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4月24日,丰田中国用当下最流行的这句歌词,开启了2016年北京车展的序幕。与此前强调技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中国市场销量渐入佳境后,丰田在华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放松状态。
今年一季度,丰田在华销量达29.10万辆,同比增长27.8%,远超今年微增2.2%的预期。其中,去年10月相继上市的卡罗拉双擎和雷凌双擎累计订单达4万辆,对于首次在日本以外生产混合动力车型的丰田具有标志意义。
丰田在本届北京车展上还宣布,将在华投产卡罗拉和雷凌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计划2018年上市。实际上,这与丰田一直强调的从油电混合直接向燃料电池过渡的技术路线并不相符。
对此,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董长征表示,因为有混合动力的基础,借助外插充电的功能,使得原有混合动力产品的能耗进一步降低,也会符合我们国家的新能源政策。
这意味着,丰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进一步完善,通过传统发动机的效率提升,混合动力车的加速普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扩大利用以及氢燃料电池车的开发四个环节,最终实现此前丰田承诺的2050年二氧化碳零排放。
连续三年在华超预期增长
与动辄谋求销量大幅提升的其他合资品牌相比,丰田几乎从未提出过惊人的销量增长预期,也从未给中国市场的销量贡献画过“红线”。
丰田的经营理念则被归纳为“年轮经营”。在此理念下,丰田从2013年恢复快速增长,特别是在中国市场。数据显示,2013年,丰田在华销售91.75 万辆,同比增长9.2%;2014年的销量达103.24万辆,同比增长12.5%;2015年达112.25万辆,同比增长8.7%。
即使每年均超额完成销量预期,丰田仍然将2016年在中国市场预期定位在115万辆,同比增幅2.2%。
对此,董长征认为,“年轮经营”听起来相对保守,比较沉稳,但是这体现了企业负责任的态度,而且能够给相关的共同利益体带来实际好处。
“连续两年,丰田全球销量突破1000万辆,2015年也是全球唯一突破1000万辆的企业,1000万辆是个门槛,在我的视野当中,汽车企业到这个阶段都有一个‘跟头’,然而,丰田在这一个高度站稳了。”董长征对NBD汽车(微信号:NBD-AUTO)表示。
新能源覆盖“全技术”领域
随着销量稳步提升,丰田在华的技术战略也在加速落地。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丰田宣布将于2018年在中国市场投放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搭载在卡罗拉和雷凌两款车型上。
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小川哲男表示,关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有各种各样的不同分类,丰田希望以开发混合动力作为积累技术的基础,来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的开发。
“因为有混合动力的基础,借助外插充电的功能,使得原有混合动力产品的能耗进一步降低,这将非常值得期待,也符合我们国家的新能源政策。”董长征强调,丰田提供的插电式混动车型会解决目前消费者使用不便的难题。
对此,丰田相关负责人表示,丰田的插电式混动车型,与现有车型会有很大区别,因为丰田开发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标准就是“不改变用户的驾驶习惯”。
同时,根据我国现行新能源汽车的定义,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被定义为新能源汽车,享受国家和地方政策补贴。而丰田目前实现国产的双擎属于混合动力车型,不设外接充电,因此被定义为节能汽车,不享受上述新能源汽车优惠政策。
此外,丰田在未来节能领域的布局,将形成从传统车到氢燃料电池的全面覆盖。其中,在氢燃料电池方面,丰田相关负责人表示,混合动力技术是丰田的核心技术,氢燃料电池技术是丰田30年以后的核心竞争力。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长安汽车前瞻布局再深化:5年200亿竞速低空经济
- 日媒称本田和日产将开始进行合并谈判,应对电动车竞争
- 比亚迪海豹获评2024-2025日本年度风云车“十大最佳车型”奖 中国品牌首次
- 11月我国汽车产销同比增长11.1%和11.7% 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45.6%
- 一定红开启电混越野新时代 最强泛越野坦克500 Hi4-Z预售价37.98万元
- 萝卜快跑宣布获批香港首个自动驾驶牌照
- 鸿蒙智行尊界S800正式亮相,预计售价100-150万开启预订
- 华为与江淮强强联手,尊界S800在华为Mate品牌盛典正式亮相
- 尊界S800时代旗舰亮相华为Mate品牌盛典,鸿蒙智行“四界”阵容齐聚
- 智界新S7惊艳登场,售价22.98万元起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