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会成为下一个苹果吗?
当面向大众市场的最新平价车型Model 3在短短一周内实现32.5万辆订单量时,人们有理由相信这个假设的成立。但对于这家由“科学狂人”埃隆·马斯克一手创办的硅谷新贵来说,最重要的却是如何更好地成为自己。
作为特斯拉的第三款量产车型,Model 3肩负着的不仅是走量的任务,而且还是特斯拉从小众走向主流的决定性车型。较亲民的价格让特斯拉不再可望而不可及,但产能的紧张却极有可能成为其销量增长的另一个“紧箍咒”。
按照规划,Model 3将在2017年开始在北美交付,推算下来,其在中国市场的交付时间有可能是在2018年,而这一年恰好是特斯拉计划在华实现国产的年份。这意味着,在未 来两年时间内,特斯拉将在中国完成选址、生产线技术落地等一系列工作,并且几乎没有可延缓的空间。
在缺乏新品的这两年里,曾向媒体感叹“在中国大陆卖车真不容易”的马斯克,要考虑的不止是怎么卖更多的车,还得要解决意欲购买特斯拉的消费者对里程 焦虑、充电是否方便等诸多现实性问题。同时,更让马斯克感到忧虑的是,面对来自中国本土和外国车企的夹击,留给特斯拉的这两年将尤为紧迫。
Model 3凶猛
线下大排长龙,线上拥堵延时,为了预定到史上最便宜的特斯拉,粉丝们甚至在Model 3发布前的几天便在店铺外排队等候,情况如同早前新一代iPhone发售现场。
强大的粉丝效应带动了订单量的飙涨。“18万辆,27.6万辆”,这是Model 3在美国当地时间3月31日晚间发布后,在24小时和36小时内分别达到的订单数量。4月8日,特斯拉发布公告表示,短短一周之内,Model 3预定量已突破32.5万辆,未来销售额约为140亿美元,创造了特斯拉单周预定量最高历史纪录。Model 3也因此成为汽车行业有史以来单周内俘获订单最多的一款产品。
在特斯拉最为看重的中国市场,Model 3的预定同样火爆,但特斯拉中国传播总监陶融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尚未有中国市场具体的订单数据可公布。
在发布会上,除了告诉公众基本款Model 3目标价3.5万美元(约合22.7万元人民币)、一般配置4.2万美元外,特斯拉再没有提供任何与价格有关的信息。
“按照特斯拉前两款车型的定价规律,特斯拉会在中国交付之前确定具体的售价,要取决于当时的关税和各种收费。”陶融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根据媒体推算,Model 3在美国新车起售价为3.5万美元(约合22.7万元人民币),加上运输装载费(大约2.3万元人民币)、近30%的关税 增值税(税费总计大约为10万元人民币)后,国内售价很可能会在35.07万元左右。
尽管相对于定价70万-147万元价格区间的电动轿车Model S和电动SUV Model X来说,Model 3的价格显得十分亲民,但35万元的起步价在中国市场可能无法建立价格优势。
纵观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同样价位和性能的产品暂时空缺,而价格相近的也只有比亚迪与戴姆勒合资的腾势,它的车型售价从36.90万-39.90万元 不等。不过,在等待Model 3上市的未来两年时间里,包括乐视、蔚来、菲斯科等在内的电动超跑产品也将有望相继问世,届时特斯拉将面临来自更为“颠覆”的IT企业围剿。
陶融强调,Model3是一款定价亲民的入门级豪华车型,并且以Model S作为参考,其售后成本和用电成本都较为低廉,所以相信它会非常有竞争力。
“其实竞争对于特斯拉来讲一直都非常激烈,只是大家需要换个角度,特斯拉从来不只是跟电动汽车去竞争,像Model S诞生的时候是定位在豪华汽车,从这一点来说,Model 3也是一样。它们不仅是作为一款电动汽车去竞争,而是作为一款汽车在同级里面去竞争。”陶融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产能吃紧
特斯拉预计,Model 3将在2017年进行量产和交车。不过有分析认为,交付日期很可能会被延后。另一方面,特斯拉也面临实际出售量少于预订量的风险。
目前,特斯拉的产能仅为5万辆左右,这意味着其在未来2-3年时间,产能至少需要实现40万辆才能满足三款车型的同时量产。事实上,在产能方面,特斯拉早就给出了2020年产能达到50万辆的规划。
被迫逾期交付的情况已经出现。
特斯拉原先预计今年内第一季度全球新车销量为1.6辆,根据官方数据显示,实际交付销量为14820辆,同比激增47.8%,实际完成了92.625%,低于预期。不过特斯拉表示,仍然有望在2016年实现全年交付8万至9万辆新车的目标。
从车型来看,Model S销量为12420辆,而Model X则因遭遇产能下降等问题,销量为2400辆。
特斯拉官方表示,今年一二月份,Model X零部件供应出现严重短缺,并且期限超过预期,对第一季度新车交付销量造成拖累。短缺问题的原因在于Model X应用了过多新技术,例如鹰翼式车门的应用较预期更加困难;特斯拉也承认对供应商能力缺少检验,部分零部件在公司内部存在生产能力的空白。
针对这一情况,特斯拉决定将Model X车型的产量提升至750辆。尽管遭遇了初期的生产困难,但是Model X在2016年的交付计划依旧为8-9万辆。
随着Model 3订单量的持续走高,产能的扩充迫在眉睫。马斯克在Twitter上表示:“如果这样的趋势持续下去,Model 3的订单量有望突破50万辆,可以考虑在欧洲另外兴建工厂扩产。”
