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北京车展前一周,长安汽车完成了从重庆到北京无人驾驶2000公里的路测,这被认为是中国品牌在智能互联领域的第一次突破。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预期,长安在2025年实现全自动无人驾驶的战略布局前景可期。
去 年,长安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成为中国品牌首个年销达百万级的汽车企业。面对今年更加严峻的市场竞争,长安一季度销量同去年基本持平。今年4月开 始,长安汽车新产品推出速度加快,小型SUV车型CS15上市后,本届北京车展上,中大型SUV车型CS95完成首秀,预计明年一季度上市。
朱华荣指出,SUV市场已由“蓝海”转向“红海”,中国品牌在完善这一细分市场布局,分享销量红利的同时,加速补齐轿车短板是关键。同时,将智能互联等技术加速普及在轿车产品上,形成差异化竞争,这也将成为自主品牌轿车产品实现快速发展的途径之一。
长安汽车发挥“规模效应”
在今年北京车展上,长安汽车的最大看点是CS95的首秀,作为长安完善SUV产品矩阵的关键车型,CS95将与CS15、CS75等车型一起,打造长安SUV车型从小型到中大型的布局。据悉,CS95将在长安北京高端制造基地生产,明年一季度量产上市。
据记者了解,未来,长安在SUV领域将提供5~6种车型,做到细分市场的完全覆盖。与其他自主品牌企业一样,SUV和MPV成为长安目前最重要的销量来源,而悦翔、逸动及睿骋等轿车市场表现不佳,成为长安今年一季度遭遇市场挑战的重要原因。
对此,朱华荣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轿车市场我们也不断发力,长安一定把轿车和SUV两条腿用好,这是我们现在的战略。”
按照规划,明年,长安将在中高端轿车领域投放一款战略车型。朱华荣表示,在中高端轿车市场,中国品牌已逐渐有了成功案例,这个天花板正在被突破。
实 际上,无论在产品,还是在资本市场,长安汽车从2014年开始“接棒”长城,成为中国品牌的“领跑”企业。2015年,长安汽车销量突破百万,位居中国品 牌首位,以接近百亿元的净利润领跑汽车板块,其中,自主品牌实现盈利,不再充当“烧钱”角色被长安汽车认为是重要原因。
在这之后如何保持领先地位备受外界关注。对此,朱华荣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无论在销量,还是在资本市场,长安都是一个稳健性企业。未来,在销量上,长安商用车是今年一个较好的利润增长点。另外,比如睿骋无人驾驶车,对于长安拓展新用户,以及保持持续盈利也很重要。
作为中国品牌中规模最大的企业,长安已拥有比较明显的规模优势,这在零部件采购等方面显现得更充分。
中国品牌开启“淘汰赛”
朱华荣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根据实际市场调研,今年,整体市场并没有想象中乐观,4月后汽车市场会更加艰难。
由 此长安汽车判断,中国品牌的“淘汰赛”已开始。目前,中国品牌轿车主要占据十万元以下市场,十万元以上市场的占有率不足10%。朱华荣认为,这意味着中国 品牌还没有进入主流。“目前,中国品牌汽车企业有二三十家,未来肯定不会保持这样的情况,根据成熟市场经验,最后可能只能剩下两到三家企业。”
为保持竞争优势,长安汽车正加速技术储备,以及对未来新技术的探索和尝试。在传统技术方面,平台化和模块化路线是长安汽车的布局重点。记者了解到,未来长安汽车的SUV、MPV以及轿车系列,将整合成两个大的平台集群,可以在同样平台上开发不同产品。
另外,长安汽车在当下最火爆的无人驾驶领域,已完成比肩全球先进水平的技术储备。4月12日~16日,由长安睿骋改装的无人驾驶汽车从重庆出发,沿高速公路驶向北京,完成了一次2000公里的无人驾驶旅途。
据悉,目前,长安汽车已完成智能化Ⅰ、Ⅱ级技术,其中如0~150公里时速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等技术,预计今年底推出,将应用于部分长安品牌量产车型。
朱华荣认为,汽车产业正在推进互联网信息技术,包括其他一些通信技术在汽车上的加快集成。而原来的互联网公司,也在把汽车产业的一些内容往互联网产业上构建,这两者目的完全一样。未来,两者的结合和合作可以促进这个产业更快发展。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长安汽车前瞻布局再深化:5年200亿竞速低空经济
- 日媒称本田和日产将开始进行合并谈判,应对电动车竞争
- 比亚迪海豹获评2024-2025日本年度风云车“十大最佳车型”奖 中国品牌首次
- 11月我国汽车产销同比增长11.1%和11.7% 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45.6%
- 一定红开启电混越野新时代 最强泛越野坦克500 Hi4-Z预售价37.98万元
- 萝卜快跑宣布获批香港首个自动驾驶牌照
- 鸿蒙智行尊界S800正式亮相,预计售价100-150万开启预订
- 华为与江淮强强联手,尊界S800在华为Mate品牌盛典正式亮相
- 尊界S800时代旗舰亮相华为Mate品牌盛典,鸿蒙智行“四界”阵容齐聚
- 智界新S7惊艳登场,售价22.98万元起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