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地方补贴下调,买新能源车又要贵了。”这是今日上海市发改委等七部门制订的《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暂行办法(2016修订)》(下称“暂行办法”)正式公布后,网友们的普遍反应。
上述暂行办法从今年1月1日开始执行,截止日前到2017年12月底,在此期间购买新能源车特别是插电式混动车型的消费者,仍将享受到国家给予的3 万元财政补贴,但上海市地方补贴政策较此前的3万元减少至1万元,补贴总额从6万元减少到4万元。对于本来购车成本就较同级别燃油车贵一倍左右的新能源车 来说,补贴的降低确实会带来消费者购车成本的增加。
但上海市经信委新能源推广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这是政府综合考量的结果”,为的是“倒逼车企技术提升”。在他看来,新的补贴政策不仅符合国家政策的新导向,在具体的技术细则上,也具有相当的针对性,新的标准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引领作用。
记者注意到,在针对插电混合动力车型补贴下调的表格下,有一项补充说明。然而对于满足国家插混车技术要求的车型,也同时满足发动机排量小于等于 1.6L、混合动力模式下百公里综合油耗小于或等于5.9L以及油箱容积小于或等于40L三个条件,则可以获得额外1.4万元地方补贴。
补贴“厚此薄彼”?
“这几乎就是为某企业量身定制的标准。”在论坛里,有网友如是表示。该网友提及的“某企业”,暗指的就是上汽。因为如果严格按照上述三个标准,目前上海市场上所有的插电混合动力车型中,只有上汽荣威的e550能达标,享受额外的1.4万元补贴。
“你觉得我们设这个标准是会是这样的用意吗?”上述上海新能源推进办公室的负责人反驳道:“之前不是就有媒体报道说比亚迪的某些插电混动车只烧油不充电,为什么不充电,不就是因为油箱太大。”
而上汽乘用车内部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上述网友的说法纯粹是“无稽之谈”。在他看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新能源进行补贴,是确实为了推动车企 在节能技术上的应用和推广。“国家鼓励小排量车型,也是鼓励1.6L以下的车,但如果一辆新能源车排量达到2.0L,油箱容积达到50L,那么,你认为它 还是一辆新能源车吗?”
在这位上汽内部人士看来,新能源补贴标准完全不应该按照续航里程来进行区别,而应该按照单位距离的能耗来进行限制和划分,这样才能比较车型是否真的节能。
其实,从去年开始,国家包括行业人士对于新能源补贴究竟应该补多少、怎么补都在重新进行思考和考量,在车企骗补的系列事实被曝光后,如何能让补贴真的落到实处、更有效率是政府下一步正在着重解决的问题。
上述新能源推进办公室的人士表示,其实这种调整也是顺应国家对于新能源政策的导向变化,在他看来,上海补贴政策的调整以及相应配套的技术标准的提出,在全国范围内也是走在前列的。
比如在插电混合动力车型之外,记者梳理发现,政府对于新能源客车的补贴也进行了细化,此前的补贴标准中,对于新能源客车的补贴区分完全按照车长来划分,6-8米补贴30万元,8-10米补贴40万元,而车长大于等于10米的新能源客车补贴高达50万元。
这种在技术上的不设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车企骗补的行为,媒体调查发现,在被发现的骗补行为中,6-8米的车成为骗补的“重灾区”。而在上海市的新的补贴政策中,电动客车的补贴不仅有所下降,且完全按照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进行补贴,在科学性上大幅度提升。
企业优胜劣汰赛打响
“我们并没有排斥任何一家企业或者给任何一家企业设置门槛,只要达到我们的标准,依然可以享受到补贴。”上述新能源推进办公室的人士强调称,在他看 来,这一方式也有利于“倒逼企业技术提升”,优胜劣汰。对于有技术实力的企业来说,这一标准并不难达到,他说:“比亚迪的车型已经在改进之中。”
去年以来,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加速,国内新能源市场已经跃居全球第一,在业内人士看来,新能源市场其实已经走出了第一步,而接下来的“十三五”,将 是考验企业能否摆脱政策扶持,独立前行的关键阶段。补贴退坡将是大趋势,摆在企业面前的问题是,在成本压力完全落到自身头上时,企业能否通过技术进步,实 现突围。
“新能源成本的降低必须通过核心技术的掌握和产业链的把控,通过规模化打造优势。” 上汽乘用车总经理王晓秋早就认识到。但事实上,国内新能源电机、电控以及电池等核心技术,大多依然掌握在外资手里,而真正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并不多。在过 去的“十二五”期间,上汽一直在致力于高标准的整车和零部件体系的打造,投入超60亿元进行研发,成为国内唯一在纯电动、插电强混、燃料电池等三大技术领 域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量产化能力的自主车企,并掌握了“电池、电驱、电控”的三电核心技术。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上汽所有的新能源车都会用上汽自己的BMS电池管理系统。同时,其自主研发的第二代EDU也会被应用到旗下所有车型之上。“正因为有了这个技术,规模上去之后,上汽的成本优势就出来了,核心竞争力也会更明显。”王晓秋认为。
“十三五”自主车企对于新能源技术也将进入密集的资金投入期,记者不完全统计,几家汽车集团以及主流自主品牌宣布投入的总额已经超过800亿。巨大的投入背后,车企能否顺利实现技术突围、达成成本优势,有待观察。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长安汽车前瞻布局再深化:5年200亿竞速低空经济
- 日媒称本田和日产将开始进行合并谈判,应对电动车竞争
- 比亚迪海豹获评2024-2025日本年度风云车“十大最佳车型”奖 中国品牌首次
- 11月我国汽车产销同比增长11.1%和11.7% 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45.6%
- 一定红开启电混越野新时代 最强泛越野坦克500 Hi4-Z预售价37.98万元
- 萝卜快跑宣布获批香港首个自动驾驶牌照
- 鸿蒙智行尊界S800正式亮相,预计售价100-150万开启预订
- 华为与江淮强强联手,尊界S800在华为Mate品牌盛典正式亮相
- 尊界S800时代旗舰亮相华为Mate品牌盛典,鸿蒙智行“四界”阵容齐聚
- 智界新S7惊艳登场,售价22.98万元起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