在去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马斯克曾表示,特斯拉会在3年内在中国设立工厂和研发中心。按照马斯克的说法推算,国产化落地的时间是在2018年,这一年恰好与Model 3在中国的交付时间重叠。
马斯克透露,希望能在2016年中旬敲定一名中国制造商合作伙伴和加工厂的位置。此前就有政府文件流出,显示“苏州相关政府部门3月13日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特斯拉汽车项目落户苏州相关事宜”,引发业内外对特斯拉落户苏州的猜想。
对于“中国合伙人”的选择标准和国产化时间表等问题,特斯拉官方始终三缄其口。“国产化还处于一个最初的阶段,没有新的可公开的信息可以和大家分享。”陶融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先买车还是先建桩?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汽车研究专家贾新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特斯拉在中国销售遇挫的原因有三,一是纯电动汽车充电难;二是汽车成本高;三是“里程恐惧”:远距离担心没电,不掌握周边充电站信息。
数据显示,目前特斯拉已在中国近50个城市建设了340多个超级充电站,在百余座城市建设了1600多个目的地充电桩。但如果Model 3开售,这一数量并不足以支撑用户的需求。
“超级充电站和目的地充电桩这两种方式会根据车主的分布情况和使用需求来布局,尽量在他们的活动范围之内,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些地方会铺得多一些,基本上把全国重要的地区都打通,这个会做更多深入的铺设。”陶融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按照陶融的说法,特斯拉的续航里程在500公里左右,在一条特定的线路上,每隔两三百公里设置一个超级充电站就可以打通这条线路,不需要也没有必要 像加油站那般密集。“这本身是资源一个更合理的利用,特斯拉目前在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都实现了贯通。进一步让密度更加密集,其实也是新国标发布以后,需要 所有的汽车品牌一起来做的事情。”
充电设施新国标出台至今,特斯拉仍未公布如何解决特斯拉与内地充电接口的匹配问题。来自国泰君安的分析认为,特斯拉产业链重心逐渐向中国转移,同时 我国充电桩新国标监管力度逐渐提升,特斯拉充电站国产化进程有望加快,而中国充电设备的制造商、运营商、集成商等有望在特斯拉中国化中进一步提高参与程 度。
作为特斯拉另一种充电网络建设方式,与高大上的商业地产合作建目的地充电桩在2014年6月便开始运作,第一个合作方是银泰集团,即在银泰旗下的商 业(银泰百货等)和居民地产项目中建设充电桩。随后的近两年时间里,这种模式被复制到了特斯拉与恒隆地产、招商银行和皇冠假日酒店等企业的合作中。
不过,目的地充电桩的实际使用率如何也存在一定的疑问。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尽管特斯拉在某些高档商场的车库中设置了目的地充电桩,但在停车位紧张的时候,处于闲置状态的充电桩车位一般会被当作普通停车位使用。
现阶段,特斯拉90%以上的客户仍以家用充电模式为主。自2015年1月1日起,特斯拉对中国车主除了配送充电桩以外,还免费为车主在其居住地安装充电桩,中国也由此成为特斯拉为车主免费安装充电桩的首个国家。
据透露,每配送和安装一个充电桩,特斯拉需要付出逾1万元的成本。马斯克给中国市场定下的2016年销量目标是5000辆,如果目标达成,则特斯拉仅在家用充电一项就要支出超过5000万元。
陶融坦言,对特斯拉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成本,“不过特斯拉在营销方面不做广告,也没有经销商,省去了利润分配的环节,这也能保证我们能把更多的成本用到产品和车主身上。”
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特斯拉全年营收53亿美元,但是由于新建生产厂房和研发费用的成本支出巨大,致使2015年特斯拉依然亏损了8.89亿美元。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长安汽车前瞻布局再深化:5年200亿竞速低空经济
- 日媒称本田和日产将开始进行合并谈判,应对电动车竞争
- 比亚迪海豹获评2024-2025日本年度风云车“十大最佳车型”奖 中国品牌首次
- 11月我国汽车产销同比增长11.1%和11.7% 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45.6%
- 一定红开启电混越野新时代 最强泛越野坦克500 Hi4-Z预售价37.98万元
- 萝卜快跑宣布获批香港首个自动驾驶牌照
- 鸿蒙智行尊界S800正式亮相,预计售价100-150万开启预订
- 华为与江淮强强联手,尊界S800在华为Mate品牌盛典正式亮相
- 尊界S800时代旗舰亮相华为Mate品牌盛典,鸿蒙智行“四界”阵容齐聚
- 智界新S7惊艳登场,售价22.98万元起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