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安装电子车牌征收拥堵费这一技术路线,已经获得交通部门的首肯。记者获悉,电子车牌技术在2016年年初已经在无锡率先进行试点,根据参与试点的企业透露,2016年上半年,有计划在北京进行电子车牌试点。
虽然北京交通委强调,尚无征收拥堵费的时间表,但是电子技术的完善,将使得拥堵费征收的推行更进一步。
电子车牌或北京试点
“现在电子车牌技术已经在无锡进行了试点,顺利的话,今年五六月份将在北京进行试点。”易华录总裁林拥军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易华录是参与试点的企业之一。
电子车牌就是在机动车辆上装有一枚电子车牌标签,通过高精度识别、高准确采集、高灵敏度的技术,得知进入某区域的车辆信息。
《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指出,市交通委、市发改委牵头,会同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完善区域差别化停车收费制度;会同 市环保局等部门根据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要求,研究城市低排放区交通拥堵费征收方案,推广使用智能化车辆电子收费识别系统,引导降低中心城区车辆使 用强度。
电子车牌技术的成熟是征收拥堵费的前提条件。
据了解,今年年初,有多家电子车牌的厂家在无锡进行了试点。“目前,我们在大型运输车辆上安装了电子车牌。”参与此次试点的另一家企业中交北斗人士向记者透露。
该人士还同时表示,试点中,其中有一项内容,就是监测无锡内环中的车辆。“大型货车不允许进入到无锡内环,我们要通过技术手段,锁定进入到无锡内环车辆的信息。”
而这一试点与北京拥堵费征收的模式类似。
“目前,从我们和公安部的合作情况上看,北京二环内,肯定是重点监测区域。”林拥军表示,“还有其他PM2.5排放严重和拥堵情况较为严重的区域。从当前的设计方式上看,是计算在监控区域内待多少个小时就如何收费。”
北京市交通委对此未予回应。
缺少立法问题未解
在无锡试点过程中,最先遇到的问题就是缺少立法,因而车辆配合度很低。
“因为没有立法,所以无法强制车辆安装电子车牌。”前述中交北斗人士表示,“我们现在只能一家单位一家单位去谈,希望使用大型车辆的单位能够安装电子车牌,配合试点。”
“未来在一个城市中推广电子车牌,收取拥堵费,必须要有规定和立法,强制安装电子车牌,因此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该人士表示。
此外,各地不同的电子车牌所使用的技术标准也不尽相同,但是这一问题已经获得解决方案。
不久前,北京市交通委委员容军也表示,治理北京的交通拥堵需要有法律支撑,不管什么手段,需要法律先行。
容军还对外表示,目前交通委已跟市人大沟通,将加快推动交通管理方面的立法,包括停车以及控制小客车使用强度的立法。
容军认为,收取交通拥堵费涉及多方面问题,比如收费方式、稽查方式、缴费方式、如何执法等,都需要研究测试。
不过,北京交通委认为推行拥堵费还没有时间表。
据中商情报数据统计,2015年北京市汽车保有量超过500万辆。北京交管局曾经总结北京交通拥堵的原因,其中,机动车增长迅猛,交通流量持续攀升是第一成因。路网结构先天不足为第二成因。
据了解,由公安部归口,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起草的《汽车电子标识通用技术条件》征求意见稿,已于2014年12月完成意见征集,其中涉及电子车牌的内容。
“目前交通部门规划是在全国,有100万个监测点。”易华录林拥军透露,“未来在全国出现拥堵城市的核心区域,都将使用电子车牌进行监测。”
有机构统计,2015年第二季度,全国十大“堵城”中北京蝉联榜首,而其他堵城依次为杭州、广州、济南、大连、哈尔滨、深圳、上海、重庆、成都。
2014年国内汽车保有量从2004年的2400万辆增长到1.37亿辆。截至目前,全国有31个城市的汽车数量超过100万辆,其中北京、天津、成都、深圳、上海、广州、苏州、杭州等数十个城市汽车数量超过200万辆。
由于电子车牌领域未来引用的前途比较广泛,因此国内已经有许多商家参与竞争。
“光芯片就有三个厂家进行竞争。”参与竞标的人士向记者透露。
而基于电子车牌带来的大数据,“有很多值得开发的功能。”该人士表示。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跨越千万大关,比亚迪达成第二个500万辆仅用15个月
- 比亚迪夏内饰科技曝光 重新定义豪华MPV标准
- 比亚迪夏内饰科技广州车展全球首发,新一代内饰设计引领豪华MPV新趋势
- 引领豪华MPV新趋势!比亚迪夏内饰科技广州车展全球首发,明年一季度上市
- 腾势Z9于广州车展重磅上市,以科技豪华重塑旗舰轿车市场新标杆
- 腾势汽车携超强豪华产品阵容闪耀广州车展,开启科技新豪华时代
- 腾势N9全球首秀,诠释科技豪华全能旗舰SUV王者风范
- 腾势Z9广州车展上市,树立科技新豪华标杆,售价33.48万元-41.48万元
- 日产“暴雷”,留给日系车企的时间不多了
- 吉利官宣两大品牌整合:极氪将持有领克51%股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