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奇瑞新瑞虎3正式上市,新车推出1.6L排量共6款车型,官方售价为6.89万~9.29万元。
对奇瑞来讲,瑞虎系列既是最重要的销量主力军,又是未来主要的增长点。乘联会数据显示,去年,瑞虎3和瑞虎5分别销售了12.04万辆和6.8万辆,增幅分别为12.1%和-29%。在自主品牌中,这一成绩并不突出。
为此,奇瑞对新瑞虎3进行了多项性能升级,并将主要消费群体定位在年轻人身上,希望以此挖掘全新增长点。但业内有分析认为,在自主小型SUV降温的大背景下,瑞虎3欲突破重围,依旧面临不小的挑战。
瑞虎系列仍是中坚
作为奇瑞产品谱系中最为重要的车型之一,新瑞虎3自2014年上市之后,便一直保持稳定的销售业绩。乘联会的数据显示,去年,瑞虎3的月均销量在1万辆以上,是奇瑞所有产品中最畅销的车型。
但是,面对竞争对手的高歌猛进,瑞虎3的销量并不抢眼。2015年,瑞风S3(2014年上市)的销量为19.68万辆,增幅为292.5%;长安CS35(2012年上市)的销量为16.93万辆,增幅达到68.4%。
即便如此,瑞虎系列车型对于奇瑞的销量依然意义重大。因为在奇瑞品牌重点布局的两大产品序列中,艾瑞泽产品系列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最主要的销量担当还是瑞虎系列。乘联会的数据显示,去年,瑞虎系列产品销量18.83万辆,占据了奇瑞整体销量的40.5%。
为此,奇瑞深知必须为瑞虎3打造更强的产品力,才能在自主小型SUV市场上实现突围。
“作 为中国第一个(自主)SUV品牌,依托奇瑞新的体系能力,新瑞虎3是奇瑞技术2.0产品标准下,最新升级的第五代车型,进行了12项共计183处全面升 级。”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表示,新瑞虎3由内而外实现了产品力升级,可以说是一款脱胎换骨的产品,其中12项性能升级包括外观、内饰、安全性、NVH、 信息娱乐等方面。
因此,在尹同跃看来,未来,瑞虎系列依旧是奇瑞品牌提升销量的中坚力量。“瑞虎品牌上市十余年来,历经五次产品换代,全球累计销量超过100万辆,接下来,新瑞虎3还将为奇瑞的下一个500万辆做出重要贡献。”
瑞虎家族化产品矩阵待形成
站在下一个500万辆起点的奇瑞,正将产品的布局重点放在SUV上。
NBD汽车(微信号:NBD-AUTO)了解到,除新瑞虎3,小型跨界SUV瑞虎3X和全新紧凑型SUV瑞虎7都将于今年下半年投放市场。另外,入门级SUV瑞虎1则有望于2017年问世。针对7座SUV市场,奇瑞也将打造一款名为瑞虎9的中型SUV。
由此来看,奇瑞正在谋划一场销量反攻战,而这场反攻战的利器则是瑞虎系列。但对奇瑞来说,要想在自主品牌SUV中杀出一条“血路”,依然面临挑战。
当前,长安、长城、江淮等自主品牌在SUV市场的发展十分迅猛,致使自主品牌SUV市场已经呈现出“内讧”的态势,相关热销车型凭借产品力与性价比优势,直接抢占了瑞虎系列的市场份额。
乘联会数据显示,去年,奇瑞SUV产品销量为19.38万辆,同比下降7.7%。其中瑞虎3与瑞虎5的增幅分别为12.1%和-29%。而长安SUV系列产品的销量为35.6万辆,同比大增131.8%;江淮与广汽传祺的增幅也分别达到251.8%与106.7%。
虽然,瑞虎系列称得上是自主SUV产品的鼻祖,未来奇瑞也将完成从小型SUV瑞虎3到紧凑型SUV瑞虎5、瑞虎7,再到中大型SUV瑞虎9的全面布局。但对于奇瑞来说,如何在这片已成为“红海”的市场中,靠更具性价比的产品与创新的营销能力来实现突围,仍然需要继续观察。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跨越千万大关,比亚迪达成第二个500万辆仅用15个月
- 比亚迪夏内饰科技曝光 重新定义豪华MPV标准
- 比亚迪夏内饰科技广州车展全球首发,新一代内饰设计引领豪华MPV新趋势
- 引领豪华MPV新趋势!比亚迪夏内饰科技广州车展全球首发,明年一季度上市
- 腾势Z9于广州车展重磅上市,以科技豪华重塑旗舰轿车市场新标杆
- 腾势汽车携超强豪华产品阵容闪耀广州车展,开启科技新豪华时代
- 腾势N9全球首秀,诠释科技豪华全能旗舰SUV王者风范
- 腾势Z9广州车展上市,树立科技新豪华标杆,售价33.48万元-41.48万元
- 日产“暴雷”,留给日系车企的时间不多了
- 吉利官宣两大品牌整合:极氪将持有领克51%股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