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半年多,广汽集团全资收购广汽吉奥的事件再获新进展。
3月16日广汽集团正式公布一份投资公告,其中显示广汽集团旗下的广汽乘用车拟收购广汽吉奥49%股权,并进行后续生产改造、建设,项目总投资为 37.5亿元。其中,收购广汽吉奥49%股权的投资金额约为2.62亿元,后续改造建设投资总额约为34.88亿元。完成收购后,广汽乘用车将对广汽吉奥 现有厂房设施进行升级改造,计划在生产现有车型基础上,未来将投入其他自主研发的轿车、SUV等新车型进行生产。
与去年8月底广汽集团首次作出对广汽吉奥的收购意向时相比,此番公告的新内容包括三点:第一,作为广汽集团子公司的广汽乘用车成为广汽吉奥股权的收购方;第二,项目投资金额得以明确;第三,未来生产方向初步确定,现有吉奥车型也得以继续生产。
资料显示,由广汽集团与浙江吉奥控股在2010年合资成立的广汽吉奥,其股比结构为广汽集团持股51%,吉奥控股持股49%。此番由广汽集团旗下的广汽乘用车收购吉奥控股的49%股份,意味着广汽吉奥将全盘由广汽方面主导,其未来发展被纳入广汽乘用车的体系中。
实际上,在这场收购中,广汽集团如何处理广汽乘用车现有的传祺品牌与广汽吉奥的吉奥品牌两者之间的关系成为一大看点。2015年8月广汽集团的公告 中提到,自2015年9月1日起,广汽吉奥的经营管理权已移交至广汽集团。而据记者从广汽吉奥方面了解,虽然经营管理权已移交,但目前广汽吉奥团队仍在独 立运行,这意味着吉奥品牌未来有望借助广汽乘用车的力量得以复兴。
这无疑是一大挑战,因为广汽吉奥自成立以来由于种种原因经营不善,最近两年已连续亏损,并且亏损逐年增大。广汽集团公布的消息显示,截至2014年 12月31日,广汽吉奥经审计的营业收入为10.49亿元,净利润为-3.23亿元,截至2015年12月31日,未经审计的营业收入为5.17亿元,净 利润为-4.51亿元。作为股东方,广汽集团自然无法坐视广汽吉奥倒下,因此考虑将其纳入广汽乘用车旗下的做法实属无奈之举。
相较之下,业界更愿意相信这场收购的最终目标是为了给正蓬勃发展的传祺品牌储备战略资源。公开数据显示,广汽传祺在2015年实现超过19万辆的销 量,同比暴增63%;而2016年的前两个月传祺已实现销量4.3万辆,同比剧增108%。增长势头不减的传祺,在3月21日又推出搭载了广汽全新研发的 1.5T新发动机的传祺GS4与GA6两款新车,为进一步增长增添动力。
而上述公告中所提及的“未来将投入其他自主研发的车型”,不排除就是传祺车型。3月21日当天,广汽集团执行董事、广汽乘用车董事总经理吴松就该问 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广汽收购吉奥,一方面说明广汽是一家负责任的企业,不论是对合作伙伴还是对客户而言都是如此;另一方面,将来也不排除传祺会放 到吉奥基地去生产。”
但据吴松介绍,广汽传祺目前并没有产能吃紧的问题。第一工厂今年4月份开始实施“三班两运转”之后,今年全年产能即可以达到37万辆;而第二工厂还将增加15-18万辆产能,因此传祺到明年便可实现60万左右的产能。
而广汽吉奥目前拥有45万辆产能。由此可以推算,如果广汽吉奥的产能全部为传祺所用,则总产能将高达100万辆,这只有当传祺年产销达到100万辆 的高点后才有意义。也因此,收购吉奥是为传祺扩产能的说法只是一种战略层面的考虑,事实上作为广汽“大自主”三大版块之一的吉奥品牌通过该场收购如何重获 新生,才是考验广汽的关键。
而这次收购可以看做是其战略上的微调。在此前,广汽集团计划在自主乘用车板块的三大品牌——广汽传祺、广汽吉奥、广汽中兴三大自主板块进行统一生产、统一配套、统一销售,但此次收购之后,广汽吉奥的去留成谜,外界猜测,而未来广汽集团大自主战略可能也会因此进行调整。
- 首届王朝盛典举行:华夏风韵与未来科技并行,品牌文化与科技完美对话
- 2025首届王朝盛典举行:定义国潮美学,悦享朝粉盛宴
- 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首次突破1200万辆,连续十年居全球第一
- 焕新Model Y上线,国内车企何以应对?
- 特斯拉在美召回约23.9万辆电动汽车,存在后视摄像头故障
- 特朗普说上台后要加关税 汽车供应商在考虑生产搬迁
- 何小鹏回应特斯拉焕新 Model Y“撞脸小鹏” :好的设计总是心有灵犀
- 余承东评价特斯拉焕新 Model Y:智界R7仍然保持领先优势
- 特斯拉陶琳:2024年上海超级工厂年交付量超91.6万辆 占全球交付量的一半
- 哪吒汽车官网无法正常访问 显示“系统维护中”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