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销量爆炸式增长的2015年,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为8.36万辆,不足纯电动汽车销量(24.75万辆)的一半。但混动汽车凭借燃油、电动都可用的优势逐步赢得消费者认可。今年,随着更多的企业加入混动阵营,此前的市场格局或将被改变。
2 月19日,长安汽车(000625.SZ)发布公告,宣布将联合吉利控股集团、科力远股份(600478.SZ)和云内动力(000963.SZ)共同投 资科力远混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简称CHS)签署《增资扩股框架协议》。这意味着,通过共同投资CHS,长安汽车和吉利汽车在混合动力汽车方面形成了合作 联盟之势。2016年,长安汽车已将多款混合动力车型排上日程,而搭载CHS产品的吉利帝豪EC7HEV将于今年上半年上市。
资本作纽带
长安汽车的公告披露,长安汽车拟以技术和现金共2亿元进行增资,其中技术出资0.8-1亿元。科力远以现金2亿元,云内动力以现金6000万元同时对CHS公司进行增资。吉利集团(含华普)保留本次增资的权利,但增资额不高于2亿元。
CHS 公司是科力远和吉利集团于2014年11月25日注册成立的合资公司,分别占合资公司股份51%和49%。吉利集团后将所持股份转让给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 司(吉利集团是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CHS希望整合更多厂商入股参与公司的建设,以打破国内深度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的技术瓶颈,打造一个国家 级的混合动力总成系统技术平台。
目前,CHS 公司拥有一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混合动力机电耦合驱动系统技术及动力电池、模组、BMS技术等混合动力总成系统。CHS已得到国家的明确支 持:2015年9月,CHS 获得国家产业转型升级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1亿元资金支持;2015年11月,CHS混合动力系统通过国家级技术鉴定。
长 安汽车注资CHS 并不意外。“成本是混动技术发展的唯一壁垒,混动汽车与纯电动汽车不可偏废。”长安新能源汽车总经理任勇表示。通过投资CHS,长安汽车、吉利汽车及科力 远等都可以降低各自的研发成本。长安汽车在公告中表示,获得此次增资后,CHS将通过模块化、标准化、批量化采购,降低单位生产成本、研发成本,提高产品 竞争力。
纵观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史,背景深厚的国有企业长安汽车与民营车企吉利汽车通过资本纽带签署合作,实属罕见。“这两家企业都想做事,都在汽车研发领域较有成绩,而双方建立在资本投入基础上的联盟合作关系可能更加有成效一些。”有业内人士如此评价。
中 国本土企业间的“抱团取暖”也正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趋势。较早前的2012年,广汽集团与奇瑞汽车共同签署战略联盟协议,共享动力总成、微车平台。此 次借CHS 公司,长安与吉利在混合动力关键零部件领域达成合作,或将为新能源汽车乃至整个汽车产业发展带来更多发展的可能性。
看好混动车
当然,长安与吉利联盟的背后是双方对混合动力路线的认同。“长安汽车是看到丰田混合动力的新能源路线,因此强力跟进,注资CHS公司。”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
丰田旗下最著名的混动车型普锐斯已经在全球累计销量超过2000万辆。丰田在中国市场推出雷凌和卡罗拉双擎,与燃油车零差价,销量逐月超预期,其性价比越来越被中国消费者认可。
与 此同时,尽管纯电动汽车在2015年销量倍增,但因续航里程不够、配套设施缺失等问题令纯电动汽车在推广过程中遭遇危机。此外,相关政策要求2025年新 车平均油耗需要达到4升/100公里,这也令汽车企业开始寻找节能减排的更多可能性,混合动力技术正被中国汽车企业逐渐认可。
长安与吉利的 共同合作方——科力远股份是一家车载镍氢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成立于1998年,2014年与丰田中国、PEVE(丰田持股80.5%)、新中源、丰田通商 合资设立科力美(中国)汽车动力电池有限公司,为丰田在华生产混动车型——雷凌和卡罗拉双擎提供电池包。随着新能源产业前景愈加明朗,科力远股份开始从电 池生产向混合动力总成系统提供商升级转型。CHS 公司便是其升级转型的成果之一。
长安汽车认为,与吉利集团、科力远股份及云内动力缔结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符合公司战略发展需要,有利于公司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预计对公司业务协同和结构调整带来积极的作用。
按 照规划,长安汽车未来将投资180亿元在纯电动和混合动力两大技术平台上,至2025年推出34款车型。而吉利汽车则规划未来纯电动车、混合油电车、插电 式混合动力车比例将占其总销量的九成,其中插电式混动(PHEV)车型与油电混动(HEV)车型占比65%,纯电动(EV)车型销量占比35%。
最新的消息,2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措施,以结构优化推动绿色发展。毋庸置疑,新能源汽车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处于高速发展期。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