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在进入火爆期之后,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铅蓄电池目前虽然已基本实现回收再利用,但无组织回收仍占主导地位,克服废铅蓄电池回收再生过 程的二次污染,是“十三五”期间电池行业的重要任务之一。”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铅蓄电池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的电池,技术比较成熟,安全性能可靠,而天能集团是我国最大的铅蓄电池生产商。尽管在能量密度等方面与锂电池差距 较大,但作为目前不可替代的产品,铅蓄电池与其他类电池相比,仍是国内使用最广泛的电池,这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这即是说,其使用量与废弃量仍会逐年增 加。
张天任调查的数据显示,我国含铅废酸非法倾倒量呈逐年增长态势,从2008年的9.95万吨增长到了2014年的近27万吨。三无冶炼企业综合利用 率较低,一般为80%-85%,最高不超过90%,而国外的利用率一般为95%。我国每年大约有近16万吨铅在非法冶炼过程中流失掉,非法回收、冶炼、蓄 电池利益链造成我国每年税收损失近150亿元。
“2015年动力电池装车量超过200亿瓦时,专家预计2016年会增加到大概500亿瓦时。这么多电池谁来回收?回收产业链如何建立?都是急需解 决的问题。”张天任担忧的对记者表示。他举例说道,国外一些铅酸蓄电池回收体系已较成熟,比如巴西以法律的形式规定,零售商必须将收回的废旧电池返还给分 销商,分销商必须将废旧电池返还给制造商指定的冶炼厂,基本杜绝了污染。
2016年初,五部委联合发布《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引导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有序回收利用。但张天任认为,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规范有 限的回收体系,同时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是现有政策对非法蓄电池产业链事实上难以约束;再者,现有政策的配套性、协调性不强;三是现有政策无法形成有效 地资源整合;最后是现有政策缺乏财税政策的支持,实施效率不高。”张天任表示。
针对目前铅蓄电池回收面临的问题,张天任提出严格电池准入制度、建立回收体系、制定的“以旧换新”方案等三点建议。
“政府首先要严格蓄电池准入制度,对经准入审核获得通过的蓄电池企业办法回收资质,对纳入政府监管体系的生产企业给予税收政策支持;其次,要落实生 产者责任延伸制,建立健全废铅酸蓄电池回收体系,鼓励再生铅企业与蓄电池企业开展合作;第三,相关部门也可推进电池生产企业研究制定的“以旧换新”方案, 建议财税部门提供相应政策支持。”张天任表示。
在电池准入制度上,实际上政府曾经有三次公布企业名单,规范行业。2013年12月,工信部和环保部便公布首批共6家符合《铅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 的企业名单;2014年6月,两部委公布第二批共7家企业名单。2014年12月30日,两部委对第三批符合《铅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的企业名单进行公 示,共14家企业入选。另外,工信部一些规范,但并没有强制实施,只是被当做指南。
“要推动行业实现淘汰,让优势企业发展起来,不然行业乱象无法得到控制。”张天任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
电池回收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上升为一个热门话题。去年12月25日,工信部就已公示《铅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规范条件指出,铅蓄电池生产企业应积极 履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利用销售渠道建立废旧铅蓄电池回收系统,或委托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再生铅企业等相关单位对废旧铅蓄电池进行有效回收利用。
张天任表示,铅蓄电池中确实有重金属铅和电解液等成分,但这并不意味着电池产品本身是污染产品。他建议国家对规范的生产企业电池消费税实行全额退返,以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此外,相关部门也可推进电池生产企业研究制定的“以旧换新”方案,建议财税部门提供相应政策支持。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也曾表示,工信部已联合行业内外的九家企业投入5亿元资本金,正组建动力电池研究院,或者动力电池的研究研发平台。据了解,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接近50万辆,但车用动力电池与一些发达国家有相隔一代的差距。除比亚迪外,其他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企业都没有电池研发。
- 首届王朝盛典举行:华夏风韵与未来科技并行,品牌文化与科技完美对话
- 2025首届王朝盛典举行:定义国潮美学,悦享朝粉盛宴
- 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首次突破1200万辆,连续十年居全球第一
- 焕新Model Y上线,国内车企何以应对?
- 特斯拉在美召回约23.9万辆电动汽车,存在后视摄像头故障
- 特朗普说上台后要加关税 汽车供应商在考虑生产搬迁
- 何小鹏回应特斯拉焕新 Model Y“撞脸小鹏” :好的设计总是心有灵犀
- 余承东评价特斯拉焕新 Model Y:智界R7仍然保持领先优势
- 特斯拉陶琳:2024年上海超级工厂年交付量超91.6万辆 占全球交付量的一半
- 哪吒汽车官网无法正常访问 显示“系统维护中”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