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记者日前从中国招标采购网披露的信息获悉,上汽大众于12月3日发布《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CP3AudiA7L自动螺柱焊项目国际招标公告》,并于12月10日再次更新公告。项目招标公告显示,奥迪母公司和上汽集团正邀请零部件生产企业竞标成为上汽奥迪首款车型奥迪A7L的供应商。
实际上,这是从2016年至今首次官方文件披露上汽奥迪项目的最新进展。这也意味着上汽奥迪项目正在提速,首款新车或将抢跑上市。
上汽奥迪进入提速阶段
上汽大众在中国招标采购网中的项目招标中显示,其招标的项目为自动螺栓焊项目,共招标31套CP3 Audi A7L自动螺栓焊项目。在12月2日发布项目招标公告后,上汽大众表示有兴趣的投标人可以在12月9日前获得招标文件。而在12月10日,上汽大众再度更新了这一招标信息。
不仅如此,网络上更有消息称,预计国产奥迪A7L将在2020年实现量产,量产下线时间为2020年8月。不过,上汽集团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将于2020年适当的时候向媒体通报与奥迪的合作计划,但并未透露具体细节。而奥迪方面则始终未有相关回应。
今年5月,上汽集团董事长在股东大会上对股东表示,上汽集团与大众集团一直在进行谈判,以扩大合作范围将奥迪纳入其中,双方已就合作生产的车型有了初步计划。
一波三折,三年终落定
业内普遍认为,此番官方公开招募上汽奥迪首款车型奥迪A7L的供应商,从某种程度讲意味着久而未决的上汽奥迪终于尘埃落定。
三年前,2016年11月7日奥迪透露将与上汽大众组建50:50的合资销售公司,单独建设渠道,并表示首款产品计划于次年4月正式上市,次年年内正式投放市场。在宣布合作之后,上汽集团、大众、奥迪的动作较为迅速,在宣布成立合资公司4天后就在德国狼堡正式签署合作协议。
但由此也掀开了奥迪总部、国内奥迪经销商联会以及一汽-大众奥迪几方的博弈战,几轮博弈战下来导致奥迪销量下滑、市场猜疑声多。
在经销商“若12月1日前未能得到上汽奥迪合资事宜相关的满意回复,将停止从厂家提车”的表态下,11月30日,奥迪暂停了与上汽集团的合资谈判。在几番谈判之后,2017年2月,一汽-大众奥迪经销商在海南三亚宣布成立CADA奥迪经销商联会,并发布了《三亚声明》。随后,奥迪与一汽集团、一汽-大众奥迪和奥迪经销商先后达成“实现在华销售90万辆后重启上汽奥迪项目”和“上汽奥迪的产品将在2021年投产,不能早于2022年1月进行销售”的协议。
至此,各方诉求得以平衡,从渠道上来看,2021年上汽奥迪最快将在2021年开始招募经销商并开始组建经销商网络,2022年才能正式销售上汽奥迪的首款车型。不过从当前多方面的信息来看,上汽奥迪项目已落定,并进入提速阶段。
奥迪欲在中国两条腿走路
中国汽车市场的下行导致整体市场承压增加,在豪华车第一阵营,奥迪销量落后于奔驰和宝马,其市场领先优势势头减弱。今年前11个月,奥迪在中国累计销量为61.86万辆,同比增长3.9%;但相对于奔驰和宝马来讲还稍有落后,今年1月-11月,奔驰累计销量为64万辆,同比增长6.3%;宝马今年前11个月在中国累计销量为65.57万辆,同比增长13.6%。
另外,“奥迪在中国的经营模式依托于一汽-大众,在市场决策、营销、销售等多个方面或需要创新,奥迪认为自己在中国需要找到新的血液,来丰富其在中国的创新商业模式。”一位业内资深分析师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汽奥迪项目也是奥迪寄望在中国实现高增长的一个突破口,上汽奥迪对于奥迪而言有助于增强其在中国市场的参与度。”
实际上,奥迪官方此前曾表示其需要在中国两条腿走路,在中国市场提升份额。但从增长率上来看,奥迪打算2022年在中国实现90万辆的销量仍有一定的难度,而想要提速上汽奥迪项目也并非易事。
奥迪中国总裁武佳碧在广州车展前夕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上汽奥迪在2022年以前“不会出车”。但另一方面,各方也的确在为上汽奥迪的投产进行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不过,从一辆车的生产周期来看,2022年也或许恰好是明确的时间点。
(责编:郝冉)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长安汽车前瞻布局再深化:5年200亿竞速低空经济
- 日媒称本田和日产将开始进行合并谈判,应对电动车竞争
- 比亚迪海豹获评2024-2025日本年度风云车“十大最佳车型”奖 中国品牌首次
- 11月我国汽车产销同比增长11.1%和11.7% 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45.6%
- 一定红开启电混越野新时代 最强泛越野坦克500 Hi4-Z预售价37.98万元
- 萝卜快跑宣布获批香港首个自动驾驶牌照
- 鸿蒙智行尊界S800正式亮相,预计售价100-150万开启预订
- 华为与江淮强强联手,尊界S800在华为Mate品牌盛典正式亮相
- 尊界S800时代旗舰亮相华为Mate品牌盛典,鸿蒙智行“四界”阵容齐聚
- 智界新S7惊艳登场,售价22.98万元起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