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主导汽车工业的一定是汽车公司,而不会是互联网公司。汽车与互联网不是谁颠覆谁的问题,而是互相融合。”去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作为汽车界唯一的代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话,给了正与互联网发生千丝万缕联系的汽车业莫大的鼓舞和信心。
这种“关联”,既来势汹汹、无法阻挡,又符合大势所趋。近几年来,继谷歌之后,包括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等BAT巨头纷纷出手,进军车联网 市场。其中,百度已经启动无人驾驶汽车研发计划;阿里一方面与上汽合作研发互联网汽车,一方面通过高德出击互联网导航服务;腾讯也不甘示弱,推出了首款车 联网产品——路宝盒子。
一方面是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强势出击,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车企也开始选择与BAT合作,希望通过互利共赢的模式,一起在智能汽车方面有所斩获。
车联网大潮呼啸而来之时,两大阵营又是如何盘算的呢?
百度的上位“野心”
说起BAT里最有意愿要造车的,当属百度。百度高级副总裁、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王劲日前透露,百度将投入数百亿元人民币在人工智能研发方 面,数额将远超对糯米O2O业务投入的200亿元人民币。可见,整个百度公司的战略重心,已经逐渐向人工智能,或者说,向他们着力宣扬的“无人汽车”转 移。
不过,在了解BAT布局思路的人士看来,抢占无人驾驶汽车的高点不过是个性感的噱头,并非百度在汽车业务上的当务之急,毕竟,无人车离商用 化和量产化都比较远;百度真正的目的在于,抢占汽车这个新型硬件领域,将其转化成为嵌入自身核心应用的介质——在与之相对的上一个战场移动互联网,百度被 普遍认为落后于腾讯和阿里两大巨头,因此急需一个新的风口打开局面。
3月31日,百度与长安达成合作,长安汽车将规模化植入MyCar车辆私有云、百度CarLife手机-车机互联解决方案。基于百度CoDriver智能语音副驾,百度还将与长安汽车共同开发车辆语音控制技术,并实现该技术在长安车型上的量产搭载。
算上此前公布的CarGuard汽车卫士,可以看到,这些应用的研发思路基本上是将用户在开车过程中的注意力,向百度提供的应用服务引导,进而完成服务变现。从这个角度看,百度追求的是自身应用的“量”,而并非车本身的价格或利润。
这是一个“细思极恐”的战略,百度的“野心”昭然若揭。目前,百度一方面以OEM提供商的身份,与车企进行深度合作;另一方面,在未来合适 的时机,它或许会利用自身在用户端的强品牌效应,施压车企放量而非追求利润,甚至“甩开车企闹革命”,完成对汽车硬件领域的席卷,最后,车企极有可能转变 为百度的贴牌供应商。由此观之,百度也是目前BAT巨头里对汽车产业布局最激进、最不安分的企业。
阿里、高德的“克制”
相比之下,无论阿里还是腾讯,在造车方面要谨慎很多。有趣的是,在百度与长安谋求战略合作的时候,阿里旗下的高德也没闲着,一边与捷豹路虎中国共同发布互联网车载导航系统;一边也将与多家车企进行战略合作,并推出高德地图车机版,持续发力“互联网导航”。
与百度不同的是,阿里与高德均明确表示,无意颠覆传统车企,自主造车。如高德相关负责人表示:“高德汽车会专注于自身擅长的应用服务领域,希望用自身的能力与合作伙伴完成‘汽车 互联网’的跨界融合,而不会选择自主制造汽车。”
这是否表明,阿里对未来行业发展走势的判断与百度有所不同?我们不得而知。眼下能观察到的是,除了高德在互联网导航上的持续发力,阿里也与上汽进行了深度合作,打造号称全球首款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汽车”。
与百度想要通吃整个产业链有别的是,这场跨界合作启动之初,上汽和阿里便进行了明确分工——上汽主要负责硬件制造、技术支持以及生产线管理,而明确表示“不会进行硬件生产”的阿里则负责实现底层操作系统,以及引入其他第三方应用,统筹在该互联网汽车上的整合。
此外,阿里巴巴的另一项主要业务是汽车商城,也就是通过整合资源,进行汽车销售等。
显然,相对于百度,阿里对进入汽车行业的“克制”是全方位的,眼下能够看清的思路基本上还是将汽车企业捧作这个行业的主导者,其自身则只是 围绕车企的整体路径做外围平台搭建,如电商、金融、营销体系等。在应用方面,也只有车企需求量最大的导航及相关数据,是直接由高德提供服务的。
颠覆抑或融合?
有意思的是,汽车行业在这个问题上同样分为“两派”,一派是以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为代表的“激进派”,也可以称之为“挺百度派”。他认为,“未来汽车企业可能会成为互联网企业的贴牌制造商,给互联网公司做贴牌商,别人可能不愿意干,我愿意干。”
另一派是以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为代表的“改良派”,也可以称之为“挺阿里派”。他主张,“谷歌汽车自动驾驶范围目前是40公里自动驾驶, 这与纯粹的无人驾驶之间还有很长距离,实用性目前也比较低。互联网公司与汽车企业要协同发展,才能不断地推进新产品和新技术,相互启发、支持、配合和协同 非常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激进派”只有徐和谊一人,其他人均为“改良派”。在后者看来,互联网公司和车企各有所长,谁也颠覆不了谁。这种想法会不会是一厢情愿?
无论如何,对汽车企业来说,必须时刻居安思危,同时尽量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一味求快、求便宜,最终丧失主动权,沦为互联网巨头的附属品。
同样,对互联网企业而言,融合而非颠覆,选择和车企共赢,真正融入汽车行业,才不至于在肆意圈地的过程中,被睡醒的“猛狮”驱逐出去。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长安汽车前瞻布局再深化:5年200亿竞速低空经济
- 日媒称本田和日产将开始进行合并谈判,应对电动车竞争
- 比亚迪海豹获评2024-2025日本年度风云车“十大最佳车型”奖 中国品牌首次
- 11月我国汽车产销同比增长11.1%和11.7% 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45.6%
- 一定红开启电混越野新时代 最强泛越野坦克500 Hi4-Z预售价37.98万元
- 萝卜快跑宣布获批香港首个自动驾驶牌照
- 鸿蒙智行尊界S800正式亮相,预计售价100-150万开启预订
- 华为与江淮强强联手,尊界S800在华为Mate品牌盛典正式亮相
- 尊界S800时代旗舰亮相华为Mate品牌盛典,鸿蒙智行“四界”阵容齐聚
- 智界新S7惊艳登场,售价22.98万元起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