔森联合发布的汽车行业最新报告显示,车主未来一至两年内会购买MPV车型的比例将达到43%。更有专家据此预测,2016年中国汽车市场或将同比增长5.7%达到2604万辆,MPV市场有望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2016年中国MPV消费市场将呈高增长态势,预计2020年之前有望突破780万辆。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