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商用车辆合格证做抵押在银行贷款,这是汽车销售行业多年存在的潜规则。但在2015年,这项被买卖双方容忍和默认多年的潜规则上了汽车投诉榜的“头条”。
3月8日,中国消费者协会(简称“中消协”)网站发布文章,题为“中消协约谈车企:售车必须提供合格证”。文章称,中消协当日召开了“2015年汽 车投诉情况发布暨合格证抵押问题公开约谈会”,各地消协代表以及国内主要汽车企业参与了约谈。针对2015年投诉率最高的“消费者购车后没有车辆合格证就 不能上牌照、不能合法上路”的问题,中消协强调,车企必须保障消费者购车时获得合权证的权利。
“合格证抵押”登投诉榜榜首
据悉,根据中消协今日发布的《2015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汽车产品投诉统计分析》。2015年度,全国消费者协会投诉与咨询信息系统共录入受理汽车 产品(含零部件)投诉18863件,同比增长31.18%。其中,产品质量、合同争议和售后服务问题等投诉占投诉总量的70%以上。
统计报告列出六大汽车投诉热点、难点:一是车辆合格证抵押问题成为行业潜规则;二是汽车消费领域出现“三倍赔偿”成功案例;三是同一质量问题屡修不 好困扰消费者;四是“三包”期内免费项目收费维修;五是签订购车合同后经营者不履约;六是车辆自燃索赔难,消费者维权证据至关重要。
中消协称,近年来,消费者购车付款后不能按时取得车辆合格证的问题经常发生,且有增加的趋势,中消协及各地消协组织也不断收到此类投诉。抵押贷款问题已经成为汽车领域的维权热点问题,此类投诉涉及范围广、受众多,极大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车辆合格证是机动车生产企业开具的证明车辆合格,也即符合国家对机动车装备质量及有关标准要求的法定文件。车辆合格证不具有财产属性及权利内容,但 在国内汽车市场中,以“车辆合格证抵押贷款”的融资模式长期而且普遍的存在。由于汽车采购需要大量资金,在资金周转上存在困难的经销商普遍将抵押合格证作 为保证其4S店正常运转的主要方式。
具体操作方式是,汽车生产厂家、经销商与金融机构签订协议,由金融机构向经销商贷款或签发金融机构承兑汇票付款给生产厂家,用于经销商批量采购汽 车,金融机构要求生产厂家将汽车合格证给其持有作为抵押,待经销商卖出车辆并获得购车款后,再去银行解除抵押,赎回车辆合格证并交付给购车者。
由于合格证是汽车上户时必备的证件。因此一旦汽车经销商因挪用消费者购车款而不能赎回合格证并交付消费者,消费者就无法给实现车辆正常上牌照。
中消协的投诉统计显示,近年来,消费者购车付款后不能按时取得车辆合格证的问题经常发生,且有增加的趋势,中消协及各地消协组织也不断收到此类投诉。抵押贷款问题已经成为汽车领域的维权热点问题,此类投诉涉及范围广、受众多,极大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警示车企应承担责任
2015年,随着国内汽车市场陷入低谷,经销商普遍盈利出现大幅下滑,亏损成为常态。也因此造成车辆合格证抵押贷款的比例明显上升。
据悉,中消协及地方消协已经处理了多批汽车合格证抵押问题的投诉,有的甚至依法支持消费者诉讼。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法院的判决对消费者有利。
在公布以合格证抵押为首的六大投诉热点的同时,中消协的统计报告也对具体汽车品牌的投诉量也进行了逐一披露。上汽通用、一汽大众、长安福特、上海大 众、北京现代、东风日产、宝马汽车、东风悦达起亚等品牌投诉量靠前。有分析指出,以上投诉量属于绝对数量,与各企业和品牌的保有量及销量多少相关。
从比例上来说,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2015年自主品牌汽车的投诉量占全年投诉总量的14.52%,排名第一,德系品牌、美系品牌位居第二、第三。
在3月8日的约谈会上,江苏省消费者协会等地方协会代表参会,河北省消费者协会、云南省消费者协会代表分别介绍了本地区处理东风日产和重庆力帆汽车无合格证案件的处理情况。
“督促汽车生产厂家加强对汽车经销商的监管”是此次约谈会的主旨。中消协提醒,汽车厂家要做好合格证交付流程的管控,确保消费者按时拿到车辆合格 证。在对经销商的行为进行监管的同时,如果有经销商因车辆合格证抵押问题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汽车生产厂家应积极承担责任,帮助消费者解决问题。
同时,中消协提醒消费者,购车时应仔细查看购买车辆的合格证,比对一下合格证上的车架号和发动机号。如果消费者在购车时遇到经销商不能同时交付合格 证的情况,应与经销商书面详细约定经销商交付合格证的具体时间、逾期交付的违约责任及意外损失的赔偿条款等,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遇有经营者不 能履行义务,要及时主张权利。
中消协同时警告称,对于合格证问题严重的经营者,将通过公开披露的方式,提示消费者购买风险。同时,中国消费者协会正在着手汽车合格证诉讼问题的研究。
下一阶段,中国消费者协会还将对汽车消费领域中《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等法律法规中缺乏明确规定的“盲点”问题,如异响、异味、异常抖动等,推进维权工作。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